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防现代化做出的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为增强国防力量,尽快发展核工业是我国的一项国策。掌握重水和锂同位素的生产技术,是发展核武器的一个重要任多。张青莲受化工部委托,1957 年曾赴生产试验基地作重水生产方法的讲学。1960 年参加了讨论重水研制方案的会议,在会上作了“重水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报告,随后又参加了重水试验基地的现场会议。他提供了工厂生产中控制中间产品氘含量分析的落滴法,解决了没有质谱仪进行氘含量测定的困难。1963 年,他参加了年产一吨重水的氢水交换/电解法投产方案的设计,提供了浮沉子法检定重水成品的部颁标准方法和一种重水成品的标准样品。80 年代,他将此种标准样品采用质谱-密度法发展成一套重水系列标准样品。
70 年代,我国采用 H2S/H2O 双温交换法生产重水,他为此组织翻译
了美国有关重水工厂双温交换法的技木文献,为设计中型重水工厂提供了必备的资料。为了提供生产中需要的必要数据,他还测定了在 H2S/H2O
双温法工艺条件下,氘在气、液两相的总分配常数[6],并提供了电解工段电解分离系数的精密数据。此后,他还不断协助解决重水生产中的具体问题。化学工业部为表彰他在重水生产方面的贡献,于 1990 年授予他“全国国防化工先进工作者”称号。
60 年代初,苏联撕毁协定撤走专家,在技术资料短缺的困难处境下, 我国锂同位素分离工厂陷于瘫痪境况。张青莲应核工业部之邀,到某工厂视察,提出了应采取的几项措施,被该厂特聘为技术顾问。他不仅指导该厂锂同位素的生产研制工作,还经常出席生产会议,参与生产规划的讨论,为该厂提供了工段分析中锂同位素丰度测定的晶体浮定快速分析方法。在我国研制氢弹这项重要科研工作中,也包含有他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中国核学会于 1990 年授予张青莲荣誉理事称号。
在张青莲的指导下,氮-15 同位素的硝酸法分离技术首先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同位素组研制成功。现在供应国内外使用的各种同位素丰度和各种化学形式的氮-15 同位素标记化合物的生产,均是在此基础上改进而成。氮-15 同位素能在我国得到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农业科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与我国能自行生产各种氮-15 标记化合物是分不开的。
此外,用于中子计数管中的硼同位素的分离,也是在张青莲指导下安现工业化生产的,它充分满足了中子测量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