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样创立者张僧繇
张僧繇,生于南朝梁的吴兴,即今浙江省湖州市。南朝梁时绘画成就最大的人。善于写真,并擅长画佛像、龙、鹰,多作卷轴画和壁画。所绘佛像,自成样式,被称为“张家样”,为雕塑者所楷模。他与顾恺之、陆探微以及唐代的吴道子并称为“画家四祖”。
作品有《二十八宿神形图》、《梠武帝像》、《汉武射蛟图》、《吴王栠武图》、《行道天王图》、《清溪宫氠怪图》、《摩纳仙人图》、《醉僧图》等,分别著录于《宣和画谱》、《历代名画记》和《贞观公私画史》。
已无真迹流传,仅有唐代梁令瓒临摹他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还流传在世,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张僧繇擅长创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时人称之为超越前人的画家。他吸收了天竺等外来艺术之长处,在我国画中首先采用凹凸法,画出的人物像和佛像有立体感,栩栩如生。
天竺的凹凸画法传入,与印度佛教在汉末进入我国,至梁佛法大兴有关。佛教兴盛,同时输入的佛经图像被大量转释、翻摹。
张僧繇作为一个高超的佛画家,他很快便注意到了天竺绘画这一神妙之处,而加以吸收,从而为我国人物画的发展增添了奇光异彩。因为张僧繇的人物画传神逼真,梁武帝便令他为各个皇子们画人物像,画得样子唯妙唯肖,梁武帝思念出外担任各州的诸皇子们,见图就好像见诸皇子们。
张僧繇创造了一种不用轮廓线的“没骨”法,全用色彩画成,创造出比较丰腴的典型,画人“面短而艳”。后人将其画法与唐吴道子并称为“疏体”。
后人论其作画用笔多依书法,点曳斫拂,如钩戟利剑,点画时有缺落而形象具备,一变东晋顾桤之、南朝宋陆探微以来连绵循环的瘦削型的形象。
这大大丰富了我国画的技法,同时也给画面带来了新的形式,从此,一种新的双向论画规范建立了,它是对以前绘画原则的丰富与拓展。
张僧繇的“没骨”法,至隋唐而兴盛起来。但从美术史的角度考察,这仍是一个形成的基础期,真正的繁荣昌盛,在艺术上达到顶峰当在唐代。丰满艳丽、雍容华贵的泱泱大唐风范才是这一风格的成熟形态。
事实上,没有张僧繇“面短而艳”的人物造像风格的奠定,就不可能达到唐朝雍容大度、丰满健康、蓬勃向上的人物造像顶峰。顾陆相去已远,张僧繇是对隋唐影响最大的画家。
从唐代梁令瓒临摹张僧繇的《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卷》上看,张僧繇的画貌并不明显,他的绘画的很多精妙技艺,像点曳斫拂、简笔、凹凸法都无从辨识,或许是因为临摹者未能得其真迹拓写所致。只是画神人之体态、面目、衣饰倒还有张僧繇“诡状殊形”、“奇形异貌”的特色。
此图绘想象中的星宿形象,现仅存五星十二宿共17幅图。推测此图当为原作之上卷。每个星、宿各作一图,或作女像,或作老人,或作少年,或兽首人身,或作怪异形象。
每图前有篆书说明。人物用游丝描,细劲秀逸,匀洁流畅,设色古雅精微。图中的牛、马等动物形也生动传神,画风谨严。图中太白星神、风星神的形象,脸部修长,尚存南朝人物画的遗风,可能据时代更早的底本传摹所致。
在“画家四祖”中,张僧繇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在历代文献中,著录了他所画的23处寺庙壁画遗迹,也记载了他那日稀的传世画著及与日俱增的深远影响。
唐代最著名的雕塑家杨惠之与画圣吴道子,都直接继承了他的风格。唐代有歌谣;“道子画,惠之塑,传得僧砾神笔路”中肯地道出了这一点。
张僧繇以他那画龙点睛的神笔,永远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中占据着光荣的一席。
[旁注]
天竺 天竺是古代我国以及其他东亚国家对当今印度和其他印度次大陆国家的统称。在我国历史上,对印度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唐初统称为天竺,后被西域取经的唐高僧玄奘“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凹凸法 中国人物画技法术语。古时肖像画中称面部突出部为“岳”。称鼻、额、左右颧、颚为“五岳”。“五岳高峦,见凸空白,见凹加黑”,谓之“凹凸法”。传统工笔肖像画以白粉染凸处,与加染的凹处形成对比,突出人物神情。
斫拂 书画用笔中啄磔之类的技法。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记载:“张僧繇点曳斫拂,依卫夫人《笔阵图》,一点一画,别是一巧,钩戟利剑森森然。”
梁令瓒 蜀,即今四川省人。唐朝画家、天文仪器制造家。曾与当时的天文学家僧一行一起创制游仪木样,创制浑天铜仪。也工篆书,擅画人物,北宋李公麟称其画风似吴道子。存世作品有临摹张僧繇《五星及二十宿神形图》1卷。
梁武帝(464年~549年),名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即今江苏省常州人。南梁政权的建立者。在位48年,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葬于修陵,谥“武帝”,庙号高祖。
杨惠之 吴郡,即今江苏省苏州人。唐代雕塑家。首创将人物安排在山石背景中的壁塑样式,也称“影塑”。相传他曾为长安著名艺人留杯亭塑像,人们从像的后面就能认出是留杯亭。他还总结多年雕塑经验,写成《像觉》一书,可惜现在已失传。
[阅读链接]
有一年,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4条龙,各个惟妙惟肖。游人纷纷前来观看,赞不绝口。但见到这4条龙都没画上眼睛,大家觉得美中不足,于是请张僧繇把龙眼睛点上。
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他只好挥舞画笔,把其中两条龙的眼睛画上。刚刚画完,只见雷鸣电闪,风雨交加,两条巨龙撞毁墙壁,腾云驾雾,凌空而起,飞向天空去了。没有画上眼睛的那两条龙,依然留在墙壁上。
这就是“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