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硕的科研成果

张青莲从 1934 年起就开始进行重水和稳定同位素的科学研究,涉及到氢、氧、碳、氮、锂、硼、硫、铟[11]、锑[9]、铈、铕[10]、铱等十几 种元素的同位素。60 多年来,他对同位素化合物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同位素分离原理和方法、同位素劫力学效应、同位素标准样品的研制、同位素天然丰度的测定和元素的原子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 究,取得丰硕成果,先后发表论文 120 余篇,成为我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985 年中国科学院授予他“从事科学工作五十年” 茉誉奖状。他于 1995 年以前做的有关同位素科研工作,总结在“从事同位素化学研究工作五十年”和“又十年”两文中,见《化学通报》。

张青莲于 1985 年测定了棕准平均洋水(SMOW)25℃时的密度述 7 位有

效数[7],这是 1975 年后国际上三项高度精密测定之一。与此同时,他用校准质谱法首次测得 SMOW 的氧-17 丰度,并首次用高富集同位素校准质谱法测定了碳[9]的原子量,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朕合会(IUPAC)的原子量和同位素丰度委员会于 1991 年评为NBS-19 参考物质的 13C 标准同位素丰度。他还曾用六氟化硫法测定出一种硫同位素标准样品中的硫-36 同位素丰度。

在稀有元素领域的研究中,他于 80 年代合成了两种卤化锂的新络合物,均具有五配位数的晶体结构,突破了锂只有偶数配位的观点[8]

1991 年,张青莲用质谱法测得的铟原子量为 114.818,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新的标准值[12]。这是在原子量表中,首次采用我国测定的原子量值。随后他和德人霍伊曼(Heumann)分别测定铱原子量为

192.217[11],于 1993 年共同被评为国际标准。然而突出的成就是用高富集同位素校准质谱法测得锑[12]、铈[14]和铕[13]的原子量,其不确定度 优于十万分之一,显示了这一科研领域的当代最佳水平。这三项原子量新值;锑 121.760,铈 140.116 和铕 151.964,也都被原子量委员会于 1993 年和 1995 年评定为国际标准。上述铟和锑的工作获国家教委科

技进步一等奖,而铈和铕两项成果,入选 1995 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