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欧大区

(一)东欧平原区

东欧平原北自巴伦支海和白海之滨,南抵黑海和里海沿岸,东起乌拉尔山脉西麓,西迄波罗的海东岸和喀尔巴阡山脉东麓。在地质构造上,除南部少数地区外,主要属于俄罗斯地台。地台基底的埋藏深度各地不一,深者距地表数千米,甚至一、二万米,浅者仅一、二百米,甚至更浅。地台基底上面的沉积岩盖层由晚元古代直到第四纪的各个时期的岩层组成。地台盖层表层岩石的年龄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变新:西北部主要是古生代岩层,中部是大面积的中生代岩层,东部以二选纪岩层占优势,南部基本上是第三纪岩层, 东南部是第四纪的沉积物。地台盖层上的沉积岩一般呈水平状分布,或略有倾斜,但是有些地段由于受后期地壳运动的影响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形成平缓的长垣和穹形高地,某些地段(如伏尔加河以东地区)甚至形成断层。

东欧平原的地形是波状起伏的,丘陵性的高地和比较平坦的低地交错分布,这些高地和低地的成因往往与构造运动有关,它们有的是前寒武纪基底的直接承袭,有的是地台盖层局部变形的结果。前者如第聂伯丘陵、中俄罗斯丘陵、第聂伯低地、黑海低地(Причерноморскаяниз м.)、里海低地等,后者如伏尔加丘陵、斯摩棱斯克-莫斯科丘陵、北乌瓦累丘陵等。被称为冰碛丘陵的瓦尔代丘陵,在第四纪以前实际上是单面山地

形①。

第四纪的冰川作用对东欧平原现代地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冰川的作用,东欧平原北半部的地貌是比较年轻的,这里冰川的堆积作用很明显, 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弱,地表起伏不平。

在冰川作用区以外的东欧平原南部地区,流水侵蚀作用开始于第三纪或白垩纪末,地貌发育已进入壮年期,地面比较平坦,河谷中发育了阶地,一般有 2—4 级。由于这里黄土分布广泛,冲沟很发育。

东欧平原的气候属温和的大陆性气候,由北向南分为苔原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和干旱气候四个类型。

东欧平原冬季气温普遍在 0℃以下(只有克里木半岛南岸一小块地区除外),等温线的分布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大,大致呈北北西-南南东方向延伸, 气温由西南向东北递减,西南部在-5℃左右,东北部减到-20℃左右。夏季气温分布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温度自北而南增加,等温线接近纬向,东部略向北偏,显示向大陆性增强。7 月平均温大部分地区在 15—20℃之间,北冰洋沿岸为 10℃左右,基什尼奥夫—哈尔科夫—乌法一线以南在 20℃以上。里海北岸夏季气温可达 25℃,这是东欧平原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

东欧平原气温的分布,尽管冬季时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大,但是,生长期温度的分布却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降水的地区分布也带有地带性色彩,中部地带降水最多,平原地区一般为 550—600mm,丘陵地区为 650— 700mm。这一降水较多区西部宽、东部窄,呈楔状直插乌拉尔,由此往北、往南,降水量减少。北部一般为 500—400 毫米,北冰洋沿岸减少到 300mm,南部草原地区一般为 450—250mm,里海低地在 200mm 以下。东欧平原的降水主要与气旋活动有关,上述的降水分布特点,反映了东欧平原气旋活动的规律性。

东欧平原的蒸发力主要与暖季气温分布有关,表现为自北向南增强。例如,白海沿岸的年蒸发力为 150mm,针叶林地带为 300mm,草原地带为 700— 800mm,里海低地达 1000mm 以上。把蒸发力的分布与降水分布相对照,可知东欧平原北部降水量超过蒸发量,常年处于过湿状态;而南部,特别是东南部,则降水严重不足,常常引起旱灾。

降水量超过或接近蒸发量的地区,一般都适于乔木生长,因此在东欧平原的北部和中部形成广阔的森林带。在处于过湿状态的北部地区主要是郁闭的暗针叶林;阔叶林适于生长在水分的收入和支出接近平衡的中部湿润地区;在列宁格勒—喀山—基辅这一三角地带分布着大面积的针叶-阔叶混交林。

东欧平原没有连续的阔叶林带。在基辅—高尔基—喀山一线以南,年蒸发力开始大于年降水量,阔叶林中出现大片的杂草草原,往南,草原的比重逐渐增大,森林的比重相应减小,这就是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地带——森林草原带。东欧平原的森林草原带占有相当大的宽度。

东欧平原的南部和东南部水分平衡为负值,不利于乔木生长,成为草原、半荒漠。甚至荒漠;北部北冰洋沿岸地带,虽然水分充足,但是气温过低, 也不适于乔木生长,因而形成苔原植被。

① A.M.Алпатьев и др:Физическая география СССР изд.《Вы сшая щкола》,Москва,1965,стр.54-55.

