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根据地粉碎“囚笼政策”

1940 年,伟大的抗日战争进入了第四个年头。日本侵略者为了迅速解决中国问题,在加紧对国民党诱降、迢降的同时,加紧了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进攻。为了粉碎敌人的“清剿扫荡”和点(据点)线(交通线)分割的“囚笼”政策,打击投降派势力,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决心和信心,八路军总部决定抓住有利战机,在华北敌后发动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在彭德怀的指挥下,从 1940 年 8 月 20 日到 12 月 5 日,历时三个半月,在敌人后方

碉堡密布的 5000 余里的战线上,在外无援助,装备很差。物资缺乏的条件下,

发动 115 个团共 40 万兵力,向日寇作大规模的积极主动的战役进攻。这在当时全国十分沉闷的战局中,不但是艰苦卓绝的事,而且是震动全国、闻名世界的重大军事行动。

百团大战前的时局,正值国际国内风云险恶。日本侵略野心膨胀,急于在年内不管用什么手段都要“结束战争”,以便放手南进。1940 年 7 月 22 日,第二次近卫内阁组成,加紧对蒋介石的军事讹诈和政治诱降,扬言要“南取昆明,中攻重庆,北犯西安”。8 月即对重庆大肆轰炸,企图逼蒋投降; 已经公开叛国投敌的汪精卫集团,此时也对蒋介石积极展开宣传攻势,胡说什么继续抗日就是“把国家奉送给共产党和第三国际”,诬蔑八路军“游而不击”,鼓吹“中日亲善’。“共同反共”;尚留在抗战阵营中的何应钦等亲日派,则“极力助蒋反共”,企图把蒋介石置于炉火之上,下不得台,而不得不降。在此情况下,蒋介石由于军事上的大崩溃,对抗战前途更加悲观, 也在积极酝酿对日妥协。妥协投降的空气弥漫国民党统治区,致使中间势力的抗日信心发生动摇,进步势力的一部分人士对形势也产生了悲观情绪。

而此时,深入华北敌后的八路军,却越战越强,仅一二九师就从一个半旅,发展为 11 个旅,严重地威胁着敌军的后方。因此,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囚笼政策”。按照刘伯承的解释,‘囚笼政策’就是以铁路为柱子, 公路为链子,据点为锁子,造成一个‘囚笼’,把抗日根据地军民分解开来, 任其宰割”。

八路军总部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巩固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 挽救投降危机,决定组织一次交通破击,并决定 7 月开始准备,8 月 13 日前后青纱帐旺盛时期进行。7 月初,左权副参谋长带着彭德怀副总司令的初步设想,分别征求了一二九师和一二○师的意见。左权说:“破击的主要目标, 放在正大路上,平汉、同蒲、白晋、平绥、北宁各线都要配合行动。八路军、决死队都要参加作战。”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八路军主要将领都认为: 破击交通命脉,可以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因为只有切断日军的交通动脉,华北敌后的局面才能改观,也只有狠狠地痛击日军,才可能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投降阴谋,因而赞成彭德怀的方案。

  1. 月 22 日,由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三人签发预备命令,用电报发给晋察冀军区、一二○师、一二九师和所属各区,规定的战役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彻底破坏正大路若干要隘,消灭部分敌人,拔除该地区若干据点,较长时期截断该线交通,打击敌人“囚笼政策”,开展正大路沿线两侧工作,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二是打破日寇进犯西安

的企图、兴奋抗战的军民,影响全国战局,克服投降危险,争取时局好转,8 月 8 日,八路军总部发出《战役行动命令》和《破击战术之一般指示》,明确规定这次战役成果之大小,主要看破坏正大路程度而定,破坏工作为这次战役最中心的环节。

正太路即正定至太原的铁路,全长 249 公里,横贯太行山脉,是华北敌人的重要战略交通线,也是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的重要封锁线之一。为了保住这条铁路线,日军派了重兵沿途守备,敌人自吹这是一条“钢铁封锁线”。

