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吸引学生注意,有利于组织、优化教学调控
- 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过程是学生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替运用、共同发挥作用的认知过程。单靠有意注意支撑学习会使学生感到疲劳,难以持久。尤其是在中小学, 学生有意注意程度不同,教师必须适应其年龄特点充分发挥无意注意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体态语及各种非言语交流手段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不少教师只靠提高音量,或严辞呵斥,或明令要求,或敲打黑板、讲台以引起学生注意,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相反,运用体态交流, 教师大可不必声嘶力竭,而是以静制动,悄悄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回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具有下列特点的刺激物都容易引起学生注意:①相对强烈的刺激物;②背景突出的刺激物;③活动变化的刺激物;④新异的刺激物。根据这些特点,教师运用体态语与学生进行非言语交流,对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往往比语言提示更为有效。如讲课过程中富于变化的表情,语调抑扬顿挫,节奏变换,配以指引性手势、加强性手势,自觉地变换位置、身体朝向、视线及与学生的空间距离,都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体态语这根无形的纤绳牵引下,在学习知识的海洋上顺利地航行。
- 有利于调控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的有效调节与控制。
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体态及时准确地洞察和了解学生的注意状态和学习情况。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是否理解、接受程度如何、情感体验怎样,教师不可能时时停下课来去作专门的询问了解,其实学生的表情、眼神、坐姿、手势等都会随时给教师发出真实可靠的反馈信号。如教学难度、密度或进度超过学生的承受力时,学生会下意识地发生皱眉、挠头等体态信号; 当教师讲授的内容正合学生兴趣和需要时,学生又会发生点头微笑、两眼有神、眉宇舒展、身体前倾等信号;而当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不感兴趣或不愿接受时,学生即会发出身体后仰、打哈欠、目光无神、埋头做小动作或左顾右盼等信号。针对不同反应,教师便可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调节教学进度,使一切问题在不声不响中顺利有效地解决。另一方面,教师又可根据不同情况,自觉运用体态语加强对课堂秩序的控制与改善。如发现学生左顾右盼、做小动作等现象,教师一般不宜直接用言语去公开指责、制止,而是通过突然中止讲课,或用目光暗示,或边讲课边走到学生座位边巡视一趟,便可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