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协调一致原则

教师的体态语言应当与教师的职业特点、自身条件、教学内容、教育对象及其具体教学情况协调一致。

(一)教师的服饰仪表应当适合自身条件,并体现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教师的服饰仪表包括衣着要朴素、整洁、大方,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协调,

并能抓住美的真正内涵,体现为人师表的职业特点。

首先,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服饰衣着,以更好地体现自己的形体美和审美情趣,弥补体形上的某些不足。如身体较矮的教师衣着应以简洁明快、上下色泽一致或上浅下深的色泽为主,以便把身材反衬得高一些。颈部细长的教师衣着选择应以高领、筒领或翻领为宜,以便增强颈部的粗壮感; 而颈部粗短的教师则宜选择“V”型领口一类的衣着,以便敞开领口,增强颈部的颀长感。体胖的教师着装宜以冷灰色、深色为主,以增强紧束感;体瘦教师衣着可以面料粗织、暖色亮色为主,或增强衣饰的花样皱褶等,以便增强张弛和厚实感。

其次,教师的衣着选择应符合自己的年龄特征。青年教师服饰应以活泼明快为主,可与流行色泽、款式适当靠近一些,避免老气横秋、毫无生气活力,体现出时代感,以便更好地与中小学生沟通;老年教师衣着应以严肃端正、素净、深沉为主,以便反映老教师德高望重、沉稳通达、值得崇敬和信赖的形象。

第三,衣着选择应根据教学对象的感知特点和审美需求。如幼儿教师着装应对比鲜明、图案生动、色泽亮丽,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注意力,更容易给他们以美的启迪;而对于有了一定知识和能力的中学生来说,教师的服饰则要朴素、整洁、严整,有利于培养他们成熟的衣着行为,并受到思想情操方面的熏陶。

(二)教师的体态语言应与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情境协调一致

首先,教师的体态语所表达出的情感、态度倾向应与特定的教学内容相得益彰。如畅谈理想、讴歌光明、激励学生时,教师应使用上区手势,这样象征性、情绪性、动作幅度大,语调高昂,表情丰富、饱满;而在叙事说理时,可以多用中区手势,以增加说明、强调的效果,活动区域一般在腹部至肩部之间,动作轻快、坚定、有条理,表达出坦诚、流畅、平等、和气的情调;而在鞭鞑黑暗,表达否定、憎恨、鄙夷的内容和情感时,则宜使用下区手势,即手势动作最后完成时要在腰部以下的区域内。

其次,体态语应与课堂教学气氛、具体教育情境相辅相成。如课堂教学气氛一般是严肃、活泼、民主、向上的,学生在很安静地看书时,教师不应大声与某一学生谈话;全班都在思考黑板上的问题时,教师不可在讲台上来回走动,冷眼相看;在很热烈、愉快的课堂讨论中,教师不可突然拉下脸来严厉训斥某个做小动作的学生。

第三,教师的体态语应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协调适应。如对小学生,在课堂上的空间距离可稍近些,以表示亲切、关心;对于中学生则要稍远些。对于小学生可以轻轻拍肩、抚摸头表示亲切、温暖,而对于年龄稍大的学生及异性学生,却不可以。对于活泼开朗的学生,师生距离可稍近些,对于性格孤僻的学生则要稍远些。曾经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刚出校门的师范学生, 分到一所初中任教。他虚心诚恳地学习着同学科的一位老教师在教育教学上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他发现这位老教师课上或课下,经常亲切地抚摸着学生的头,或拍打学生的肩膀,学生倍感老师的爱抚、信任和温暖。于是轮到他上课时,他也按照老教师的样子,一会儿拍拍这位同学的肩,一会儿又摸摸那位同学的头。可一个星期后,同学们意见很大,纷纷向学校反映,说这位新老师不尊重他们的人格。这就说明,教师体态交流应当遵循协调一致的原则的重要性。

(三)努力保持体态语与有声语言的一致性

如果体态语所传达的信息与语言传达的信息相互抵触,则会抵消语言沟通的效果。有一次,美国有些国会议员呼吁使用国货,但记者到停车场一调查,发现议员们乘坐的几乎是清一色的高级进口汽车。结果舆论一片哗然, 提倡国货的呼声也就如过眼烟云,远没有引起公众的应有重视。在我国,历来讲求言行一致、身教重于言教。很显然,如果身体行为同口头提倡的不一致,那么口头提倡的就不会有任何效果。例如嘴上说留客,体态语却早已在送客了;嘴上振振有词地说着讲究公德、言行文明的道理,自己却翘着二郎腿,顺手用粉笔头投向后排开小差的同学,那么口头提倡仅仅构成一种装饰性的“面具”。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口头语言与体态语言相互矛盾时,真正反映人们真实心态的将是体态语,而人们相信的也主要是体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