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自我意识原则
正如前一章所述,教师体态语的表达是有意性与无意性共存的,并经历一个从无意为主到有意为主再到下意识、自动化的发展过程。由于教师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在学生监督之下并对学生产生某种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自我意识,经常保持提醒的意识,以自己的整个人格和全部行为来自觉地、有意识地影响学生,达到教育的目的。
增强体态表达的自我意识,一般要经历 3 个阶段:
(一)有意识地监察自己的各种体态信号
如自己在不同的情绪状态和沟通需要下都有哪些体态行为,各种体态行为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对自己的体态行为进行记录,自己下定义和解释自己的各种体态信号,并根据不同心态下各种体态语言信号的规律,建立起各种体态语表达模型。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对自己在高兴、欣喜、激动、悲伤、失落、愤怒、生气等各种情绪状态下的各部位的体态语状况及其规律,会获得一个十分明确的概念。
(二)对自己体态语言信号进行亲身体验
任何事物,只有在获得直接体验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才能自然地将其与自己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自我体验的过程,不仅可以使人们将各种身体语言信号与自己的真实情绪状态的沟通过程更自然、更充分地联系在一起, 而且可以使人们有机会对在第一步骤中建立起来的各种体态语下定义和自我体验,还可以进行必要的修正与完善。只有完成这一过程,体态语才是有生
命的体态语,对体态语的自我解释也才能成为有生命的、确切的解释。
(三)自觉运用各种体态语和整体模型,并检验其有效性,即考察学生理解与自我定义是否一致师生沟通是以沟通信号的共同经验背景为基础的。在许多情况下,即使同一种文化背景,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验,这使人们在对某种体态语言行为及整体模型的解释完全可能产生差异。当差异超出一定界限时,就可能产生误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想避免因体态语的使用而引起的误解,教师就需要检验自己的体态语行为的有效性。如果更多的人对自己体态语行为的理解与自我解释存在明显的不一致,那就意味着我们需要修正自己的定义。就像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与异性的随便亲近总让别人以为她对异性有特别感情,那么这位女孩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就有必要重新解释和调整一番。教师在教学及师生交往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对自己体态语的领会、理解与自己的定义和意图保持一致。一旦产生歧义,教师应当进行自我调整与修正。
应当指出,以上所提出的教师体态交流的这些基本原则是在对课堂教学管理中师生体态交流的有关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后提出的,因而它们具有的逻辑性,是对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提出的具体要求和规定。必须把它们联系起来加以运用,防止顾此失彼、相互割裂。教师必须在文化教育熏陶的同时加强自我修养、自我训练、自我调适,形成良好的体态语言和行为习惯,从而具备优雅的风度和优美的教态,成为倍受学生欢迎和尊敬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