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湖泊的地理分布与成因类型

(一)地理分布

亚洲湖泊很多,分布很广,根据其地理位置,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湖群: 1.北亚湖群北亚湖群位于西伯利亚北部,湖泊面积不大,但数量很多,

成因复杂。例如太梅尔湖和普托拉那山脉(г.Путорана)附近的湖泊,多为冰蚀湖;在勒拿-维柳伊(Лена-Вилюй)低地和北西伯利亚平原的永冻凹地区多为冻融作用形成的热融湖;在鄂毕河中、下游,还有许多因河水泛滥和冷湿气候而形成的许多沼泽;南部的贝加尔湖则为因断层作用而形成的构造湖。

  1. 中亚湖群中亚湖群包括苏联中亚和蒙古高原的湖群,前者多为大型的海迹湖,例如里海和咸海;后者都是构造湖,例如库苏泊和乌布苏诺尔湖等。在帕米尔高原上,还有

    1911 年因沉陷而成的沙力兹湖。

⒊ 青藏高原湖群本湖群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群,多为冰蚀湖和冰碛湖,迄今高山上仍有很多山地冰川。青海湖则由断层陷落而成。

⒋长江中、下游湖群本湖群包括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它们有的是古代大泽,后经泥沙沉积而成大小不一的湖泊,有的原是浅海湾,后来被沿岸沙堤包围而成潟湖,有的是河流下游泄水不畅,洪流汇聚而成。

⒌ 西亚湖群本湖群包括亚美尼亚火山高原、小亚细亚半岛和伊朗高原的湖泊,主要是构造湖,如雷札耶湖等。

(二)湖泊的成因类型

湖盆和水量是构成湖泊的要素,因此研究亚洲湖泊的成因类型,就要从这两方面去分析。

亚洲湖盆成因类型:主要包括构造湖(如贝加尔湖、库苏泊、死海等); 海迹湖(如里海、咸海);冰川湖(如青藏高原上的多数湖泊);火山作用形成的湖泊(如白头山天池、镜泊湖等);风蚀洼地湖(如我国内蒙古、新疆干旱地区的一些湖泊)等等。

从湖泊水文和化学特性方面划分,亚洲湖泊的类型有:咸水湖(如里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东部、死海等);淡水湖(如贝加尔湖、洞庭湖、兴凯湖等)。气候条件对湖泊的水文特征有重要影响,例如在潮湿气候区,多形成水量丰富的、河湖串通的淡水湖,在干燥气候区,多形成水浅的和无排水口的咸水湖。

(三)主要湖泊概述

里海位于亚欧之间,是世界上最大湖泊。由于它具有海的许多标志(例如:比一般湖泊面积大,湖水盐分高,多狂风巨浪,有典型的海洋生物), 所以称此大咸水湖为里海。里海南北长 1200km,东西平均宽 320km,面积(连同岛屿)在 1929 年为 422000km2,但到 1970 年已经缩至 371000km2。里海湖面约低于外洋海面 28m,湖水平均深 180m,最深 1025m。湖水总容积为

76000km3。

里海在成因上属于海迹湖,在曾有长达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里,里海、咸海与地中海、黑海和亚速海联在一起,并曾多次改变它们的轮廓、面积和深度。里海湖盆地形,在西部和南部,是新褶皱山脉的前渊,故为深水湖底, 而北部则为与大陆相连的湖棚,其平均深度为 4m,最大深度为 25m。里海湖滨因大部为上升湖岸,故较平直单调,仅东部有曼格什拉克半岛突出,同时还有大潟湖卡腊-博加兹-哥耳湾。在里海东岸有高出湖面 26m、16m 和 11m 的三级湖岸阶地。

今日里海水源补给 70%来自伏尔加河,19%来自降水。由于里海处于半荒漠和荒漠环境中,蒸发非常旺盛,故每年里海的进水量少于耗水量。有这样的统计材料,每年由河流和地下水流入里海的径流量为 271.4km3,湖面上的降水量为 66.8km3,二者之和为 338.2km3,即每年里海的进水总量。但每年里海耗水量则为 361.3km3(其中蒸发量为 357.3km3,流入卡腊-博加兹-哥耳湾的径流为 4km3)。由此可知伏尔加河对于里海湖水的补给,具有重大意义。

