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家事国事两相宜
公元前206年,西汉王朝建立。汉代初期尊崇“黄老”之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家,都是以孝为家法的。汉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意喻强调孝治天下。
因为汉代施行的是“孝道治天下”,所以普通人想当官只有通过举孝廉才能当官。皇帝是全国之主,上行下效也应当要孝敬父母。
汉代注重对孝悌的传承,汉文帝刘恒当属实践这一主张的典范。
汉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薄姬,是楚汉相争时魏王魏豹的一个姬妾。汉文帝做了皇帝后,他的母亲薄姬便成为皇太后。汉文帝从小就奉行孝道。他被封为代王时,生母薄太后跟随他住在一起。汉文帝与母亲感情深厚,倾心的侍奉母亲,尽力让她感到快乐和满足。
人吃五谷杂粮,肯定也会生病,薄太后老了,经常生病,汉文帝关心备至。他的母亲卧病3年,身为人子,他不认为自己是有权利的皇帝,而是经常衣不解带,不眠不休,伺候母亲,从不懈怠。
作为一个皇上,手下有那么多的侍从奴才,但是汉文帝亲自伺候母亲,询问病情,亲自熬药。每次太医给母亲开的药,熬好以后,汉文帝都要亲自品尝,然后才侍奉母亲服用。
自古道:“久病床前无孝子”,而汉文帝却能做到日复一日。他的仁义和孝顺感动了天下人,这种高贵的品质,让人们尊敬和钦佩。
汉文帝不仅在孝敬母亲时以身作则,对亲情也非常重视。他在对待窦皇后家族的问题上,也表现出大度的胸襟。
汉文帝的妻子窦漪房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找到已经失散多年的兄弟,其次就是对已故双亲尽一些孝道。虽然窦漪房已经贵为皇后,但她依然不敢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当时薄太后正忙于尊礼薄氏祖先。她感觉不该和老太太攀比。
但窦漪房一个好心的决定帮了她大忙,就在她被册封的那一天,她向汉文帝提议,宴请天下所有鳏寡孤独之人,并赐给生活穷困之人布匹、米面、肉食,对于80岁以上的老人、9岁以下的孤儿,分别赐给每人一石米、20斤肉、5斗酒、两匹帛和3斤棉絮。
以善闻名的汉文帝对皇后的建议大加赞赏,并很快实施。于是,天下老百姓都对窦漪房皇后的善心口口相传,窦漪房的家世也逐渐流传开来。
这时,一个叫窦少君的年轻人听到了窦漪房的家世。他就是窦漪房的亲弟弟,当年分别的时候,窦少君才五六岁,现在已经成人。窦少君的姐姐离开没多久,厄运就降临窦少君身上,由于哥哥在外面劳作,家里没有人看管,窦少君被拐走了。他先后被拐卖多次,最后在河南阳宜一户财主家当了奴仆。
后来,窦少君跟着主人来到了长安。有一天窦少君在卦摊算了一卦,想看一下自己的命运如何,不料抽到一个上上签。算卦的老头说他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大富大贵。窦少君打死也不信自己会大富大贵,对算卦老头说的话并没有放在心上。
窦少君从卦摊回来的路上,听到了皇后窦漪房的故事。窦漪房?当他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怔了一下。自己的姐姐当年被送进宫的那个姐姐不也叫窦漪房吗?再联想刚才算卦老头说的话,他有点将信将疑了。有希望总比没希望好,于是他豁出去了,向皇帝上书,说自己是皇后失散多年的亲弟弟窦少君。
汉文帝看了这封信,问窦漪房怎么回事。窦漪房只好把自己的身世一五一十地向汉文帝说了。
汉文帝听了,捶胸顿足,说自己有愧于皇后,只顾自己的亲人,却把妻子的亲人忘记了。于是,他和窦漪房一起召见窦少君。
窦漪房的相貌虽然改变了不少,但是窦少君还是认得出来。但是窦漪房已经认不得弟弟了,因为当初离开的时候弟弟才五六岁,如今已经长大成人。
窦漪房怕误认,那样将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于是她问窦少君有什么证据证明他就是自己的弟弟。
窦少君不仅把父母怎么死的说了出来,还回忆了当年姐姐离开他的情景,最后一次给他洗头发,最后一次做饭给他吃等。说着说着就忍不住流下泪来。这时候,窦漪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跑下去和弟弟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一幕被史官详细地记录了下来。书上说,当时不仅大汉的皇帝感动得落泪了,连旁边的宫女也跟着哭泣。
汉文帝为了表达自己的愧疚之情,赏赐窦少君大量的财产和田地。
窦漪房深知汉文帝勤俭节约的品性,不可因为自己而破例,只让弟弟接受了足够养活他的部分财产和田地。不久又拿出自己的金银首饰来弥补汉文帝赏赐弟弟所造成的亏空。有这样一位贤明的皇后,汉文帝这一辈子也就满足了。
