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弃延安“人地皆存”

诱敌深入“七战七捷”

当 1947 年的春天即将到来之际,蒋介石将他对解放区的进攻重点转向了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解放区。其狂妄的目的就是妄想首先解决西北问题, 将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逐出西北,并配合其在山东战坊的攻势, 打通津浦路、平绥路,然后东西两翼军队夹击华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会师张家口和山海关地区,把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解放军完全割开,再实行各个击破,为达此目的,蒋介石在这里前后共投入了胡宗南部队及宁夏、青海、榆林地区的部队共 34 个旅、23 万人的兵力。而解放军在西北战场的兵力只有 2 万多人,不及敌人的十分之一。敌人自以为胜券在握,3 月 20 日,陈诚代表蒋介石在国民党三中全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就狂妄地宣称:“余曾有言,如果真正作战,只需三个月即可击破共军主力,但过去是因和谈关系,国军多是挨打”,今后“非至共军全部解除武装不止”。而战争的无情结果却大大嘲笑了这一狂妄的宣称。

当 1947 年到来的时候,蒋介石深知他对解放区所发动的全面进攻战略已经失败了,他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再发动全面进攻战略了,他不得不改变战略方针,将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重点进攻的地区有两个: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是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驻地。蒋介石决心要占领陕甘宁,占领延安。他认为攻占延安可以实现其“摧毁共方党、政、军神经中枢,动摇其军心,瓦解其斗志,削弱其国际地位”的目的。

  1. 月 28 日,蒋介石把他的得意门生、西北军政大员胡宗南召至南京,面

授机宜。胡宗南从 1938 年秋后即奉蒋介石之命。脱离抗日前线,率第 17 军团驻防陕甘地区,名为防日军西渡黄河,实为包围和封锁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以后胡宗南升任国民党第 34 集团军总司令,第八战区副长官,其部队也由数万人扩充为二、三十万人的庞大军事集团。蒋介石让他的这支嫡系军队一直养精蓄锐,就是为了选择某个时机对延安和整个陕甘宁解放区来个“犁庭扫穴”的大行动。他命令胡宗南:“本党三中全会就在 3 月中开幕, 无论如何要在三中全会开幕前,拿下延安!”

胡宗南受命,立即赶回西安,加紧调动和集结部队。3 月 10 日,胡宗南下达了进攻延安的作战命令。命令要求进攻延安的 16 个旅于 3 月 13 日晚 6 时前进入攻击准备位置,14 日拂晓攻击前进。此时的胡宗南志得意满,信心十足,扬言三日内占领延安,要建立奇功,向世界告捷。两天以后,胡宗南开始进攻了,他以近百架飞机对延安及其附近地区狂轰乱炸,同时以其第一和第二两个整编军共 16 万余兵力,由董钊、刘勘率领,分左右两路从洛川、宜川之线出动,采取钳形攻势直扑延安。

面对国民党的进攻,陕甘宁解放区积极行动起来,决定誓死保卫延安! 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然而,仗还未打,就传来毛泽东的指示:全部撤出,留空城一座。

当时有许多人对放弃延安大惑不解,很不愿意。毛泽东就耐心地说明必须撤走的必要性,他说:“我们在延安住了十年,挖了窑洞,种了小米,指挥全国革命,全中国全世界都知道有个延安,不能不保,但是延安又不可死保。敌人有 23 万,我们才两万多。两万多人要消灭 23 万人,是有困难的。

要战胜敌人,得有正确的作战方针。现在,就靠你们‘磨心’,牵敌人,磨敌人,让敌人围着团团转。这种办法就叫‘蘑菇’战术,陕北山高路隘,你们牵上敌人去爬吧。等它爬够了,疲劳了,饿极了,就寻找机会歼灭它。” 毛泽东的这番话,使大家理解了撤离延安的战略意义,决心在西北战场与强敌周旋。

按照军委建制,陕北的部队统归联防司令部领导,司令员是贺龙。但当时贺龙正忙于处理晋绥问题,一时赶不回陕北,严酷的战争又即将开始,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的彭德怀主动请缨,临危受命,勇挑重担,组织起了西北野战军,这是中共领导的几个野战军中最小的司令部,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习仲勋为副政委,张宗逊为副司令员,开始了大战前的准备工作。

  1. 月 13 日拂晓,胡宗南亲自率领 16

    个旅向陕甘宁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为了消灭敌人,彭德怀采取积极防御作战的方针,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指挥西北解放军在延安以南进行了胜利的阻击战,杀伤敌人5000 多人后主动撤离。3 月 18 日,胡宗南军开到延安城郊三十里铺,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及延安军民全部撤离延安。

3 月 19 日,胡宗南的军队“占领”了延安。虽然只是一座空城。而恬不

知耻的胡宗南竟在 3 月 20 日的西安报纸上大肆吹嘘:“我军攻克延安,打垮共匪两个旅,毙敌三千人。”而向蒋介石的报告不仅说“攻占延安”,还说“是役俘敌五万,缴获武器弹药无数”。可当时的许多人都知道彭德怀在陕北指挥的西北野战兵团,总数也不过两万多人,即使全部作了俘虏,也使数目仍欠一大半!

