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莎士比亚

1592 年 3 月的一天,英国伦敦玫瑰剧院上演了一部名叫《亨利六世》的历史剧。说的是亨利六世幼年即位,贵族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的故事。演出大受欢迎,也使这部戏剧的作者名声鹊起,他就是日后成为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的莎士比亚。

1564 年,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中部沃里克郡的斯特拉福镇。长大成人后,从家乡到伦敦谋职。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好在一家剧院门口当马夫,侍候那些骑马到剧院看戏的富人。莎士比亚自幼酷爱戏剧,时常和孩子们一起模仿剧中人物,希望长大后能当个戏剧家。在剧院打杂,给他提供了观摩表演的便利,一有机会,他便溜进剧院看戏。

莎士比亚天资聪颖,肯动脑筋,善于向别人学习,很快掌握了一些戏剧知识。有时演员不够,他就临时上台,扮演一些次要角色,做即兴表演。伦敦有几家固定的剧院,经常变换节目,剧本的需要量比较大,莎士比亚便开始学着改编旧剧本,同时也创作新的剧目。《亨利六世》就是他编写的一本新剧本。演出的成功,展示了他的才华,也引起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作家的嫉妒。他们对来自农村,学历浅薄的莎士比亚突然成为剧坛新星,深感不安。名噪一时的戏剧作家格林公开攻击莎士比亚,说莎士比亚是“一只青云直上的乌鸦,用我们的羽毛美化自己,用演员的外衣掩盖起狼虎之心,他只是地地道道的打杂工,却自以为在英国只有他才能震撼舞台”。

自《亨利六世》演出成功以后,莎士比亚便一发可不收拾,连续写了一系列的历史剧、喜剧、悲剧。

莎士比亚的历史剧有《理查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等等,反映了英国百年间内忧外患,兵连祸结的历史状况,目的在以古喻今,反对封建割据,赞扬国家统一,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1595

年,莎士比亚写成《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是一出著名的悲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分别属于两个世代为仇的封建家庭,由于他们的爱情受到阻挠,两人自杀而死。结果,他们的死换来了两个家族的和解。别具一格的悲喜交集的故事,表现了莎士比亚对封建制度的痛恨,对新生活的向往,新思想终究会战胜旧制度的乐观精神。

1601 年,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哈姆莱特》在伦敦环球剧院上演,轰动了全城。这部戏是写王子哈姆莱特的父王被叔父暗害,王位被篡夺,母亲改嫁叔父,父亲阴魂要他报仇。莎士比亚把哈姆莱特塑造成为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人物,在他身上倾注了自己的理想,企盼扫荡英国的社会罪恶,重整乾坤。此后,莎士比亚还写了另外几部著名悲剧:《奥赛罗》、《李尔王》、

《麦克白斯》,连同《哈姆莱特》并称为莎士比亚悲剧的代表作,标志着他的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其实,莎士比亚的悲剧不在于“悲”,而是通过悲的手段激发人们积极认识社会,改造社会。

莎士比亚晚年回到了故乡,同他的女儿居住在一起。他继续给剧团编写剧本,直到 1616 年 4 月 23 日逝世。莎士比亚一生共写了两部长篇抒情诗,

37 个剧本,154 首十四行诗和一些杂诗,给世界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是,有关他自己的生平材料却留传很少,人们只能通过他遗留下来的作品来了解他,所以,可以说只有莎士比亚才是他自己唯一的传记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