  1. 月 20 日 20 时,八路军各部在总部统一指挥下,共出动了 115 个团,

约 20 余万人,另有 30 万民兵和群众参战,以正太铁路为重点,向华北地区的各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展开了总破击战。故称“百团大战”。

晋察冀军区在聂荣臻司令员亲自指挥下,以 19 个团另 5 个游击支队和 3 个独立营等部队,组成左、中、右纵队,分别向正大铁路东段的日军独立混成第四、第八旅团各一部发动攻击。3 个纵队的分工任务是:右纵队破袭乱柳至娘子关段,奏效后向阳泉方向扩大战果;中央纵队指向娘子关至微水段及并烃煤矿;左纵队攻击微水至石家庄段的据点。当日黄昏,部队冒雨穿过山间小路,隐蔽地运动到攻击出发阵地。由于战前准备充分,群众配合部队封锁消息,日军始终未发觉八路军的行动。总攻击开始后,各路突击部队迅速向日军车站和据点展开攻击,整个正大铁路线顿时陷于八路军和人民群众大破袭的火海之中。仅三天时间,就破坏了正太路东段的铁路,连续攻克娘子关、井陉等车站和据点,毙敌 1000 多人,缴枪 1000 余支,使敌人变得道路不通,电话不灵,到处挨打,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

由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晋冀鲁豫军区的部队,以 38 个团的兵力组成左、右翼破击队和总预备队,对正太路西段日军独立混成第四、第九旅团各一部展开攻击。各破击部队乘夜暗绕过日军外围据点,对铁路线上守备之日军实施进攻。由于攻击部队行动隐蔽,战斗动作勇猛突然,使日军措手不及, 经一昼夜激战,即攻克了芦家庄。和尚足等车站,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 为破路和进一步扩大战果扫清了障碍。到 8 月 25 日,正太路西段,滁少数据点外,已基本为我军所控制。

由贺龙将军率领的一二○师等,以 22 个团的兵力破击同蒲路大同至阳曲段、汾(阳)离(石)公路全线。重点在阳曲南北,任务是阻敌向正太路增援。8 月 21 日夜,八路军三五八旅强袭忻(县)静(乐)公路的重要据点康家会,全歼其守敌,为群众破路创造了有力条件。

这样,到 9 月 10 日,八路军共歼日伪军 7000 余人,攻克日军据点 91

座,破坏铁路 300 余公里,公路 700 多公里,并缴获大批军事物资,胜利地完成了第一阶段“交通破击战”的任务。日军惊呼”共军这次奇袭完全出乎我军预料,损失重大,恢复需要相当时间与大量资财”。

  1. 月 16 日,八路军总部发出《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命令》,要求“继续破坏敌寇交通”,“克服深入我基本根据地内之某些据点”,进一步扩大战果,并对八路军各部的具体任务作了明确规定,命令规定 9 月 20 日开始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

晋察冀军区根据八路军总部的命令,迅速将主力由正太铁路北调,执行涞灵作战任务。涞源、灵丘地区驻有日军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和第二十六师团各一部,共约 1500 余人,另有伪军 1000 余人。涞源、灵丘地区的战略地位

极其重要,敌人同八路军争夺得相当激烈,它的一些据点,已经深入到边区内部。9 月 22 日,杨成武部对涞源之敌发起攻击。在东团堡战斗中,由日军士官组成的井田部队顽强抵抗我军进攻,并不断施放毒气,八路军勇猛冲击, 同敌人展开白刃战,终将敌人消灭。涞灵之战进行 18 天,攻克了南坡头。抢

风岭、青磁窑据点,破坏公路 150 余公里,歼敌 2600 余人。

晋冀鲁豫军区于 9 月 23 日夜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对从正太路伸入根据地腹心的榆(社)辽(县)公路沿线的敌伪军据点发起攻击。24 日,辽县敌军出动西援,被狼牙山阻击部队击退。榆辽线各据点之敌,正被分别围歼中。同时,沿华、王景、小岭底、铺上等据点,被相继攻克。攻击榆社的部队,在克服高达 30 米的绝壁和层层铁刺等障碍之后;突入敌人碉堡群内。残敌退集榆社中学,在飞机掩护下负隅顽抗,并施放毒气。25 日下午,突击部队利用坑道爆破发动强攻,突入榆社中学,经白刃格斗,全歼残敌。