有好事的记者就一定要去延安采访。这可急坏了胡宗南和蒋介石。胡宗南只得拿出国民党军队谎报战绩的传统精神和办法,一切亲自炮制,抓 500

名村民,又在国民党军队中挑选 1500 多名“伶俐”士兵,经过快速训练,组

成“战俘”。这 2000 多名“战俘”在对付参观的 10 座战俘营内轮流住宿, 刚在甲战俘营给记者参观完,又赶忙运到乙战俘营区让记者参观。弄虚作假必然会丑态百出,有眼光的记者发现战俘似曾相识,于是进行采访,这下子露出了狐狸尾巴,令胡宗南和蒋介石好不难堪。

蒋介石和胡宗南可能做梦都想不到,中共中央虽撤出了延安,却并没有离开陕北。3 月 27 日,毛泽东在绥德以南的清涧县北面的小山枣林沟主侍召开了中共中央常委扩大会,中共中央的 5 位常委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及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多数同志都出席了会议。会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工作;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东渡黄河,前往华北,组成中央工作组,由刘少奇担任书记;叶剑英、杨尚昆前往晋西北地区,负责中央机关的工作。

尽管胡宗南占领了延安,声称消灭了共军多少多少万。然而他自己心中有数,他的军队并未与共军发生真正的战斗,共军主力是主动撤离,如果未与共军主力决战并歼灭,延安是不可能占稳的。因此,他命令他的部队要尽快找到共军主力。这位志大才疏的“西北王”做梦都想不到,毛泽东、彭德怀正希望他的部队动一动,以便解放军“诱敌深入”,从而各个击破。彭德怀将少量部队部署在安塞诱敌,而将主力隐蔽集结在青化砭地区,等待战机。

3 月 20 日,胡宗南接到情报:西北共军主力正向延安西北的安塞撤退。胡宗南急召整编第一军军长董钊,命他率部急速行军,寻找共军主力并与其

决战。3 月 21 日,董钊的整编第一军的 5 个旅的兵力便由延安向安塞方向追来。西北野战军巧妙地不断引诱敌人分兵,而将敌三十一旅朝青化砭地区引, 因为彭德怀、张宗逊正集中野战军主力于青化砭地区,布成袋形伏击阵地。

3 月 24 日,天气十分晴朗,敌三十一旅在旅长李纪云的带领下进军拐峁镇,探知在青化砭附近有不少解放军,感到异常,即电告胡宗南。胡宗南接致电报,大为生气。“哪里会有解放军?解放军主力绝对不会在青化砭!李纪云简直“是贪生怕死!”命令他们继续北进,迅速占领青化砭。李纪云所部就在胡宗南主观武断的命令下钻进了西北野战军的包围圈。

  1. 月 25 日 10 时许,按照预定部署,已经切断了敌退路的解放军从四面八方向敌三十一旅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野战军三五八旅和新四旅的指战员从预伏地一跃而起,军号频吹,红旗翻飞,枪声、杀声响成一片,就像快刀斩乱麻一般,总共不过 1 小时 40 分钟的战斗,就全歼了敌军 2900 余人,活捉敌旅长李纪云。

青化砭战役是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后获得的首次胜利,大大振奋了陕甘宁解放区军民的斗志,对全国各个解放区军民也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更给了骄傲不可一世的胡宗南以沉重打击。

面对青化砭之战的胜利,彭德怀首先想到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他动情地说:“古人写信,信封上写‘如瓶’两个字。边区群众对敌人真是守口如瓶,不是自己人就不给你说真话,使敌人变成了聋子瞎子。青化砭这一仗, 要不是在陕北,是很难打的。”

此时,毛泽东给彭德怀、习仲勋来电指出:“我军歼击敌军必须采取正面及两翼三面埋伏之部署方能胜利,青化砭打三十一旅即是三面埋伏之结果。”彭德怀对此有不同意见,他向军委报告说:“自青化砭战役之后,敌人吸取了教训,行动异常谨慎,他们不走大道平川,专走小道山梁;不就房舍设营,多在山头露宿;不单独一路前进,而是数路并进,纵横三、四十里, 以 10 个旅布成方阵。这种小米碾子式的战法,减少了我军各个歼敌的机会, 须耐心地长期地疲困敌人,消耗敌人,迫其分散,寻求弱点歼灭之。”

毛泽东接到彭德怀的报告后,十分赞成彭德怀的见解,并高度评价他的这种求实作风。毛泽东说:“作为一个指挥员,就是要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 独立地作出决断。”并立即回电彭德怀:“敌 10 个旅密集不好打,你们避免作战很对。数日内仍以隐蔽待机为宜。”

