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西欧大区

本区位于欧洲中腰地带的西部,包括不列颠群岛,孚日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以西的法国(海西法兰西)和从比利时到易北河的北海沿岸平原(北海低地)三部分,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分布广泛的中生、湿生植被是本区的主要特征。

(一)不列颠群岛区

不列颠群岛位于欧洲的西部边缘,东濒北海,西临大西洋,由 5500 多岛屿组成,其中以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最大。

大不列颠岛的地形,大体上以从西南沿海的埃克塞特到东部沿海的米德尔兹布勒一线为界分为两部分,西北部几乎整个都是中山和低山,东南部主要是平原。

苏格兰高原是不列颠群岛的最高部分,地堑性的中央低地把这一高原分割为南北两部,北部为北苏格兰高原和格兰扁山地,南部为南苏格兰台地。北苏格兰高原和格兰扁山地是一个地垒性地块,海拔高度一般在 600—1000m 之间,西部较高,而且沿海多峡湾和岛屿。在准平原化的高原面上耸立着许多由坚硬岩石构成的残丘,其中尼维斯山高 1343m,是不列颠群岛的最高峰。南苏格兰是一高仅 500—600m 的台地,也是西高东低,地面被宽广的河谷所切割,起伏比较平缓。由于西部降水较多,整个苏格兰高原都是西部切割得比较厉害。界于格兰扁山地与南苏格兰台地之间的苏格兰中央低地,是加里东运动后期形成的地堑性谷地,上面沉积着泥盆纪和石炭纪红色砂岩、页岩和石灰岩,并且点缀着许多不高的古火山丘陵。

奔宁山脉是大不列颠岛的中轴脊梁,主要由石炭纪石灰岩和砂岩构成, 高 400—500m,北部较高,向南逐渐降低。这是一条在下沉的加里东构造基础上重新隆起的简单的背斜山脉,褶皱作用不明显。山脉的西部有一系列断

层,山坡较陡,东坡平缓地向北海倾斜。

威尔士几乎全被高 200—600m 的坎布连山脉所占据,地貌属低山类型。由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岩层构成,并且有大面积的侵入岩,这些火成岩往往形成挺拔的山峰。

大不列颠岛的东南部具有波状平原性质,这是一个构造盆地,上面沉积着中生代砂岩,石灰岩、白垩岩和第三纪粘土层,岩层微向中心倾斜。由于岩层的抗侵蚀能力不同,遂形成数列单面山。伦敦盆地是东南平原的最低地段,也是向斜轴所在。

爱尔兰的地形具有盆地性质,中部为平原,平均高度约 60m,但是其中有许多地段在 100m 以上,还有一些 180—300m 的丘陵。中部平原主要由水平的石炭纪石灰岩构成,上面覆盖着厚层冰碛粘土。排水不良,地面沼泽化严重。中部平原的周围是不高的山地和丘陵,东北就有第三纪形成的玄武岩台地,在海浪的作用下形成了闻名的“巨人之路”奇景(图 5-20),是爱尔兰的著名游览区。

图 5-20 爱尔兰东北部的“巨人之路”——Antrim Hills 的玄武岩海蚀台地

不列颠群岛的气候具有浓厚的海洋性,它四面环海,冬季水面温度比陆面高,再加上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在它的西南和西北面通过,暖流把热能传递给空气,给不列颠群岛带来温和的冬季。1 月气温一般都在 4℃左右,北苏格兰东部沿海的阿伯丁为 3.8℃,伦敦为 4.2℃,都柏林为 4.4℃,而爱尔兰西南沿海的瓦伦西亚甚至高达 6.9℃。

1 月 5℃等温线从爱尔兰西部、南部,威尔士西部和英格兰西南部通过,

在此线以西、以南,已能生长常绿植物。夏季,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南部 7 月均温可达 17℃左右,北部为 13℃左右。不列颠群岛气旋活动频繁,降水丰富,岛屿的西部和山地向风坡,年降水量都在 1000mm 以上,岛屿东部和背风坡较少。因此,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年温差小,降水丰富,而且全年分配较均匀,是不列颠群岛气候的主要特征。此外,多雾也是不列颠群岛气候的特点。雾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海洋上吹来的暖湿气流与岛屿上的冷空气相遇的结果。