一二○师及冀中、冀南、太行、太岳军区部队,配合以上作战,在各地继续进行破击战。到 9 月 31 日,胜利结束了百团大战第二阶段的作战任务。

百团大战第一、二两个阶段的作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使华北敌人陷于大混乱局面,伪军、伪组织大力动摇,沦陷区人心振奋。敌人痛感:中共军之攻势,以破坏交通。通讯设备为目标,尤为严重的是在心理方面所受之损害。为了扭转局势,敌人在原有 20 万日军、15 万伪军的基础上,又急忙拼凑、调遣兵力,集结了十几万人,在飞机、大炮掩护下,以坦克开路,于10 月初开始向八路军的晋东南。晋察冀、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扫荡”,企图消灭八路军的主力、破坏中国共产党及八路军的领导机关,摧毁抗日根据地,恢复其交通线。因此,以反击日军的报复“扫荡”为中心,即构成了百团大战的第三阶段。

从 10 月 6 日起,日军独立混成第四旅团。第三十六师团各一部近万人, 对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榆社、辽县、武乡区进行连续“扫荡”,企图打击八路军总部等领导机关和一二九师主力。为粉碎日军之企图,一二九师各部英勇地展齐反“扫荡”作战。10 月 14 日,新编第十旅一部于和(顺)辽(县) 公路之弓家沟设伏。歼灭日军一支运输队,击毁日军汽车 40 余辆。26 日, 由武乡犯黄烟洞之日军一个大队 500 余人,企图取道蟠龙以东之关家垴一带山地进犯;29 日夜,第一二九师主力将该日军包围于关家垴高地,经过一场激战,共歼敌 400 余人。11 月 17 日,日军第三十六师团。第四十一师团。

独立混成旅第九旅团各一部,共约 7000 余人,分路对太岳抗日根据地进行“扫

荡”,敌人所到之处,均遭到八路军的沉重打击,遂于 12 月上旬分途撤退。

  1. 月 13 日,敌伪军万余人进攻晋察冀的平西、北岳等地区,抗日军民英勇作战,给敌伪以严重杀伤。此外,在晋西北,在大青山、冀中、冀南等地,敌我均有局部“扫荡”与反“扫荡”战争多起,抗日军民均取得反“扫荡”的胜利。至 1940 年 12 月 5 日,敌人的报复“扫荡”被粉碎。历时三个半月的百团大战,至此遂告胜利结束。

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在这次长达三个半月的战役中,华北敌后战场的数十万军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 主动进攻,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在三个阶段的作战中,共进行战斗 1824 次,毙伤日军 20645 人、伪军 5155

人,俘日军 281 人。伪军 18400 余人,日军投降 47 人,伪军反正 11845 人,

拔除日伪据点 2993 个,破坏铁路 474 公里、公路 1500 余公里,车站、桥梁、

隧道 260 余处;缴获各种火炮 53 门、长短枪 5600 余支,轻重机枪 200 余挺, 以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

百团大战的胜利,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到底的信心,认识到日本侵略者是可以打败的。它提高了抗日根据地与游击战的地位,在全国人民面前显示出它的伟大力量与作用,粉碎了诬蔑游击队“游而不击”的种种诳言滥调。百团大战的胜利,打击了敌人的侵略气焰,粉碎了日寇紧缩我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和“迅速解决中国事件”的梦想。百团大战振奋了中国人民抗战的意志,并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阻滞了敌人对国民党战场的进攻。因而,百团大战不仅震动了全中国,而且轰动了全世界。

“百团大战”在军事谋略上,最主要的是“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当时敌强我弱,但敌人因“囚笼政策”而导致兵力分散于交通沿线和各据点, 我军则集中兵力分别攻击敌人,取得了局部的优势。此外,将攻击的重点放在敌后破袭交通线,摧毁据点,这就造成敌人以“点、线、锁”构成的“囚笼政策”难以运转,对我军的攻击防不胜防。“囚笼政策”被完全粉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