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与创造
杨荣昌一位读四年级的农村小朋友,从 7 岁那年起,就已为六口之家煮饭,至
今已 3 年了。滇西农村的灶对于一个 7 岁的孩子,显得很高大。他所遇到的难题之一是,炒菜时锅面太宽,锅底太深,由于个矮看不清锅里的菜色。于是,他在脚下垫了一只小凳,人和凳加在一起,炒菜就不怎么困难了。他所遇到的第二个难题是,蒸饭的大甑子有几公斤重,饭熟时从锅里将它搬出, 需要有一定的高度才好使力气,于是他爬到灶台上,大甑子就极易搬动了。这位小朋友在煮饭时解决难题的方法虽然很简单,却不乏创意。
从创造学角度看,这位小朋友运用的方法是“添加法”,即在一个物体上再添加上另一个物体,便会出现新的现象,从而解决问题。如他将人与凳添加,解决了高度不足的问题;人与灶台添加,大甑子搬出锅就不再是难题了。这种例子其实是很多的。如有的小朋友手短擦不到黑板顶端,就将黑板擦绑在一块木条上,多了一块木条,等于手臂长长了;有的擦不到高处的窗玻璃,就将抹布缚在竹竿上,两者是同样的道理。科学的发明创造中,如橡胶皮与铅笔的添加,产生擦胶铅笔;牙膏内添加上新的元素与药物,便产生药物牙膏、增白牙膏、清香牙膏;步枪上添加刺刀,就成了带刺枪;拖拉机带上不同的机械,就可播种、耙地、锄草⋯⋯由此看,在一个已有物上再添加另一物就产生新的东西,这就是创造。上述各种添加自然是简单的东西, 然而复杂的创造中,也体现了这种添加的奇效。比如收音机与录音机的添加和结合,就成了收录机;电话机与录音机的添加与结合,从而出现录音电话。报纸曾经记载过美国总统要在公开场合进行演讲,为防暗杀,保安部门就研制成玻璃罩加以防范。这种玻璃显然不是一般的玻璃,而是防弹的合成玻璃, 又称玻璃钢,它也是多元素添加结合而成。显而易见,“合成”便是几种元素、几种材料加在一起,这个词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一片创造的广阔天地, 也给我们的生活创造了无数新的乐趣。
比如,可耐高温的“耐热合金”,其主要合金元素有铬、铝、钛、钼、钨、铌、碳、氮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研制的一种可耐 1150℃高温的钴基合金,其主要元素中就有钨、铼等;镍基合金同样可耐 1150℃高温,广泛用于工业燃气轮机的涡轮叶片、涡轮盘、燃烧室部件等方面。小朋友们在看武打战争一类的读物中,对宝刀之类的削铁如泥定会十分惊奇难忘。然而,真正称得上是削铁如泥的,是近代的硬质合金切削刀具。它是用粉末冶金工艺制成的,其基本元素是难熔金属(钨、钽、钛、钼等)的碳化物的硬质颗粒与一种或几种铁族元素(钴、镍或铁)的粉末混合后压制成型,再经烧结制成。用它做成的切削刀具切削一般的金属材料,其速度每分钟可削几十米。当然,上述各种元素的“合”已非简单意义上的添加,而是一种“化合”, 它无疑要经过无数复杂的创造性研制过程,要经历反复的实验。然而,从其将几种物质加在一起而出现新物新创的基本方面看,仍体现了“添加”这一规律。所不同的是初级形态与高级形态而已。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朋友们若从小就从身边小事开始勤思考,勤动手,不断求取创造, 甚至经常“逼迫”自己去想新的问题,日积月累,自己也就会越来越聪明。生活中,你不妨多去试试“添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