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定住三番打虎救母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倡行孝道,到明成祖朱棣时,孝悌正统教育一直在发挥着作用,以至于当时的年少之人也深受孝悌思想的熏陶。明代永乐年间的少年谢定住就是一个例子。
在当时,河北广昌住着一户人家,夫妻两人抚养着几个年幼的小孩。老大名叫谢定住,从小就非常懂事。打开谢家朝南的大门,可以看到蜿蜒起伏的长城;再往后不到几里路,便是雄伟高峻的太行山。谢家生活虽说不上怎么富裕,却也充满了欢乐。
谢定住13岁那年,他的父亲为了生计,到外面做工去了,家里只有母亲带着他和弟弟。可是,父亲走后不久,从太行山下来了一只凶猛的老虎,从此,村里就不得安宁了。
起初,老虎只是晚上偷偷地跑下山来,溜进村子,偷袭家禽牲畜,后来,大白天也经常窜至村里袭击单独行走的村民。一时间,人心惶惶。为防不测,人们下田干活都成群结队,还得带上棍棒之类的防身武器。日子一久,好多人家厌烦了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干脆搬到城里去住了。
但是,谢家不想搬,好心的邻居纷纷前来劝说,谢母总是说:“我只是个妇道人家,还带着两个孩子,最大的儿子定住才13岁,除了种地,还能干什么呢?我们在这里好几亩田,今年庄稼长得不赖,盼望有个好收成,要是搬迁了谁来伺候庄稼呢!”
“可是,这只老虎很厉害呀!如果遇上它,那就太危险了!”人们好言相劝。
没想到,谢定住这时却大声回答道:“要是真遇上了老虎,我们会想办法对付,不把它打死,也要把它赶走!”
众人啧啧称赞谢定住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胆量。谢母也为自己有这样的儿子而感到骄傲。
一天过午,母亲叫定住把小牛牵到不远的山坡上去吃草。他牵着小牛,走上了山坡,选了一块草木茂盛的地方,停了下来。小牛贪婪地吃起草来,不时地摇着尾巴驱赶蚊蝇。谢定住抚摸着心爱的小牛,看它在老老实实地吃草,便把它放在那草地里,自己跑下山去,帮母亲干活。
太阳快落山了,谢定住想起小牛来,就急匆匆地跑回了山坡。到这一看,小牛不见了。这下子他可傻了眼,急得两眼直冒火星。这时,母亲因不放心也抱着弟弟来了。发现小牛不见了,焦急万分,那可是谢家的命根子啊!娘俩一商量,决定到山上去找。
母亲抱着弟弟走在前头,谢定住拖着一根棍子紧跟在母亲身后。越走山越险,草越茂,娘俩心越急,天色越来越暗。他们刚走近一棵大树附近,一只猛虎从树后纵身跳出,张开了血盆大口,把谢母扑倒在地。
谢母猝不及防趴在地上,用身子紧紧护着孩子。就在这危急关头,谢定住抡起手中的粗木棒,用尽全身力气,朝老虎狠命砸了下去。
老虎受到突然打击,大吼一声,夹着尾巴逃走了。谢定住赶忙上前扶起母亲,抱起弟弟。谢母惊魂未定,再也无心找牛了,拉着谢定住往家里跑。
不料,那老虎没有逃远,它见后面没有动静,又转过身往回走,躲在大树后边。
谢母带着孩子没走几步路,只觉得身后卷来一股凉风。谢定住赶紧回头,却见老虎的前爪已搭在母亲肩上,他连忙放下弟弟,抡起手中的粗木棒,对准老虎的天灵盖,狠狠一棒。
这一棒子打得很准,老虎的前眼和鼻子被打得出了血,痛得“吼——吼——”地叫了几声,收回前爪,往林中逃去。
这时,谢母吓得双腿直哆嗦:“定住啊,我们恐怕逃不掉了。这只老虎这样紧追不舍,看样子是只饿虎,我已经走不动了。”
谢定住从地上抱起弟弟,扶着母亲,显得非常镇定,还安慰母亲说:“娘,不要怕,我不是已经打跑了它两次吗?它要再来,我非把它打死不可!”
听了儿子这番话,母亲也渐渐镇定下来了。谢定住一手抱着弟弟,一手搀着母亲,三步并作两步往家里赶。
岂料,那老虎似乎不达目的不罢休,乘人不备,又紧紧跟了上来。
谢定住偶一回头,见老虎就在身后不远处,心里不免有点惊慌,但他还是压低了声音,镇定地对母亲说:“快走,老虎又来了!”
话音刚落,老虎扑了上来。一口咬住谢母的腿,拼命往后拖。谢母大叫起来。目睹这情景,谢定住既惊慌又焦急,但他很快镇定下来,放下弟弟,大声吆喝。此刻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把母亲从虎口夺下来。
老虎大概被吆喝声镇住了,松口放下谢母,竟一动不动站在原地,惊恐地东张西望。
就在这一霎间,谢定住运足力气,搬起一块石头,猛砸过去。这一下不偏不倚,正好砸在老虎的眼睛上。顿时,老虎血流满面,疼痛难忍,连连摇头摆尾。
就在谢定住绕到树后再要搬起石头时,老虎却转身带伤朝远处逃去。老虎被打跑了,母子三人终于化险为夷。
走进家门一看,小牛正趴在槽下倒嚼呢!原来它跑到了人家的庄稼地里,被邻家给赶回来了。看着小牛,母亲真后悔不该到山里去找牛。
第二天,谢定住勇斗老虎的事在村里传开了,村民们无不钦佩他的胆量和勇气。有的说:“定住,你真了不起,三次打跑了老虎。”还有的问:“定住,当时你就不怕吗?”
对别人的称赞和发问,定住总是腼腆地说:“我只想打跑老虎,救下母亲。”
谢定住打虎救母的事迹从此传开了。1415年,明成祖召见了谢定住,大加赞扬,又给他家送了一块“打虎救母”的匾。还特地命人建了一座“孝勇”牌坊,以表彰谢定住的孝心和斗虎勇气。
[旁注]
明成祖朱棣 (1360年~1424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代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维护了我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
永乐 明成祖朱棣的年号。1403年至1424年,定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编修中国古代类书之冠的《永乐大典》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期间,经济社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国统一形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牌坊 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还有的是用来标明地名的。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阅读链接]
“武松打虎”是人人皆知的故事,但是,谢定住虎口救母恐怕更具传奇色彩。因为武松是个壮汉,又有高超的武艺,而谢定住仅仅是个不懂武功的少年。然而,令人吃惊的是,这个13岁的孩子敢于勇斗猛虎,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明成祖给他建的牌坊上的“孝勇”两字,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不为名利,不因荣誉,只因为一份纯真、朴素的孝心,也正是因为这份难得的孝心,使谢定住下定了与猛虎死拼的决心,从而让他有那么一份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