里海北部湖水较浅,且有伏尔加河等大量淡水注入,因此北部湖水较淡, 淡水鱼类很多。东岸因与沙漠为邻,又无淡水注入,故湖水盐分很高,有大量石膏和食盐沉淀。至于里海南部,已与黑海相似,比重较大,尤其在 450m 以下,氧气已很缺乏,除少数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外,生物已很贫乏。里海水位 7 月最高, 2 月最低,二者相差在中部和南部约为 20—50cm,最大不过1.5m,但在北部则达 2—3m。里海水位的高低与风向也有关系,例如巴库当吹东北风时,即比吹西南风时水面可高出 15cm。

里海的水温,北部 1 月最冷,平均温度-0.5℃,7 月最热,和南部温度相同。冬季北部浅水区约有 3 个月结冰期。里海南部,2 月温度最低,平均温度为 8—10℃,8 月温度最高,平均温度 25—27℃。

里海有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沿岸有丰富的矿产(石油、盐类等),湖内有丰富的鱼类和海兽。这里既具有导源于北冰洋的海豹、鲑鱼和若干种甲壳纲的动物,也具有地中海型的生物,如大叶藻类、乌蛤科软体动物、银汗鱼、杨枝鱼、虾虎鱼等。伏尔加河三角洲沿岸最为富庶美丽,这里生长着里海莲花、栖息着白色仙鹤,今已开辟为渔场,海豹、鲟鱼、鲑鱼等为主要捕获对象,为了保护动物的繁殖,在这里还划有自然保护区。

贝加尔湖是世界第一深湖和亚欧大陆最大的淡水湖,湖长 636km,最宽处几乎达 80km,面积为 31500km2。在湖盆成因上,贝加尔湖是一东北-西南向的断层地堑,湖面海拔为 455m,湖水最深处 1620m。在湖中的奥尔杭岛

(Olkhon),面积为 722.4km2,是一断层地垒,它和围绕着贝加尔湖的山脉一样,由古老岩层构成。由 1861 年贝加尔湖附近还曾发生过地震来推论,本区地壳仍不稳定。

贝加尔湖具有明显的水文特征。由于有色楞格河等流入和安加拉河流出,它是一个外泄湖和淡水湖,并且矿化度很低,宜于饮用。由于湖水面积广大,故沿岸具有显著的湖滨气候,8 月表层水温最高,约为 9—10℃,冬季有 88—146 天的结冰期。贝加尔湖的湖水虽深,但透明度却较大,可达 40m, 湖水非常清澈。贝加尔湖中的生物界具有多样性、特殊性和古老性,在湖内生活着约 1800 种生物,其中有 1083 种都是特有种,例如贝加尔湖海豹(湖中唯一的哺乳类动物)、81%的鱼类和甲壳类动物、软体动物等,都是本湖

的特产。由于本湖未受到第四纪大冰川覆盖,故仍能保留着第三纪淡水动物, 并发育成许多新种。贝加尔湖是一个天然大水库,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生物资源,一向是苏联重要渔场之一。

死海是一个内陆咸湖,位于西南亚约旦河谷,湖面比地中海面低 392m, 是世界陆地最低的地方。死海地沟是东非大断裂带延续部分。死海东西两岸都是悬崖绝壁,东岸由色泽艳丽的砂岩组成,高 750m,西岸由灰岩组成,高570m。约旦河从北面注入,哈萨(Hasa)河从东南流进,河口都是一片泥泞沮洳之地。

死海南北长 75km,东西最宽 16km,面积 1000km2。每天由河流注入死海的水量有 400—600×104m3,虽没有出口,但也不能使水面上升,因为这里气候干燥炎热,蒸发量异常巨大。每年夏季由于降水少,蒸发大,死海水位要比冬季低 3—5m。据研究,在地质时期,死海水面比现在要高出 220m,它的南北长度达 320km 以上。后来由于蒸发大于降水,死海水量收支不平衡,水面才不断地缩小。