不久窦漪房的哥哥也找到了,三兄妹终于团聚。今日不同往昔,三兄妹谁也不会想到会有今天。汉文帝照例又要赏赐窦漪房的哥哥,但又被窦漪房阻止。
照理说,这是窦漪房的家事,与别人无关,可是她是皇后,皇后没有家事,皇后的一切事都是国家大事。杯弓蛇影的大臣们见窦漪房突然冒出来两个年轻力壮的兄弟,有点吃不消了。他们担心窦漪房会后宫干政,要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其实连萌芽都没有,一切只是大臣们的假想敌。
一次早朝,几个串通好的大臣联合起来对汉文帝进谏,大意是说窦氏兄弟都是鲁莽之徒,没有任何文化素养,不应该依靠皇后的裙带关系而加官晋爵,让他们做富贵闲人。并且还要挑选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大臣与他们比邻而居,教导监督他们,以防止他们滋事扰民。
汉文帝没有立即答复大臣们的进谏,尽管他相信窦漪房绝无干政的可能,但历史上后宫的祸国殃民仍然使他如芒在背。当天晚上,他把大臣的进谏对皇后说了,面露为难之色。
善解人意的窦漪房马上解除了汉文帝的忧虑,她说大臣们的进谏是对的,哥哥弟弟没有读多少书,正需要教导。最后又强调一句,无论汉文帝做怎样的决定,她都支持。
在窦漪房的辅佐下,西汉时期政权也能继续由汉高祖刘邦时期定下的“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精神,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高峰。
汉文帝不仅在处理家庭事务上有仁爱之心,在治国方面也将他儒家的仁爱普择天下。在位期间,他继承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他两次把田租减为三十税一,甚至12年间免收全国田赋。他兴修水利,加速发展农业生产。
他减轻刑罚,取消了连坐法和割鼻、砍脚、脸上刺字等肉刑;逐步削弱诸侯王势力,以加强中央集权;驻军北方,迁百姓住在边境,增强北部边境的防御力量。大汉王朝由此逐渐趋向安定,并一度呈现出富庶景象。
后来的景帝继承推行汉文帝的政策,历史上将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统治,誉为“文景之治”。据说,到景帝的时期,国库里的钱堆积成山,穿钱的绳子都腐烂了;粮仓满了,粮食堆在露天,有的都霉腐烂了。可见物质基础已经相当丰厚。
总之,汉文帝是一个非常孝敬母亲的皇帝,也是一个非常注重亲情的皇帝,他做到了一个好皇帝应该具备的素质,也为大汉百姓和世界留下了一片灿烂光辉。“文景之治”在汉代是最辉煌的时代,超过从前历史任何时候的繁荣,这也是一个注重孝道和亲情的皇帝的功德。
[旁注]
汉文帝刘恒 (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57年),汉高祖之子,汉代第五位皇帝。在位22年,对稳定汉初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利发展经济,起了重要作用。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的两代管理期间,被史界称为“文景之治”。
代王 封建社会王爵之一。替代正统王位继承者称王的皇帝,即名义上的皇帝,也可理解为代理皇位者。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代王是项羽分封的赵王歇,封地位于旧赵国地北部代郡一带。此后多有分封以及自立的代王,最著名的如后来即位为汉文帝的刘恒等。
窦皇后 西汉窦太后名为窦漪房,是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其出身贫寒,后被选入宫中,吕后将一些宫女分给诸侯王时,窦氏被分给了代王即后来的汉文帝。与代王育有一女二男,长子刘启,即后来的汉景帝,小儿子是梁王刘武。
文景之治 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所取得的成果。在汉王朝统一王权的管理下,汉代初期朝廷顺应历史发展,采取与时代相应的统治政策,符合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因而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空前盛世。
[阅读链接]
汉文帝原来想造一个露台,让工匠算算要花多少钱。工匠们说用100斤金子,汉文帝吃了一惊,又摇头又摆手,停止了这项工程。他不盖宫殿,不修园林,甚至不增添车辆仪仗,他在遗诏中痛斥了厚葬的陋俗,要求为自己从简办丧事,对待自己的归宿“霸陵”,明确要求:“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由于汉文帝这种廉洁爱民的精神和励精图治的实践,才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