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气候与洋流

大西洋的气候与太平洋的气候有些类似,但有些特征相当突出。1)南、北大西洋气候类型具有明显的对称性;2)北大西洋的气温比南大西洋气温高,尤其在高纬度区更加明显(图 12-6);3)大洋东、西两侧的气温和降水有较大的差异;4 )除南大西洋高纬度区外,气温年变幅都较小。

大西洋的气温在赤道地区终年为 25—26℃,在几内亚湾常为 27℃。在南、北纬 20°附近,最高温月(北半球在 8 月,南半球在 2 月)为 25℃左右, 最低温月(北半球为 2 月,南半球为 8 月)为 20℃左右;在南、北纬 40°附近,最高温月,前者仅 15℃,而后者则为 20℃;最低温月,前者只 10℃, 后者为 13℃左右;在南、北纬 60°附近,最高温月,前者只有 0℃,而后者还高达 10—12℃,最低温月,前者已下降到-10℃左右,而后者则在 0℃以上。由此可知,在高于南、北纬 20°以上的纬度范围内,通常北半球比南半球同纬度气温要高 5—10℃,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在于世界最强大的暖流—

—墨西哥湾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的作用。

在大西洋的东、西两侧的气温也有显著的差异。在南、北纬 30°之间, 东侧比西侧为低,如在 2°纬线上,东侧比西侧约低 5℃,在 30°N 以北, 情况则相反,大西洋东侧比西侧暖,如在 60°N 附近,东侧比西侧大致要高10℃;但在 30°S 以南,这种东、西侧的气温差别就不太明显了。这种差异, 也直接与所在海域的洋流性质有密切关系。

大西洋上降水量的主要特征是:赤道地区最多,年降水总量在 1500— 2000mm;在南、水纬 35°—60°之间,一般年降水量在 1000—1500mm,为次多雨区;大致介于南、北纬 15°—35°之间,年降水量 500—1000 mm,为中雨区,但在此纬区的东部海域因受高压中心,离陆信风和寒流的共同影响, 年降水量只 100—250mm,为少雨区。在 60°S 以南的高纬度海域降水也很少,一般只有 100—250 mm。但是,在 60°N 以北的大西洋海域包括整个挪威海在内,年降水量仍在 1000mm 左右。这里降水量较大,与极锋、温带气旋和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在此范围内的活动有关。

图 12-6 大西洋洋面年平均水温图

大西洋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是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洋流性质以及海陆轮廓等气候因素的影响分不开的。

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与纬度有关,由于大西洋从赤道向南北伸延到南、北纬 70°—80°,在低纬地区获得的热量较多,愈到高纬获得的热量愈少, 这就是大西洋上气温从赤道向南北高纬度地区降低的基本原因。

大气环流是影响大西洋气候特征重要因素。大西洋上空的大气环流,一般决定于大西洋和邻近大陆上空的高、低气压活动中心。在冰岛西南有一个永恒性的低压中心(副极地低压带的一部),它到冬季获得最大发展,此时气压降到 997.3mb。在南极大陆附近有一个常年存在的副极地低压带,最低气压为 986.6mb。在上述两个低压区(带)之间的副热带纬度区,形成两个高压区,即亚速尔高压区和南大西洋高压区,这两个高压区也是常年存在的永恒性高压区,它们的气压高达 1024mb。在这两个高压区之间为赤道低压区,赤道低压区气压为 1013.3mb。大西洋海域气压区(带)分布的形势,决定了大西洋各部分风系与降水量的多寡。在两个副热带高压区(带)之间,

经常有向赤道低压带的气流,在赤道以北为东北信风,赤道以南为东南信风。两股信风在赤道附近会合后,气流急剧上升,形成大量云雨,这就是赤道地区多雨的重要原因。在高压区与副极地低压区之间的中高纬度区,经常吹偏西风,由于气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凝结致雨,加以这一带是极锋及温带气旋活动频繁的地带,因此,这里是大西洋海域次多雨区,也是天气最为多变的地区。

影响大西洋气候的因素还得考虑周围大陆的性质和与大西洋滨临的轮廓。如北美大陆冬夏的降温和增温,对于北美东南部海域季风气候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冬季北大西洋中纬度区海域西部比东部的气温低 10℃左右,又与这一时期经常吹寒冷的离陆风直拂西部海域有关。北部非洲辽阔的撒哈拉大沙漠的存在,加上东北信风自大陆吹向海洋,使得北大西洋副热带海域东侧降水稀少而且多尘雾。赤道以南副热带海域东侧降水很少,与来自南非卡拉哈里沙漠干燥的东南信风有关。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水温和其表层贴近的气温较高,与受低纬大陆包围有关。

