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画中不见人——杜甫《绝句》新解

杨伯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一句一景,整首诗就是四幅优美的图景。但是,诗中存在着这样

的问题:柳在何方,诗人是在何处看“白鸳上青天”的,四句诗又是什么关系?

诗人观赏这些景物的“立足点”在哪儿?“窗含”的“含”字泄露了天机。原来,杜甫是在屋里进行观察的。美妙动听的鸟语声声传来,诗人往窗外近侧一看,便看见“两个黄鹂鸣翠柳”。0 黄鹂、翠柳,一黄一翠,互相映衬,颜色极其鲜艳。“翠”字,还连带写出了阳光的灿烂。因为若是阴天, 柳树的颜色必然是暗淡的。黄鹂,又名黄莺或莺。“鸣翠柳”三字,不但使人如闻美妙动听的莺啼,而且让人仿佛看见两只嫩黄色的小鸟时隐时现于翠柳丛中的优美图景。

这如画的美景,悦耳的黄莺的歌唱,怎不令人心旷神怡!大约诗人正在陶醉于这美丽景色中时,在翠柳旁又看见了“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青天,一青二白,颜色又是何等的明丽!诗人的视线被引上了碧霄。白鹭越飞越小,犹如一串白宝石镶嵌在湛蓝湛蓝的天幕上,这又是多么令人神思飞动的美景!

诗人仰视白鹭高飞,最后,也许这一串“白宝石”一个个地消失在蓝天里了,于是,诗人把视线收了回来。此时,杜甫突然意识到自己屋里的窗框所摄取的“镜头”美如画了——“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指四川岷山。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据载:岷山上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之下,远远望去,灿若银海。杜甫的成都草堂,正当其胜处。灿若银海的岷山远景,被嵌在窗框里,这与“雪山图”的挂幅有何区别?诗人意外地发现自己的窗景如绘画般的美妙,该是多么的欣喜。

“天府之国”的春天是如此的美,走出门去,另一番景象又映入他的眼帘,“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指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一带,杜甫草堂位于由蜀(四川)入吴的水上要道“万里桥”西,所以门前有远航船只停泊。诗人的住宅在江河、大船的陪衬下,境界又是多么壮美。

古代曾有人说这首诗“四句不相连属”,现在也有人把它称为“连环画”, 这都是皮毛之见。这诗初看似乎互不相连,细读却有人在,它是以诗人的“立足点”和“行踪”为线索构成全篇的,这是一种“人在画中而不见人”的写法。所谓“不见”,就是诗人深藏不露,避开对自己的正面描写。读这类诗, 若见诗而不见人,诗中的景物必然是散乱的。若找出了诗人的“立足点”和“行踪”,就能让人看到:诗人站在何处,行到何方,因而看到了那些景物, 给人的感受,犹如现实生活般的具体、生动。

{ewc MVIMAGE,MVIMAGE, !05800250_0125_1.b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