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欺骗穆巴拉克

伊拉克突袭科威特国

1990 年 8 月 2 日凌晨,正在熟睡中的西亚大地,突然问被掠过天空的战斗机群和隆隆推进的机械化装甲部队的震动声所惊醒:10 万伊拉克大军顷刻间越过边界直扑科威特首都。炮弹带着红光,火箭拖着火焰,铺天盖地似地砸向科威特。亚洲西部天空上的阵阵炮响,搅乱了世界以苏联、美国为代表的东、西方两大集团矛盾对立日趋缓和大背景下的短暂安宁。震惊之中的全世界人民都把目光一下子投向了海湾。人们不明白,伊拉克和科威特本属海湾友好邻国。在长达 8 年的“两伊战争”中,科威特一直坚定地站在伊拉克一边,对伊朗进行谴责。可现在,萨达姆的枪口,为什么突然调转对准了这个昔日的盟国?

伊拉克对科威特刀兵相见的公开借口是科威特属于伊拉克领土的一部分。要搞清这个问题,必须追溯一下历史:

公元 7 世纪时,伊拉克和科威特同属阿拉伯帝国;16 世纪时,伊、科两国又同在奥斯曼帝国的版图内。1775 年,科威特开始同英国建立联系,但并未脱离奥斯曼。1899 年《英科秘密协定》使英国成为科威特的宗主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殖民主义者划定了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三国之间的边界。伊拉克因为没有获得通往海湾的通道,同时伊、科边界的鲁迈拉油田问题悬而未决,伊拉克即对英国的划定不予承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科威特于 1961 年摆脱英国统治宣布独立,并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伊拉克对此先是不予承认,接着又陈兵伊、科边境,但迫于英国及阿拉伯国家的压力未敢动手。1963 年,伊拉克承认了科威特国。

从历史上看,伊拉克与科威特仅仅是曾经同属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伊拉克仅凭此根本无权对科威特提出领土要求。这点连萨达姆本人也是很清楚的。伊拉克对科威特举兵的真正目的并不在此。这场战争的爆发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原因,具体说是因为石油、领土、债务诸多矛盾的交织和激化。

“两伊战争”结束后,从 1989 年起,世界石油供过于求,油价从 1990

年 1 月起每桶由 21 美元跌到 14 美元。伊拉克指控科威特伙同阿联酋超产石

油,降低油价,使伊拉克蒙受 140 亿美元的损失;科威特却说它在两伊战争期间确实超产石油,但大部分盈利都用于援助伊拉克、巴解组织和阿拉伯事业。两伊停火后,科威特即遵守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规定的定额,为限产保价作出了牺牲。

伊拉克指控科威特在两伊战争期间蚕食伊拉克的领土,在属于伊拉克的地方建立军事、石油设施和哨所,是对伊拉克的军事侵略。科威特反驳说, 鲁迈拉油田南部延伸到科威特境内,科威特是在自己领土上打井采油。

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欠下了巨额债务,其中仅欠科威特的即达 200 亿美元。伊拉克提出它与伊朗作战是保卫阿拉伯民族,因此应正式免除战争期间它欠科威特等阿拉伯国家的债务。科威特认为伊拉克未经协商,单方面提出将所有债务一笔勾销是难以接受的。

客观地说,萨达姆之所以要发动对科威特的战争,其深刻的原因是伊拉

克内政的原因。两伊战争之后,萨达姆面临着双重的压力,内外交困。一方面是国内人心不定,两伊战争并没有像政府宣称的那样给人民带来繁荣,“后遗症”很快地暴露出来;另一方面是 8 年的战争并没有从伊朗方面取得任何

出海口,反而为此欠债达 800 亿美元,平均每个伊拉克人要负担外债 5000 美元。而战后的伊拉克人民急需休养生息,国家又面临着战后重建的繁重任务。伊拉克急需足够的资金,可钱从哪里来呢?萨达姆开始寻求转嫁矛盾的出路。

两伊战争虽然使伊拉克变得经济困难,却锻炼出了一支有经验的百万大军。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购置了世界上许多先进的武器装备,如中程导弹、幻影式飞机等,并建立了自己的军火工业。伊拉克以海湾军事大国的姿态出现在中东的舞台上,它不甘心于在经济上落后于其他阿拉伯国家,于是便选择了南部经济最富有,军事上又最软弱的国家科威特作为它下手的第一站。科威特石油储量达 92.3 亿吨,居世界第五位。石油收入使它成为世界上

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人年均国民收入为 1.4 万美元。这块“肥肉”早就引起

了萨达姆的垂涎。早在 1986 年,他就下令制定了入侵科威特的计划“科威特行动”,不久又做了最后审定。两伊战争一结束,萨达姆即把入侵科威特的军事行动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他一面加紧与科威特国内的反对派接触、伺机下手;一面开始外交准备,极力与沙特、巴林等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并要求加入海湾合作委员会。

