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普林斯顿深造

普林斯顿是个风景优美的小城镇,只有几千人口,但却因为拥有一所高等学术研究所而闻名。

但是,这里却是一个学者云集的地方,聚集了当时一些著名的学者,研究气氛非常浓厚。

更令杨振宁振奋的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就在这里工作。

当杨振宁到这个研究所工作时,爱因斯坦已经退休,不过每天仍然去办公室,由于他年事已高,杨振宁这些年轻人就不便再去打扰他,怕给他添麻烦。尽管如此,在研究所大楼里,在校园的路边,杨振宁还是多次与爱因斯坦交谈。

最使杨振宁感到难以忘怀的,是有一次爱因斯坦叫助手把他找到办公室,与他讨论统计力学问题。

统计力学是爱因斯坦毕生从事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当杨振宁关于这方面的一篇文章被爱因斯坦发现后,他欣然与这位中国年轻人交换看法。

但是,由于爱因斯坦的英语中掺杂了许多德文字,而杨振宁又不懂德语,听起来很费力,但他还是圆满的回答了爱因斯坦的问题。

从爱因斯坦的办公室走出来,不少同学围上来好奇地问:“你们究竟讨论了什么问题?”杨振宁竟然记不起来了,因为他太紧张了。

在杨振宁赴美后的那段日子,中国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留在昆明的杨武之一家,也发生了不少的变化。就在振宁离家后不久,1945年的秋天,杨武之病倒了,经确诊是患上了伤寒,而且病情反复,经常高烧不退,教学工作也无法继续。

到年底病况有所好转,但到1946年春大,旧病又再复发,请来了昆明最有名的医生董承琅和孙建毅诊治,医生建议住院详细检查。

在住院期间,杨武之被验出腹部有一拳头般大小的肿块,一度令杨武之夫妇十分担心。但后来奇迹出现,肿瘤一星期后自己渐渐缩小,最后几乎消失了。杨武之总算免除了开刀之苦,但自此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了。

在杨武之住院治疗期间,罗孟华每天在家照顾杨振平、杨振汉、杨振玉、杨振复四兄妹的学业和生活,又要跑医院探望丈夫,送饭送汤,十分操劳。但她一点没有怨言,总是勤快地忙着、在杨武之患病期问,罗盘华因为怕将伤寒病菌传染给孩于,每次洗涤衣服都要用石灰粉消毒,接触多了,双手的皮肤都被泡成灰白色和裂开了,但她还是不哼一声,默默地操持着所有的家务。

杨武之的病愈,乃至全家人战时逃难和在昆明的日子,在那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总算全家温饱、平安,罗孟华的辛劳和付出是令人感动的。

抗战结束,当年因逃避战火来到昆明的机关、学校、银行等纷纷北上复员,昆明市面一下子冷清多了,以至出现了不少空置的房子。不久,清华大学也决定复员北返了,但杨武之因久病未愈,身体虚弱,向大学请了长假,无法随大队成行。就在他留院治疗期间,一批清华的老同事:吴有训、周培源、赵访熊、王竹溪。赵忠尧等,先后来到病榻前与他话别,嘱他安心疗养,病好了再回到清华园相聚。

面对这一情景,杨武之的内心十分焦急,眼见熟人一家家撤走,他一方面担心自己的病好不起来,又怕一家人以后会流落昆明,回不了北平。

在病体稍愈之后,虽然仍未宜长途跋涉,杨武之也坚持恢复教学工作,于是到了昆明师范学院的数学系任教。

昆师大是1939年西南联大奉教育部之命开办的,原来不属于清华、北大、南开任何一校,于是战后也没有北上复员,留在联大原址继续开办,并扩大招生,一些因事没有随原校北返的联大教职员工,也留下来在昆师大继续任教。