洋流的性质和强度对其上层的气温和降水影响很大,尤以墨西哥湾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对其所经海域及其附近的影响特别显著。北大西洋表层平均水温比南大西洋高;北亚热带海域西部比东部降水多,气温也高(东部加那利寒流更加剧了东西部的差异);50°—70°N 的北海、挪威海海域表层水温和气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方高出几度甚至十几度的特殊情况,都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墨西哥湾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及其延续体——挪威暖流有密切的关系。

洋流既是影响气候的因素,也是海洋自然综合体重要的组成要素,因此, 需要对大西洋的洋流系统及其特点作一简要的叙述。

大西洋的洋流系统与大西洋上空的大气环流直接相关,特别是大气环流的近洋面的经常性的风向更是洋流流向的基本动力。

在大西洋信风带有两道信风赤道流。由于水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因此,两道信风赤道流都由东向西流。南赤道暖流位于赤道以南,但当它由非洲沿岸流向美洲沿岸附近时,由于受到南美以直角的轮廓在 7°S 附近向东伸入的影响,因此,使南赤道洋流分为南、北两支,北支沿大陆海岸至小安的列斯群岛,叫圭亚那暖流;南支沿大陆海岸南流,称巴西暖流。巴西暖流南下在拉普拉塔河口附近,与北上的福克兰寒流汇合,然后受西风作用而向东流,成为整个环南半球西风漂流的一部分。西风漂流在接近南非后,一部分继续东进,入印度洋;一部分沿非洲西岸北上,是为本格拉寒流。本格拉寒流在 10°S附近与南赤道暖流首尾相接,形成了南大西洋的反时针环流系统。

北赤道暖流大致从佛得角群岛开始,受亚速尔高压南侧的东北信风驱使,自东向西流动,至安的列斯群岛附近,称安的列斯暖流。安的列斯暖流大部转向西北,小部与从南赤道暖流北上的圭亚那暖流一起,直接向西,穿过小安的列斯群岛间的海峡,进入加勒比海,合称加勒比暖流。加勒比暖流, 经古巴岛与尤卡坦半岛之间的尤卡坦海峡注入墨西哥湾。墨西哥湾不但汇聚了南北赤道暖流,而且还接纳了由信风不断进入的暖水,所以墨西哥湾成为巨大的“热蓄水库”。由于墨西哥湾比附近的大西洋水位要高,因此,从佛罗里达海峡流出,构成强大的佛罗里达洋流,洋流的宽度扩及整个海峡—— 150km,深度达 800m,流速每昼夜为 130—150km。表层水温 27—28℃。佛罗

里达洋流与东南来的安的列斯暖流汇合后,称墨西哥湾暖流。巨大浩荡的墨西哥湾暖流日夜不停地向北输送热水,它所经的地方水温和气温都大幅度升高。墨西哥湾暖流与北美大陆东南海岸之间,经常隔有一条较冷的水带。在冬季,湾流与沿岸水温之差在哈特勒斯角附近为 8℃,在纽约与波士顿一带水温差竟达 12—15℃;在夏季,由于沿岸海水温度增高,与湾流水温之差就不大明显了。墨西哥湾暖流到 40°N 附近,已进入亚速尔高压区北部的西风带,因此开始折而向东,且呈扇形展开,称北大西洋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大部通过不列颠群岛与冰岛之间,继续向东北流入挪威海甚至北冰洋(图 12- 7),小部分在接近伊比利亚半岛时,向南沿欧非海岸南下,形成微弱的加那利寒流,到佛得角群岛附近,与北赤道洋流首尾相接。这样,在环绕亚速尔高压区也形成一个环流系统。

图 12-7 大西洋北部及其附近的北冰洋海域表层海流分布图

1. 大西洋洋流;2. 北冰洋洋流;3. 混合流;4. 变化不大的极锋;5. 变化大的极锋;6. 大西洋与北冰洋分界线

在大西洋洋流系统中,还有两条洋流需要提及:一条是在南、北赤道暖

流之间与它们方向相反的赤道逆流,赤道逆流向东注入几内亚湾,称为几内亚湾暖流;另一条是从加拿大北部诸岛与格陵兰岛之间北冰洋属海或海峡起,沿拉布拉多半岛南下,叫做拉布拉多寒流。此寒流在纽芬兰岛东南 40° N 附近与北流的墨西哥湾暖流相汇,使这一带海域经常多雾,而且是温水鱼群和冷水鱼群汇聚的场所,形成世界有名的纽芬兰渔场。还需指出,顺拉布拉多寒流还经常从北冰洋或格陵兰带来巨大的冰山南下,有时给航海带来严重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