由于不列颠群岛雨日多、云量大、日照少、蒸发弱,因此各地普遍呈现过湿现象,沼泽泥炭地和帚石南荒原所占的面积很大,在苏格兰,它们占有该地区总面积的 2/3,在威尔士占 1/3,在英格兰和爱尔兰岛也占有相当大的面积。不列颠群岛是欧洲森林资源最少的地区之一,现有森林主要是人工林,而且成熟林很小。大不列颠岛的森林覆盖率为 7%,爱尔兰岛则更少, 森林只占该岛总面积的 1.5%。阔叶林一般分布在海拔 300m 以下的地段,树线的最大高度不超过 600m。

潮湿的气候很有利于多汁草本植物生长,在大不列颠岛有大面积的草甸,其中有天然的,也有人工的;在爱尔兰岛,草甸更是主要的植被类型, 四季绿草如茵,因此赢得了“绿岛”美称。与此相联系。畜牧业成了英国和爱尔兰的主要农业部门,耕作业仅占次要地位。

(二)法兰西平原-丘陵区

本区占有法国的大部分,它西自大西洋畔,东至孚日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北与阿图瓦(Arois)丘陵和阿登高地毗连,南与地中海和比利牛斯山脉

为邻。在地质构造上,本区常被称为海西法兰西;地形上以平原占优势,也有相当大面积的丘陵和山地。与不列颠群岛相比,本区各种地形的分布比较有规律,一般分为两个高地(法国中央高原、诺曼底-布列塔尼丘陵)和两个平原(巴黎盆地、阿坤廷平原)。

中央高原位于本区的中南部,是一个由古老结晶岩构成的倾动地块,平均海拔约 700m,东南部较高,塞文山平均高 1000m 左右,西北部的里木森

(Limousin)台地只有 200—500m。中部的奥弗涅地区在新第三纪和更新世曾发生强烈的火山喷发,形成玄武岩与结晶岩相交替的高原面,高原面上耸立着一些火山锥,其中西桑山高 1886m,是本区的最高峰,也是西部欧洲海西褶皱带的最高峰。

诺曼底-布列塔尼丘陵的高度一般不超过 400m,强烈的侵蚀作用使它成为一系列东西走向、互相平行的低山,沿岸为沉降型的里亚斯海岸,多岛屿、半岛和岬角。

巴黎盆地是构造性盆地,地表起伏不平,由于岩性不同,它的东部和东南部发育成数列单面山,西部和西北部是平缓的波状丘陵。

西南部的阿坤廷平原南部系比利牛斯山前冲积扇平原,被河流切割,地面波状起伏;向北,地势逐渐趋于低平;加龙河三角港以南的比斯开湾沿岸地区,是平坦而瘠薄的砂质平原——朗德平原。

本区的气候也具有显著的海洋性,但是由于它东靠大陆,南濒地中海, 地理位置与不列颠群岛不同,气候也不像不列颠群岛那样单一。这里冬季气温主要由西向内地递减,大西洋沿岸的布勒斯特 1 月均温为 6.9℃,中部的巴黎盆地为 3.1℃,东部的南锡则已降到-0.6℃;夏季气温虽然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但是也反映出东西有别,例如上述各地的 7 月均温分别为 17.0℃, 18.3℃,19.0℃。年温差自西向东增加的趋势很明显,这说明东部地区海洋影响减弱,大陆影响增强。这一趋势在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上也有所反映。布勒斯特秋冬降水偏多,从 10 月到翌年 1 月四个月的降水量就占全年降水量的47%;而巴黎及其以东地区的降水则具有全年各月分配相差不大,但夏秋略偏多的特点。夏雨多是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海西法兰西的东部地区夏秋降水偏多,说明这里的气候已具有一定的大陆性色彩,与中欧的过渡型气候相近。