不过,海湾国家其实对萨达姆是早就有认识的。认为他严厉、好战,惯于残酷无情的行动。他领导的复兴党时刻不忘重振当年阿拉伯帝国的雄风, 他本人也时刻梦想着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领袖。他把反美、反以色列的旗帜举得最高,其目的就是为了使人觉得他是阿拉伯世界的民族英雄——当代的撒拉丁。他一贯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在阿拉伯人的心目中,他是既有较高的地位,又有领袖的形象。他在这种思想的基础上制定了“大阿拉伯复兴计划”, 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国家意识形态军国主义双管齐下,扩军备战。对科威特进行军事行动,只是其“大阿拉伯复兴计划”的一部分而已。

1990 年 7 月,伊拉克以破坏石油生产限额为名,突然对科威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进行抨击。7 日,萨达姆总统在 7 月革命节庆祝会上,严厉批评海湾国家不负责任的石油政策造成世界油价暴跌,声称伊拉克仅上半年就因此蒙受损失达 140 亿美元。18 日,伊拉克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阿齐兹公开了 7

月 15 日给阿盟秘书长的一份备忘录,点名指责科威特、阿联酋肆意超过石油输出组织规定的生产限额,大量生产原油,致使世界石油市场油价下跌,使伊拉克蒙受了巨大损失。同日,萨达姆又发表了内容相同的讲话。阿齐兹还指责科威特自 1980 年以来在两国边境有争议的鲁迈拉地区偷采石油,价值达

24 亿美元之巨。他还说科威特在伊拉克领土上修建了军事设施。

对伊拉克的说法,科威特迅速予以反驳。科威特埃米尔专门派出特使向所有阿拉伯国家紧急通报情况,阐述科威特的立场。科威特还向联合国秘书长通报了科、伊纠纷的真相。从此,科、伊唇枪舌战,达到了白热化程度。为了迅速了结这场兄弟阋墙之争,在埃及、沙特、约旦、叙利亚、也门

等国领导人进行了频繁的紧急联系之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 7 月 24 日穿梭访问了巴格达、科威特和利雅得。穆巴拉克的调解取得了“成功”,他向全世界宣布萨达姆总统保证不对科威特动武。于是,伊、科双方停止了宣传攻击, 两国高级领导人同意在沙特阿拉伯的吉达市会晤。为了“表示诚意”,伊拉

克 7 月 26 日凌晨将边境 10 万驻军后撤。一场海湾风波大有“夏天的乌云很快消散”的迹象,人们对原来日趋紧张的海湾局势,终于松了口气。

但这次是穆巴拉克等人大错特错了,他们根本没有认清萨达姆。萨达姆要入侵科威特之心根本未减,他早已意识到,控制科威特即可使自己的石油储量增加一倍,即占世界储量的 20%,由此可加强伊拉克在石油输出国组织中的发言权及在世界上的地位;他更雄心勃勃地试图把沙特阿拉伯划归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中来,控制世界 60%的石油储量,增强国力,胁迫西方,称雄中东,傲视世界,实现“大阿拉伯复兴计划”。所以,他怎么可能会真正与科威特进行谈判呢?

7 月 31 日下午至 8 月 1 日上午,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成员伊札·易卜拉欣和科威特王储兼首相萨阿德如期在吉达市会晤。伊拉克提出了令科威特根本无法接受的条件。会谈虽宣告失败,但是双方在离开吉达市之前商定, 后续会谈将分别在两国首都继续举行。

伊、科会谈失败,自然给海湾危机的解决投下了一层阴影。但是,从阿拉伯世界到国际社会,几乎谁也没有料到,伊拉克的会谈目标只是一个幌子, 就在易卜拉欣和萨阿德结束会谈各自回到国家后几个小时,一场骇人听闻的战争就爆发了。之所以骇人听闻,是因为交战双方不是对峙了多年的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而是曾经如兄弟一般的阿拉伯人自己。

1990 年 8 月 2 日凌晨 2 时许,白天 40℃的暑气稍稍消去,190 多万科威特人刚刚进入梦乡,伊、科边境突然坦克隆隆、炮声呼啸,10 万荷枪实弹的伊拉克大军顷刻间越过伊、科边界,朝科威特席卷而来。战斗机、直升机腾空而起,装甲车、迫击炮随之出动。伊军沿科威特平坦笔直的高速公路直向科威特的首都科威特城涌来。

