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运动

在英国,封建庄园的土地一开始是呈条形分布。12 世纪时,开始合并条形地,这样便于管理。13 至 15 世纪,条形土地的合并采取了买卖、转租和协商等方式。那时侯,耕作方法主要是家业和牧业组结合,集中起来的土地, 需要用树篱、栅栏和石块等围圈起来,以防家畜进入,也可防风,避免病虫害,因此有了卷地的说法。

圈地形成一个运动,开始于 15 世纪 70 年代,这是与英国的工业发展联系在一起的。英国历来是欧洲大陆主要的羊毛供应国,欧洲的主要呢绒工业中心法兰德斯所需要的羊毛原料,大多是从英国输入。15 世纪时,法兰德斯呢绒工业处于全盛时期,羊毛原料的需求特别巨大。羊毛需求的激增,刺激羊毛价格大幅度上涨。饲养羊群生产羊毛的收益超过种植业收入的一倍以

上。和农耕比较起来,牧羊需要的劳动力少,两三个人就可以照管几千只羊。当时牧羊工人的工资是最低的。因此,养羊业成为极为有利可图的行业。“羊蹄子可以把泥土变成黄金”,是当时英国人口中一句形象不过的流行语。

不过,大规模养羊就需要大片土地作牧场,许多封建贵族地主便开始圈占土地。他们首先圈占公用土地,如草地、山林、沼泽。后来,他们又把农民的短期租地以及世袭租地也圈占起来。他们铲除田地的界线,赶走原来的农民,拆毁农民的小屋,让大片土地生长牧草。他们或者雇牧羊人饲养大群绵羊,或者高价出租牧场,让别人养羊。农民失去了赖以养家活口的土地, 只得扶老携幼,向着陌生的去处流浪。

圈地从英国东南部农村开始,向全国蔓延,波及 40 个郡中的 35 个郡,

到 16 世纪前 30 年,成为高峰。圈占的土地竟达全国土地的一半以上。成千

上万的农民流离失所,就像央国著名人文主义者莫尔在《乌托邦》一书中描绘的那样:“他们受尽折磨,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家业,颠沛流离,和他们祖居的家园分手。等他们在流浪中把卖得的钱花到一干二净时,他们只有盗窃、受绞刑的处分,否则就是挨家挨户讨饭了。”

这样一来,社会秩序不可避免要发生混乱,威胁着有钱人家的安全,也减少了国家的兵员和税收。国王一度颁布法令,禁止圈地。但是,一心想通过办牧场养羊发财的地主们,哪肯罢休呢?反圈地的法令终于成为一纸空 文。于是,国王别外颁布了一些法令,禁止农民流浪。

这些惩治流浪农民的法令,真是骇人听闻。1530 年,亨利八世规定:外出乞讨必须持有乞食特许证,这种证件只发给那些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凡流浪汉身强力壮,一经发现,一律逮捕,拴在马车之后,打得他流血, 再迫使他写志愿劳动的誓言,遣送回原籍。六年后,亨利八世又重申前言, 前进一步规定,凡第二次被捕者,除鞭打外,还要割掉半个耳朵,如果第三次被捕,就要处以死刑。

爱德华六世颁布的法令更加严峻。他规定凡一个月之内没有找到工作的乞食者,将成为告发者的奴隶,主人可强制他从事任何工作,有权将他观卖或转让。凡逃亡超过 14 天者,被判为终身奴隶,并在额上或背上烙上“S”

(奴隶的第一个字母)的印记。三次逃亡的奴隶以判逆罪处死。伊莉莎白一世继续对流浪者采取残酷的惩罚手段,每年因流浪而被处死的达三四百人之多。

“羊吃人”的日子怎么能过得下去呢? 16 世纪以来,反圈地的农民起义风起去涌。其中,罗伯特·凯特兄弟领导的起义影响最大。

1549 年 6 月,在诺福克郡的小镇温德姆,农民拆毁了地主圈地的栅栏, 起义从此开始,迅速波及全郡。凯特兄弟率领农民直捣首府诺里季。城里的失业工人、破产手工业者和丧失土地的流浪汉都参加进来了,起义队伍发展到 2 万多人。在一份给国王的请愿书中,他们写道:“我们要拆毁栅栏,填平沟渠,让每个人都有使用公共牧场的机会。我们希望自由、平等!同样使用一切物品!”他们拒绝接受爱德华六世的大赦令,义正辞严地宣告:“我们是无辜的人,正直的人,用不着任何人来赦罪。” 7 月 22 日,起义者攻

下了诺里季。后来,在同雇佣军搏斗的过程中,起义农民阵亡 3500 多人,凯特兄弟被俘牺牲。

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最典型的形式。它通过赤裸裸的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土地相分离,将农民的土地转化为资本,同时,又通过国家政权的立法,迫使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工场手工业的廉价劳动力,从而为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创造了必要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