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冬季温和,夏季气温较高,而且雨量也较少,已具有地中海气候的色彩,例如中央高原南面的蒙彼利埃的年降水量为 732mm,其中夏季只占 15%。

由上述可知,本区虽然以西欧式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导,但已出现向中欧式气候和南欧式气候过渡的倾向。

本区的植被,主要是典型的西欧阔叶林。法国的森林资源不多,森林覆盖率只有 22%,但是在西欧大西洋沿岸诸国中,法国是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林地主要集中在阿坤延平原、巴黎盆地东部和中央高原;西北部的自然条件与不列颠群岛相似,以草甸和帚石南群落占优势。

(三)北海低地区

本区西部和北部濒临北海,南接阿图瓦丘陵和莱茵高地,东部与德波平原区相接。由于平原地区景观具有强烈的渐变性质,给确定本区的东部界线带来了困难。本书以从易北河口经汉堡到不伦瑞克一线作为本区的东界,其原因有二:1)这一界线接近于 1 月 0℃等温线,与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界相接近;2)这一界线接近于武木冰期大陆冰川的西界,与中欧平原上两

大地貌区的界线相接近。气候和地貌是景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认为把上述界线作为本区的东界,比较合理。

本区在构造上属于地台结构,地台的基底形成于加里东运动时期,或更古老的贝加尔运动时期。在地台的褶皱基底上水平地或微有起伏地覆盖着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的岩层,这些岩层主要属于海相沉积。平原的地表形态,与第四纪的地表水活动和大陆冰川作用有关,中更新世的里斯冰期大陆冰川覆盖了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冰川南界位于荷兰的乌德勒支—奈姆根一线,此线以北,地表形态与大陆冰川作用关系密切,此线以南主要与河流的活动有关。

本区地势低平,绝对高度一般都在 100m 以下,由东南向西北缓倾,西部和北部有许多低于海平面的陆地。根据平原的地势、物质组成和景观特点, 本区由沿海到内地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地带:

  1. 沿岸沙丘带 本带由比利时西部沿海,向东北直到联邦德国北部的东弗里西亚群岛。这一沙丘带的宽度一般为 3、4km,高达 10—20m 或更高。沙丘带的形成与风和海流的作用有关。西南—东北向的海岸线,与盛行风和海流的方向基本上一致,在它们的作用下形成沙嘴,众多的沙嘴联结成连绵的沙丘带。沙丘带内侧的潟湖,在河流的作用下逐渐成为沼泽地。沙丘带有时也能被强大的风浪所破坏,它的残存部分即成为岛链,西弗里西亚群岛和东弗里西亚群岛就是这样形成的。

  2. 滨海低地带 此带也称圩田带,主要分布在比利时和荷兰境内。在荷兰境内,它的最大宽度达到 50km,总面积占荷兰国土的 1/4 以上。

此带以地势低平为特点。在比利时境内,仅高于海平面;而在荷兰,则一般都在海平面以下, 鹿特丹东北的亚历山大亲王圩田海拔最低,为-6.5m。圩田区是集约农业和畜牧业的良好基地。

在联邦德国北部沿海和易北河、威悉河、埃姆斯河三大河的河口湾,也有许多由人工筑堤排水后开垦出来的圩田,用以放牧和种植蔬菜等。

  1. 砂质平原带 这是本区所占面积最大的一带。在莱茵河下游以南,砂质平原是近代河流冲积作用的产物。比利时中部平原自中世纪以来就已被开垦,现在已成为集约农业区。

莱茵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属于冰碛砂质平原,地势低平,土壤贫瘠。而且多泥炭沼泽。全境很少有超过 100m 的地段。平原低地上生长着稀疏的帚石南群落,高地上的森林,过去为栎林。现在主要是人工种植的松林或辟为牧场。

  1. 黄土带 在平原与南面海西山地交接的地带是一条不宽的黄土或次生黄土地带。此带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农耕区,种植小麦、甜菜,以及用作饲料的黑麦和燕麦,还有经济作物和水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