青化砭一役后,胡宗南发现西北解放军的主力在延安东北地区。他吸取了三十一旅分兵而被歼的教训,采用了蒋介石的国防部所制定的所谓“方形战术”,即集结几个旅的兵力为一路,数路并行,互相策应。胡宗南下令董钊和刘勘率数万大军以“方形战术”在延川、清涧、瓦窑堡一带反复兜圈, 企图寻找野战军主力。可是,胡宗南的数万大军找来找去,处处扑空。西北野战军正在隐蔽处休整,而敌人因为整天爬山越沟,挨饿受冻,露宿荒野, 又被拖得疲惫不堪,减员严重,陷入了困境之中。

  1. 月中旬,胡宗南军队的 8 个旅由蟠龙、青化砭向西移动,以驻瓦窑堡的第一三五旅南下,企图歼灭野战军主力于蟠龙、青化砭以西地区。毛泽东下令以解放军的一部向西吸引敌人主力,大部在瓦窑堡以南预伏。14 日,当南下的敌军第一三五旅 4700 人进至羊马河地区后,彭德怀当即以解放军 4

个旅的优势兵力将敌人四面包围,经过 8 小时激战,全歼敌人。俘敌代旅长麦宗禹,并缴获了大批的武器弹药。

胡宗南经此两战后,心中已经惧怕,一听见“伏击”二字就似触电一般。而野战军此时更加充满歼灭敌人的信心。4 月 17 日,毛泽东亲自发出《关于西北战场的作战方针》,指出:“我军主力不急于北上打榆林,也不急于南下打敌后路。应向指战员和人民群众说明”,“敌现已相当疲劳,尚未十分疲劳;敌粮已相当困难,尚未极端困难”。”如不使敌十分疲劳和完全饿饭, 是不能最后获胜的。这种办法叫做‘蘑菇’战术,将敌磨得精疲力竭,然后消灭之”。

为了达到使敌人十分疲劳和极端缺粮的目的,毛泽东决策调敌北上,并断敌补给。具体方案是以部分后方机关佯向河东转移,用一部分兵力诱敌北上,以主力攻歼胡宗南部在陕北战场上的主要军需供应基地蟠龙守敌。

蒋介石和胡宗南又上当了。4 月下旬,蒋介石据情报断定中共中央及西北解放军主力正在东渡黄河,遂命令胡宗南迅速率军沿咸榆公路北进,又命邓宝珊的第二十二军从榆林南下,企图夹击西北解放军于吴堡地区。胡宗南只留下第一师一六七旅主力及地方保安团共 7000 余人守蟠龙。当敌人以 9

个半旅北犯绥德时,彭德怀指挥解放军 4 个旅秘密南下。5 月 2 日夜,西北

野战军对蟠龙守敌发起攻击,激战两天三夜,全歼蟠龙守敌 6700 余人,俘敌旅长李昆岗,缴获子弹、给养无数。而北进的敌人当然又扑了空。

三次战役,胡宗南以众临寡,却被解放军牵着鼻子走,在陕北来回游行, 到处挨打,到处扑空。

随后,毛泽东、彭德怀又指挥西北野战军挥师西向陇东,5 月 30 日至 6

月 30 日,歼灭宁夏马鸿逵部 4400 余人。8 月初,西北解放军主力直逼曾与胡宗南相商欲南下夹击解放军的邓宝珊的第二十二军所在地榆林,再次调胡宗南北上,敌主力日夜兼程北援,8 月 6 日至 11 日,彭德怀指挥解放军围攻

榆林,歼敌 5200 余人后,撤出战斗,向沙家店地区转移。8 月 20 日,解放

军集中 4 倍于敌的兵力在沙家店全歼敌三十六师 6000 人。解放军乘胜追击,

在延安川岔口地区,又歼敌 4000 人。至此,蒋介石组织的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完全失败,西北野战军随即转入内线作战。

1948 年 4 月 22 日,延安又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胡宗南在损兵折将 10 万人之后,不得不撤走。

以 2 万多兵力战胜 23 万敌人,这种极其悬殊的兵力对比却能获得巨大胜利,全在于毛泽东、彭德怀等人的杰出军事指挥艺术。当胡宗南以强大的优势兵力进攻延安时,毛泽东作出了暂时放弃延安的谋略,这是极其正确的。他当时有一句名言:“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后来的事实对此全是证明。暂弃延安,失去的只是一座空城,而且是暂时失弃。放弃延安后,毛泽东、彭德怀充分利用了解放军对陕北地形熟悉、有群众支持的有利条件,与敌人采取“蘑茹战术”,以少数兵力不断地牵着敌人的鼻子东奔西走,拖得敌人既疲劳又缺粮,哪里还有什么战斗力呢?而西北野战军主力却一直隐蔽待命,一旦条件有利,则伺机以绝对优势于某一部敌人的兵力突袭该敌,这样就连续获得了七战七胜,歼敌 3.1 万余人的战绩。不仅打退了蒋介石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有力地支援了其他战场的作战,而且创造了以绝对劣势的兵力击败绝对优势的敌人的光辉战例。这个战例,实际上也是“诱敌深入”,以便各个击破谋略的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