这段期间,振平兄妹也相继从小学、中学毕业,一个个都开始长大,而且读书都有很好的成绩。

1948年夏天,杨振平被清华大学工学院取录了,而且成绩相当好,名列全体考生的第十七名,还获得了前40名才有的奖学金。

但与此同时,另一个消息又传到了:杨武之曾经让杨振宁在美给弟弟打听一下有无留学的机会,经过振宁的奔走努力,为振平在纽约布朗大学申请到了一个学位,而且可以有半助学金。在清华及赴美两者选择面前,杨武之决定让振平到美国去,一来可以有较好的学习机会,二来兄弟也可以互相照顾。

这时,刚巧杨振宁在联大的同窗好友邓稼先,刚完成了清华大学研究院的硕士学位,正要到美国去读博士。于是杨武之就把振平交托给邓稼先沿途照顾,两人一起乘坐哥顿将军号轮船起程赴美。

送走振平后,杨武之随即飞赴北平,回到清华大学数学系报到,回到离开了11年的清华园的家。八年抗战,在清华园内也留下了战火的痕迹,杨家原来在西院11号的家已破旧不堪,需要一番修缮才能再住,杨武之就暂时寄往在吴景超教授家中,同时在数学系恢复了授课。

1948年下半年,有名的三大战役相继打响。孤身在北平的杨武之,对仍留在昆明的妻于罗孟华及三名子女挂念不已,担心时局再起变化,一家人不知何时能再相聚。

正准备离开的梅贻琦校长知道了杨武之的情况后,就向他提出,现时交通工具安排困难,不如先一起乘坐撤退专机到南京,再从南京转赴昆明就比较方便了。杨武之一想也是道理,于是在12月21日与梅校长及清华多位教授还有他们的家人一道乘专机离开北平,飞赴南京。

到南京后,杨武之转赴上海,然后再往昆明,一家人总算又在一起了。随后,国民党军队在淮海战役溃败,北平守将傅作义起义,北平和平解放。杨武之带妻子儿女到上海,准备待局面安定之后,就返回清华任教。但是却被清华解聘。

幸好,虽然回不了清华,但以杨武之一贯的为人和教学上的经验,上海的同济大学、大同大学都争相邀请他去数学系任教。

在这期间,杨武之的心情虽然很失落,但工作和生活上还是比较安定的,仍留在身边的三个孩子:杨振汉、杨振玉和杨振复也相继进了大学和中学。到1952年,国家实施仿效前苏联的院校调整,上海几所大学的数理系全部合并入复旦大学,杨武之也进入了复旦数学系任教。

在这期间,唯一能令杨武之高兴的,就是儿子振宁从大洋彼岸捎回来的讯息。对振宁能够进人自己的母校芝加哥大学就读,得到费米、泰勒这些大师的指导,取得博士学位,而且成绩出众,固然令他老怀欣慰。

杨振宁之后进入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更令他深深引以为傲,更预感到儿子日后在学术上必会有更大的成就。

在1950年,当杨振宁快要结束博士后研究时,奥本海默给了他五年期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聘书。

但同时杨振宁也收到其它几个学术研究机构发来的聘书。但杨振宁的选择主要还是在芝加哥大学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之间。

对于芝加哥大学,杨振宁有着特殊的感情,那里有他的老师,他的同学,有他熟悉的环境。对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杨振宁始终牢记老师费米的忠告:“不要在高等研究院呆得太久,那里的物理学太抽象,太形式化。”

为此,杨振宁考虑了好长一段时间,杨最后决定还是留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一方面,杨振宁感觉自己喜欢上了这里优美朴实的环境及活跃严谨的学术气氛。另一方面,也是主要原因,他正在与杜致礼谈恋爱。那时,杜致礼正在纽约市求学,从普林斯顿乘车到那里只需花一个小时左右。

后来杨振宁在谈到自己为什么留在普林斯顿时说:

考虑了好久,我决定留下。倒不是冈为奥本海默的坚留,也不是忘记了费米教授的话,而是因为那个时候我在date1杜致礼。“date”香港好像叫“拍拖”。她那时在纽约念书,离普林斯顿很近,所以我就留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