东欧平原森林带是苏联的重要木材生产地,木材的年采伐量占全苏 40% 左右①,在苏联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森林带的南部,灰化土被肥力较高的生草灰化土所代替,耕地比重逐渐增加,但是,由于这里气温较低,土壤也不很肥沃,而且在开垦土地的过程中必须清除大量石块(冰碛中的石块),自然条件对于发展耕作业并不有利,因此这里乳用畜牧业比较发达, 耕作业以种植耐寒的亚麻、马铃薯、大麦、黑麦为主。

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是苏联的主要农业区,这里盛产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大麻、向日葵等经济作物,在城镇周围还发展了果品生产和乳肉两用畜牧业。

综上所述可知,东欧平原在平原地形和具有一定大陆性的气候的前提下,气温、降水、热量和水分的对比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土壤、植被等地理要素,在分布上都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因此可以说,地带性明显是东欧平原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在这里,具有比较齐全的温带地带谱, 自北而南可以分为七个自然地带:苔原带、森林苔原带、针叶林带、针叶- 阔叶混交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半荒漠和荒漠带。在克里木半岛的南岸还有面积不大的亚热带森林景观,在北冰洋的岛屿上主要是冰原景观。

(二)乌拉尔山地区

乌拉尔位于东欧平原的东部边缘,是一个由许多条南北走向互相平行的山脉组成的山系,南北绵延 2000km,而宽度只有 40—60km,最宽处也在百公里以下,很像镶嵌在东欧平原与西西伯利平原之间的一条彩带,“乌拉尔” 即因此而得名②。

乌拉尔地槽发育在东欧陆台的东部边缘上,这是一条典型的古生代地槽,裂谷形成于寒武纪末或奥陶纪初,在整个下古生代都处在拉张和下降、沉积过程中。这一过程,只在加里东运动期间有过短暂的中断。中石炭世时, 拉张运动被挤压运动所代替,沉降和堆积过程转变为褶皱和抬升,由于挤压力来自东方,因此地槽东部先开始褶皱,二叠纪时扩展到西部,到三叠纪褶皱作用才最后完成。与挤压力来自东方相联系,地槽东部的构造运动很剧烈, 这里不但有复杂的褶皱作用,而且产生规模较大的断裂,同时还伴随着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西部构造运动比较和缓,主要是简单褶皱,断层很少,没有花岗岩侵入。

褶皱过程的自东向西发展,导致乌拉尔的地质构造和矿藏分布都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带状。同时,地形也与地质构造相适应,山地由数列互相平行的南北走向山脉组成。

从侏罗纪到第三纪中期是乌拉尔山脉的构造平静时期,剥蚀作用把山脉削平,使它成为一片波状的准平原,与现今的哈萨克丘陵有些相似。从新第三纪开始,由于受阿尔卑斯运动的影响,乌拉尔发生不均衡抬升,北乌拉尔和南乌拉尔抬升的幅度较大,地势较高,中乌拉尔由于受乌法地块的牵制, 抬升不大,地势较低。总的说,乌拉尔的地貌属于中山或低山类型。它的东西坡不对称,东坡陡降到西西伯利亚平原,西坡较缓,逐渐过渡到东欧平原; 山顶是古老的夷平面,一般比较平坦,个别山峰呈穹状,只有北部的极地乌拉尔才能见到锯齿状的阿尔卑斯型山峰。

① 中国农林科学院科技情报研究所主编,国外林业概况,科学出版社。1974,第 532 页。

② “乌拉尔”一词来源于突厥语,即带子的意思。

由于乌拉尔的地势不太高,山脉的宽度也不大,因此山地气候的特征不显著,它的气候基本上重现了东西两侧相邻平原气候的特征,但是气候类型的界线略向南移,气候状况也比平原复杂些。气温的南北差异,夏季比冬季大,7 月平均温乌拉尔南端为 20℃,而北端还不到 10℃,相差 10℃以上,1 月平均温南部为-16℃左右,而北部为-20℃左右,相差仅 4℃左右。乌拉尔山脉的走向正好与气旋运行的方向成直交,因此西坡降水比较丰富,一般为600—700mm,北乌拉尔可达 800—1000mm,东坡的降水量一般比西坡相应纬度少 100—150mm。

乌拉尔的植被以森林植被为主,尤其是针叶林的分布最为广泛。在种属的组成上,乌拉尔的森林有两个特点;1)针叶树几乎全属西伯利亚种,有西伯利亚云杉、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红松、苏氏落叶松和松树等;2)阔叶树的种类很少,只有栎、榆、尖叶槭、椴等,由于西伯利亚气候的大陆性较强,多数阔叶树只分布在西坡,只有椴树能越过分水岭向东扩展。苔原植被仅见于极地乌拉尔,其他地区则以垂直带性的形式出现在高山上。森林的上限自北而南升高,例如北乌拉尔为 450—600m,中乌拉尔为 600—750m,南乌拉尔为 1000—1100m。森林草原和草原分布在乌拉尔山的南部,它以半环状的形式环抱着向南突出的混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