科威特虽然财大气粗,富得流油,但却没有兵强马壮的国家卫士。在它

  1.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有 2 万人的军队。面对雄兵百万的伊拉克,科威特纵然使出浑身解数也无奈何于这个强大的对手。科威特的战斗飞机曾勇敢地起飞迎战,可是升空后才发现伊拉克的飞机几乎布满了整个天空,与其交战等于自取灭亡,只得赶快溜号,一溜烟似地飞到邻国沙特阿拉伯保存实力去了。

伊拉克不费吹灰之力,就于凌晨 5 时完全占领了科威特首都,并包围了埃米尔宫、机场、电台和政府等重要部门和设施。

伊军随即以坦克、装甲车进攻科威特国王埃米尔贾比尔的达斯曼宫,并向宫中猛烈开火。科威特军队的几辆装甲车和坦克在宫内实施机动防御,进行着顽强的抵抗,终因寡不敌众,于上午 11 时被伊军消灭,王宫陷落。在王宫之战中,埃米尔贾比尔的胞弟法赫德亲王因来不及撤退到邻国,便留下来指挥士兵反击伊军。他右手握着一支小手枪,隐蔽在王宫建筑的柱子后面, 一边射击一边大声地调遣着装甲车和士兵们。最后终因弹尽,身负重伤倒在血泊中。他的两个儿子也在他的身边中弹身亡。这位科威特奥委会主席、亚奥理事会主席暨国际奥委会理事和国际足协副主席,曾两次率科威特军队参加中东战争的英雄,未战死于以色列入之手,而是不幸倒在阿拉伯人的枪口下。

伊拉克在一天之内以极少的伤亡占领了科威特全国。随后,大军一转头便驶向科威特与沙特的交界处科威特一侧,摆出进攻沙特的阵式。当天,伊拉克宣布伊军是应邀前来“接管”贾比尔政府的,由 9 名非科威特人组成的

“临时政府”也宣告成立。这样,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军事行动按萨达姆的计划已经圆满结束。

可是,在伊军发起进攻之时即迅速乘直升飞机逃往巴林,随后又飞到沙特达曼的科威特国王埃米尔贾比尔却在达曼组织起了流亡政府,呼吁科威特人民抵抗和国际社会支持。

伊拉克对一个主权国家的公然侵占是很不得人心的。即使是科威特原议会中的反对派领袖哈迈德·萨敦,也严词拒 300 绝了伊拉克要其组织傀儡政府的要求。为此,他遭到了伊军非人的折磨,最后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被伊军占领的科威特到处都燃烧着愤怒的火焰,科威特人不断寻机打击伊军。8 月 5 日清晨,两架科威特“幻影”式战斗机从沙特起飞,突然袭击了在科威特城市郊的伊军指挥部;当晚,伊军占领的电视台突然播放了贾比尔在邻国主持内阁会议的情况,这极大地鼓舞了科威特人民,这是电视台工作人员智胜伊军的一个典型“战例”。在其后的几天里,不断有自发组织起来的科威特人挥舞国旗,高呼口号,上街游行反对伊军占领,并不断对伊军进行袭击。一个秘密电台不断地向科威特人民播音,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对付侵略者。科威特人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抵抗运动,使伊拉克军队如坐针毡,惶惶不可终日。

伊拉克的侵略行径激起了世界的公愤。主权国家科威特在几个小时之内就被伊拉克宣布不复存在,这种赤裸裸的弱肉强食的侵略行径,震惊了整个世界。特别是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犹如挨了萨达姆的一闷棍。伊拉克“罪该万死”,“萨达姆缺乏人性”,世界一片谴责声湮没了伊拉克的嚣张气焰。联合国安理会数次通过决议,要伊拉克撤军,恢复科威特的主权。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则以积极的军事行动,对伊拉克进行警告并随后发动了“沙漠盾牌”行动,严惩了伊拉克,恢复了科威特。

用“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句俗语来形容伊拉克对科威特的侵略是再形象不过的了。萨达姆为转移国内矛盾而采取的侵略科威特的极端荒唐手段,世人早已公论,此处不用多言。但伊拉克发动战争的突然性却是成功的。战争发动的前几天,伊拉克外长还向海湾国家的调解人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保证,伊拉克不会打科威特的主意。开战前仅仅几小时,它的代表还坐在谈判桌前与科威特代表商谈石油和领土争端问题。虽然谈判以伊拉克代表拂袖而去收场,但他们又表示了要改日继续会谈。正是这种成功的外交战略的掩护, 才使科威特感到伊拉克的坦克来得太突然;也正是因为这种对兄弟国家背信弃义的手段过于卑劣,才使得随后发起的针对伊拉克的“沙漠盾牌”行动付诸实施时,早讲兄弟情义的阿拉伯国家,纷纷站在了伊拉克的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