五代人物画高手顾闳中

顾闳中(约910年~约980年),江南人,五代十国中南唐人物画家。

其画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擅长描摹人物神情意态。唯一传世作品为《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顾闳中于唐朝末年登进士第,后逃往南方避乱,曾任南唐中书侍郎,光政殿学士承旨等官。由于当时江南战争较少,有比较优越的自然与生产条件,像韩熙载那样的官僚士大夫生活奢侈糜烂,大多蓄有歌伎。

南唐后主李煜听说韩熙载生活“荒纵”,即派画院顾闳中深夜潜入韩宅,窥看其纵情声色的场面,目识心记,回来后画成一幅《韩熙载夜宴图卷》。这是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作品,但有人将此画断为宋人摹本,未得公认。

《韩熙载夜宴图》以屏风为界,将画卷分为5个故事情节:

第一段,端听琵琶。夜宴开始了。宾客满堂。一共有7男5女,共12人。宴会好像是在内室中举行,空床幔帐高挂,杂乱地放着锦被,在床的一角,有一个琵琶。

整个画面,最值得注意的有4个人。一个是韩熙载,一个是状元,一个是演奏琵琶的歌伎,还有一个侍女。韩熙载留着长长的胡子,戴着高高的帽子,穿着黑色的衣服端坐在几上,心情沉重,好像在凝思。

在韩熙载的旁边,穿红衣者,是状元郎粲,一手撑在几上,一手抚着膝盖。身体前倾,全神贯注地在听琵琶演奏。

在韩熙载的对面有一个小几,上面坐着教坊副使李嘉明和他的妹妹,即韩熙载的宠妓,她正在专心致志地弹拨琵琶。全场所有的人都专注地听她弹拨琵琶,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已经进入了音乐的奇妙世界,浑然忘却了一切,沉醉在旋律之中。

在画面中一个的角落,有一个侧室,门半掩,有一个侍女,被音乐所吸引,露出半个身子,为妙解音乐而会心微笑。

第二段,击鼓助舞。韩熙载换了一件浅黄色的衣服,挽袖举槌击鼓,但是看他的神情,眼神呆滞,双眉紧蹙,面色凝重,好像心事重重。与欢乐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照,揭示出这位纵情声色的官僚的复杂内心世界。

在他的对面,就是娇小美丽的韩熙载宠妓,她身穿窄袖长袍,叉腰抬足,正在跳当时非常流行的“六幺舞”。这个舞蹈是女子独舞,舞姿十分优美。

穿红衣的状元郎粲,坐在鼓边,斜着身子,神情专注地看跳舞。其余的人,都在打着拍子。气氛非常热烈。

第三段,盥手小憩。歌舞进行了一段时间,大家累了,宾客稍事休息。

韩熙载退入内室,兴致极好。床空着,他不想睡,4个侍女围着他交谈,他在洗手。在床前有一支燃烧着的蜡烛,点出了夜宴的主题。

这时,韩熙的宠妓拐过屏风,扛着琵琶进来了,她一下子吸引了韩熙载的目光,我们似乎可以窥视韩熙载的内心世界。

第四段,闲对箫管。转过屏风,韩熙载又和侍女在一起。韩熙载经过了击鼓饮酒,身体发热,于是,脱掉外衣和鞋子,袒胸露腹,坐在椅上。他的身边有3个侍女,他身后那个侍女垂首而立,似乎等待他的召唤;他身旁的侍女手拿纨扇;他对面的侍女好像正在向他禀报什么事情。

在禀报的侍女身旁有5个侍女,绮罗艳装,她们都在奏乐。或吹箫,或吹笛,好不热闹。其中一个男人,大约是韩熙载的门人,正在用木板打出节拍。

第五段,依依惜别。歌舞盛宴结束了,夜深了,客人陆续离开了。最右侧有一男三女。黑衣男人旁边有两个女人,她们似乎并不想离开,很亲热地说着什么。

韩熙载看到了,但是,身穿黄袍的他,很平静地站在那里,没有制止。也许,这是每天要上演的最后一幕。

顾闳中通过“目识心记”把韩熙载的夜宴描绘得绘声绘色,真实可信。李煜看到这幅画,就把它给韩熙载看。韩熙载看到后,依然我行我素,夜夜笙歌。但是,这幅作品确实是我国绘画史上脍炙人口的稀有珍品。