死海的水盐类含量很高,一般海水含盐量为 35‰,而死海却高达 250‰, 死海湖面的水每公升含盐 227—275g,越深含盐量越高,110m 深处,达到327g。水中盐类含量大比重也大。死海的水比重为 1.172—1.227,比人体比重(1.021—1.097)要大。死海是个“大盐库”,其蕴藏的盐量据说足够 40

亿人食用 2000 年。此外,水里还有几十亿吨的钾盐、硫酸镁、溴、碘和其他许多有用的化学元素。

表 4 — 7 亚洲主要湖泊

湖名

面积(km2)

湖面海拔高度(m)

最深(m)

化学性质

里海

371000

-28

980 (或 1098 )

咸海

66500

53

68

贝加尔湖

31500

455

1620

巴尔喀什湖

18200

342

26

东咸西淡

伊塞克湖

6280

1609

702

青海

4427

3197

38

雷札耶湖

4700

1275

15

凡湖

3760

1720

25

库苏泊

3400

1624

238

死海

1000

-392

395

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水资源,它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利用非常重要。亚洲水资源分布也和世界水资源一样,在地区上和时间上都具有不平衡性。有些地区很湿润,水分过剩,如西西伯利亚平原,仅沼泽化面积就达 80× 104km2,而且沼泽化还在继续扩大,大致每年增加 100km2;但在苏联中亚和哈萨克斯坦,水资源却严重不足,在这里生产一吨谷物需耗水 2000—2500m3。又如我国地表水在地区上分布很不平衡,9/10 的水集中在东南部外流区域, 特别是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其中长江就独占我国总径流量将近 4/10。地表水分布不均,严重影响我国北方广大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全面开发。亚洲农业用水较多的印度,其总用水量也仅占年径流量 15—20%左右。水资源在时间

(季节)上分配不平衡,对农业生产等影响很大。亚洲水资源的分布大致与降水分布相一致,靠近赤道地区,每年人均水资源可高达 10000m3。在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每年人均河川径流量少于 5000m3。亚洲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不仅远远低于作物正常生长需水量,而且由于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和年内分配不均,水源很不可靠,但在这些地区有足够的热量,如有足够的水源,发展农业生产的潜力就很大。

为了解决水资源在地区和时间上分布的不平衡性,以适应地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要求,近年来跨流域、跨地区引水,将多水区的水引向缺水区, 从而改变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性问题,已引起国际上的重视。我国南水北调就是一个宏伟规划。1958 年我国提出了以南水北调为主的,将江、淮、河、汉、海各流域联系为统一水利系统的规划,同时也提出将松辽各流域联系为统一水利系统的规划。古往今来,我国人民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方面,创建了许多著名的水力工程,如沟通五大水系的大运河、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的灵渠、成都平原水利工程都江堰、当代人造天河红旗渠以及雄伟壮丽的韶山灌区等都是我国人民利用改造大自然的宏伟业绩。在苏联,有一个北水南调的计划。苏联为了改造中亚荒漠地区和利用西伯利亚过多的水量,计划进行西伯利亚河流的改道,拟在鄂毕河的额尔齐斯河口处,建一拦水坝,形成一个25×104km2 面积的巨大人造海,这样既可使鄂毕河水沿其支流托博尔河和额尔齐斯河向上游扩展,直达土尔盖谷地,然后再开凿一条长 930km 的运河, 引鄂毕河水穿过这个谷地流入中亚的咸海。

除跨流域调水外,兴修水库以调蓄地面水和修造地下水库等也是开发水资源的重要途径。为了改变径流资源在年际和年内分配不均衡问题,兴修水库是有效的工程措施,通过水库削减洪峰,使径流稳定,从而可以扩大河川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修造地下水库,就是将洪水期的地表水、灌溉弃水及其他工农业回归水通过各种方法注入地下,从而增加地下水储量,以保证有稳定可靠的水源,解决枯水季节供水问题。目前印度为解决水资源在时间上的不平衡,正设想在雨季来临前在各河流附近抽取大量地下水用于灌溉以降低地下水位,使雨季洪水渗透存入地下的措施。中东沙漠地区,气温、日照、地形等方面都宜于发展农业,但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水源。为解决水源问题, 目前有人设想利用幼发拉底-底格里斯-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的无用河水,从阿拉伯河开渠向西引往埃及的西奈半岛和沙特阿拉伯,以发展那里的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