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青年出力

1982年,杨振宁60岁,在石溪分校的来自各地的科学家和朋友们聚会庆祝杨振宁教授的生日。庆祝活动热闹非凡,杨振宁也在会上作了演讲。

演讲结束后,一些学者和留学生们还围在杨振宁的身旁不愿离去,他们喜欢听杨教授谈古论今,觉得和他交谈是一件非常轻松愉快的事情。

就在杨振宁60岁的这一年,在朋友们的建议下,杨振宁整理了自己过去发表的论文,出版了名为《杨振宁论文选集》的庆贺集,书中列出了他1944年至1981年的203篇论文的题目,其中与李政道在1946年至1962年间合作写的有37篇。

在这本选集的前言中,杨振宁引用了杜甫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两句诗,表达了他读书研究40年来的万千感受。

在这本集子里,还选登了25幅很有意义的照片,有父母、老师、同事、朋友,从中可以看出他个人成长的过程。

在“后记”部分,杨振宁写出了每一篇论文发表的年代、当时的一些过程和生活情景,反映了他在不同时期的经历和想法,使人读后感到特别亲切。

1980年杨振宁在石溪纽约州立大学发起组织了CEEC,主要是资助中国学者来这里进修。从1984年起,一些科技人员到美国学习,从事同步辐射光束线设计、实验站等工作,在费用上得到了以杨振宁为主席的CEEC的资助。

CEEC即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去该校进修。资金是由杨振宁教授出面向美国和香港企业家们募捐的。他们中间有:利希慎基金、应行久先生和夫人、方树泉先生、杨志云先生、冯景禧先生、吕宁荣先生、何善衡先生、查济民先生、刘永龄先生等,他们都像杨振宁先生一样,关心中国的四化建设。

在1981年至1990年期间,CEEC已资助了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医学院、南京航空学院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十几个单位的数十名科技工作者。

数十年来,接受CEEC资助的几十名科技工作者已完成了在美国的进修和学术交流,绝大多数都回到了祖国。他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人,已作出了许多出色的工作。

杨振宁在当年最初的几次回国中,把规范场理论和杨-巴克斯特方程等介绍到中国。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物理学工作者在杨振十的影响下还是开始了规范场的研究。另外,杨振宁还向复旦大学的学者介绍了孤粒子理论等重要研究方向。

并且,在杨振宁等华裔科学家的关心和倡导下,中国高能物理研究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也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如规范场理论经典解的研究等。

为了中国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30年来,杨振宁不辞辛劳,往返奔波。他曾访问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山西大学、北京帅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几十所大学。

杨振宁担还应聘任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几十所高校的名誉教授。

数十年来,杨振宁一直为我过的教育事业而奔波努力着。

1984年12月,杨振宁教授在北京与中科院院长周光召讨论人才培养问题,两人一致认为:“中国的经济起飞需要大量善于动手的人才,而中国目前的层层考试对会动手但不一定会考试的青少年十分不利,虽然这是很复杂的问题,不是容易解决的,但至少应该给会动手的青少年一些鼓励,并且设法帮助他们解决升学问题”。

杨振宁希望能在中国设立一个奖金委员会,以促进、鼓励青少年在创造发明上的积极性。刘永龄先生一直希望自己能对祖国,能对民族做些贡献,这时,他觉得杨先生的想法是他一个很好的报效祖国的机会,当即表示愿意出资积极支持杨振宁先生的建议。

这个奖金委员会以什么名字命名呢?刘永龄先生久慕杨振宁先生的大名,他建议,这个奖以“杨振宁青少年发明奖”为好”。但杨振宁不同意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他坚持应用刘永龄的公司“亿利达”作为奖金委员会的名字。

用“亿利达”来命名奖金是想在中国开创一个先例,即凡是捐钱的个人或机构有权用自己的名字,这在国外是惯例。当时中国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资金短缺,杨振宁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国外机构或个人捐钱帮助中国经济发展。刘永龄先生同意了杨先生的这个主张。

1985年,杨振宁和香港亿利达工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龄先生一起设立了“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

3月1日,上海《文汇报》刊登了一条引人注目的消息,正标题是《京沪将设“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副标题是《刘永龄先生出资,杨振宁博士任评委名誉主任》。

“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活动,其意义正是以正面引导的方式,对中国现存教育体制补漏,改变我们从前那种只重分数不重能力的片面、封闭的人才观,可谓用心良苦。

这是一项旨在激励广大青少年的创造思维、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的社会活动。

于是,杨振宁先生建议创办的、刘永龄先生资助的“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在上海建立,委员会委托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主持北京上海两地的评选工作。

在1988年的时候,“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已经推广到了江苏、浙江两省,分别由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承办。同时,为协调江苏、浙江、上海的评奖工作及评选两省一市的获奖作品,成立了“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评选委员会总会。

1994年又将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推广到天津市、四川省、湖北省,分别由天津大学、四川联大、华中理工大学承办。“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评选委员会总会也随之扩充为四省二市评选委员会总会。承办该奖项的四省二市的招生管理部门和有关高校也先后出台了本省获奖学生在高考、中考招生录取中的加分投档照顾政策。

目前,发明奖已在江苏、浙江、四川、湖北、上海、天津广泛开展,由各个省市每年独立开展一届,评选出省市级获奖项目,每两年即逢偶数年份向总会推荐三个优秀获奖项目,参加总会四省二市发明奖评审。

总会全体评委在听取作品介绍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比较、讨论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遴选、确定总会获奖项目等级。总会评审及颁奖大会采取各省市轮流承办的形式。

在继建立“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之后,杨振宁教授在刘永龄先生的热情慷慨资助下,先后提议、建立了吴健雄物理奖、陈省身数学奖等。

※杨振宁功成名就后,仍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出谋划策,我们也应树立回报社会的思想,为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7年4月18日,吴健雄物理奖颁奖大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70多岁的吴健雄教授,虽然步履显得有点迟缓,但却神采焕发。

这天下午,北京大学电化楼礼堂座无虚席,一片欢腾。

周光召在会上作了很有意义的讲话,特别是他讲的吴健雄教授和刘永龄先生的故事,给青年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高度赞扬了吴健雄教授在科学方面所做的贡献,以及她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

杨振宁建立了这许多的奖项,不仅纪念了他们在科学事业上的伟大贡献,并勉励青年学生努力学习、工作,继承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的治学、奋斗精神,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