《韩熙载夜宴图》虽然是一幅由听琴、观舞、休闲、赏乐和调笑5个既可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的片断所组成的画卷,但无论是造型、用笔、设色方面,都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的绘画技艺。

全局构图张弛、疏密有序;人物刻画精细、传神、古朴、大气,并通过对韩熙载头像的细致描绘,成功地表现出韩熙载当时的心理状态。整幅画面主要人物反复出现,可以说是一幅长卷式的连环画。

画面第一段之间的连接,处理得当,完全没有生硬和重复之感,使人感到若在其中。正如长卷山水画一样,把人带到了画卷之中,可望而且可行。

这种非同凡响的构图方式,使画面段落分明而统一,结构完整而灵活,更富于艺术感染力。

《韩熙载夜宴图》被美术家誉为“孤幅压五代”,其构图之严谨精妙,人物造型之秀逸生动,线条之遒劲流畅,色彩之明丽典雅,在技巧和风格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五代人物画的风貌,表明我国五代时期人物画创作的水平。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韩熙载夜宴图》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由于作者的细微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把韩熙载生活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画面里的所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栩栩如生。

在这幅巨作中,画有40多个神态各异的人物,蒙太奇一样地重复出现,各个性格突出,神情描绘自然。

《韩熙载夜宴图》从一个生活的侧面,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的生活场面。画家用惊人的观察力,和对主人公命运与思想的深刻理解,创作出的这幅精彩作品值得我们永久回味。

[旁注]

描摹 指透过覆在原件上的透明纸按照看得见的线条或文描绘其中,透明的纸一般为宣纸,也可以是其他半透明的纸。绘画中的描摹一是指仿照实物进行绘画;二是指对佳作的临摹。

六幺舞 又称绿腰舞,其特征就是“以手袖为容,踏足为节”。《全唐诗》“李群玉《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诗”中以“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坠珥时流盼,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这样的语句描绘了六幺舞动人的舞姿。

用笔 中国画技法术语。指国画钩线、点戳,用笔应有动物的“骨力”,以比拟用笔的功力。我国古代以骨法为人的重要属性之一。南齐谢赫《古画品录》所举“六法”将“骨法用笔”列为第二,指画有骨法。在这一点上,中国画与我国书法原理相通。

蒙太奇 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在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拼贴剪辑手法。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方面,画面剪辑是由许多画面或图样并列或叠化而成的一个统一图画作品;画面合成是制作这种组合方式的艺术或过程。

韩熙载(902年~970年),字叔言,五代十国南唐官吏。后唐同光进士。因父被李嗣源所杀而奔吴。南唐李升时,任秘书郎,辅太子于东宫。李璟即位,迁吏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兼太常博士,拜中书舍人。

李煜(937年~978年),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即今江苏省徐州人。于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精诗文,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

郎粲 五代南唐官吏。967年左右南唐进士第一,状元。喜欢欣赏歌舞,是韩熙载夜宴席上的常客。

[阅读链接]

据史书记载,韩熙载家有歌伎40余人。韩熙载有政治才干,艺术上也颇具造诣,懂音乐,能歌善舞,擅长诗文书画。

他的父亲后唐时曾任平卢节度副使,后被明宗所杀,韩熙载便逃往南方避乱,任过南唐中书侍郎等官职。他颇有政治才干而不被重用,又眼见南唐国势日衰,就只有寄托歌舞夜宴了。

他曾经对好友德明和尚解释:“吾为此以自污,避人耳目。”显然,他之所以能够纵情声色,也是和南唐李氏王朝行将覆灭的政治形势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