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辅助口语教学,丰富教学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接受量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重要指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言语听觉器官和言语视觉器官获取知识信息的。只有这两条通道保持畅通,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言语听觉器官的职能是感知和理解有声语言;言语视觉器官的主要职能是感知一些具体可视的信号刺激,即“第一信号”,如教师的板书、挂图、投影片及教师与有声语言相配合和补充的体态语。教师相得益彰地输入信息,学生视听结合地接受信息,教学效果最为理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体态信息有着有声语言难以
代替的特殊作用。
- 体态语可以传达更为丰富真切的知识信息
由于体态语的特点,教师可通过得当的状态语对有声语言所表达的内容起到象征、说明、强调和补充作用。有时,体态语还能表达出有声语言无法精确表达的意义。如特级教师斯霞给小学低年级学生讲解“颗颗稻粒多饱满” 一句时,她走到教室门口,突然转过身来,胸脯略微一挺,头微微昂起,面带笑容,两眼有神,问道:“你们看,老师今天精神怎么样?”学生齐声答道:“老师精神饱满!”斯老师又说:“今天上课,我看大家都挺着胸,昂着头,坐得端端正正,精神也很饱满!”斯老师用精当维妙的体态语,传递了更加丰富、真切的知识信息,十分巧妙而又直接地使学生领会了“饱满” 一词的本义及其引申义。
- 体态语在某些情况下可根据需要替代有声语言,加大了教学信息的密
度
如讲授新课时,教师常常要提问、评定学生回答的问题,既不中止讲课
以免打乱教学思路,而又想让被提问的学生坐下,就采用点头或有手势示意的办法,以达到两全其美的目的;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对于朗读几遍、从哪一行开始等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同样不必通过有声的语言指令,而可以运用手势等体态信号与学生达成无声的默契。
- 体态语可以激活学习情绪,沟通师生情感,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
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与发挥,受其学习过程中的情绪
状态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情绪的变化受教师体态行为的制约,即教师的表情、眼神、身姿、手势,无不影响着学生内心的好恶、心境和态度,进而对学生的情绪产生极大的暗示性和感染力。积极的体态信号会引起学生正向的情绪反应,激活和促进其智力活动。如教师在课堂上精神焕发、目光亲切、教态洒脱自然,不仅会给学生美的享受,而且还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美国心理不家罗伯特·布鲁克斯的研究揭示出教师在注视学生频率上的变化反映了教师的某种偏爱,教师必须避免仅仅注视那些最聪明、最受青睐的学生。课堂偏爱会造成学生之间的分化,那些从未受到教师注意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显得消极、被动、懒散和自暴自弃。我国学者还进一步认为,非言语交流(含体态语)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机制。由此可见,体态语及体态交流的熟练掌握,应当作为中小学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