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幅手卷型

横幅手卷型,从文字来说,多为诗词;从时间来说,多出于五十、六十年代。

1957 年 1 月 12 日,致《诗刊》编辑部的信,以流畅的笔法,传达了作为诗人的思想感情,构成了一个横幅手卷型的作品,令人爽神。这卷书法章法的奇特之处,一反“上齐下不论”的程式,变成了“上下都不齐”的新法, 有的字高出一点,有的高出一撇。既反映了字无常形的规律,也反映了“章法无定式”的形式美规律。

1961 年 9 月 9 日,手书《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二十八字分为七行。前三行用劲健轻捷的笔法,写到了“乱云飞渡”,每一行的结构大体是头尾字大,中间字小,但中间变化不定。这三行是远景。写到“仍从容”时,“仍”字突然从远景中跳出,走近作者,形成一个大山头。“天生一个仙人洞”,“洞”字占的空间很大,但“洞”不黑,线条较细, 表明洞在眼前,而且光亮透明。“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风光”与右斜的前几行背反起来,写成左斜。这一背反带来了变幻的广阔天地,也积蓄了强大的弹性和能量,蕴藏着一种新的意境。“在险峰”三个字,突然将弹性、能量释放出来,果然在新的天地里,开辟了一种新的意境。这种意境,犹如人登上了险峰之上,饱览平时难以看到的美景。“在险”二字有些左倾,似要倒了,但接下来是个最大的字——“峰”,字势变为右倾,这样就承接了上二字,好象是峰上之峰,虽然危险,但确实有强大的山体依托,不会倾危的。

从整体上,在章法上,此卷的横幅手卷型,给人一种由远及近,由模糊到清晰,由平稳到险绝的感觉。这种感觉,使人享受了尺幅之间的天广地阔、变化无常的哲理性的形式美、气韵美。品味之际,进一步领略到了作者的兴奋之情以及反映出来的喜气洋洋、敢登险峰的神采。

1961 年 10 月 7 日,书赠日本访华的朋友们:“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

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字,于无声处听惊雷。”二十八个字,共写了七行,每行的字数不等,是。4、4、4、5、5、2 的排列,比较大的字有“万、墨、莱、动、地、浩、茫、惊”等。但笔画并不厚重,书体楷行草兼有,所以空白较多,密中带疏,给人一种肃清旷远之感。

章法至此是完成了,但意犹未尽。

接下去,写了“鲁迅诗一首,毛泽东,一九六一年十月七日书赠日本访华的朋友们”,至此,意尽笔停。

最后的“的朋友们”四字占了两行,提笔而书,以大字结束。使此卷的高潮不在正文,而在于署款题名。这是此卷书法在章法上的创新。

这样的章法处理,给正文的肃清旷远,注入了新的因素,使正文立即活动起来,热烈起来,亲近起来,这是此卷章法艺术的神韵之妙,使人感觉到了主人的一片感情。在横幅型章法上,使人有宽大浩渺、雄飞逸超的美感享受。

1962 年 9 月 18 日,给日本工人朋友们的题词,是一个横幅型,较长。“只要认真做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日本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日本革命的胜利就是毫无疑义的。”题词字大墨饱,行笔流畅,以行书为主,共十五行,每行的字数是 4、2、4、3、3、3、3、3、3、3、3、3、3、3、2 但并不显得单调,因为每个字的伸缩大小、向背就让,自然天成。

在正文之后,写了几乎与正文一样的署款:“应日本工人学习积极分子访华代表团各位朋友之命,书赠日本工人朋友们。”与正文的字迹一样大, 上齐天,下齐地。

整体看,这个横幅型,博大、壮观、有气势,前后一贯。它反映了作者的坚定的信心、巨大的热情和真诚的期望,浩然正气满纸,令人感动,自然地就领略了韵律之美。

这样的章法处理起码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每行二至四字的书写,使我们感到时代的快节奏;正文与署款的合写,使我们感到畅通强烈的韵律。

1963 年 2 月 5 日,手书《满江红·和郭沫若》(图十八)。“小小寰球, 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一百个字,共分了三十一行。

起首写了宽大高伟的“满江红”三个字,使后两行只能变轻变小。从“有几个苍蝇碰壁”直到“蚂蚁缘槐夸大国”,这是一个波浪,其中的高峰是“几声凄厉”的“几声”。从“蚍蜉撼树谈何易”到“飞鸣镝”,是第二个波浪, 高峰是“撼树”和“下长安”。从“多少事,从来急”到“光阴迫”,是第三个波浪,高峰是“从来”。从“一万年太久”到末尾“全无敌”,是第四个波浪,这个波浪更大、更高、更猛、更强,其中的高峰是“翻腾”、“风雷”、“无敌”。

全卷一行字数只有两个字的,就有六处之多。而且都是波浪的高峰。因此磺幅型的章法,一行字数多者,显得平稳、明尧、力揭;一行字数少者, 显得跳宕、色暗、力强。

此卷,犹如临江观寿。江似横练,浪如墨舞。浪从风威,风助浪势。逐浪翻滚,高峰叠起。令人鼓舞和惊心。章法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可以类同诗词的韵律和意境美。用苏轼的“乱石穿空,惊寿裂岸,卷起千堆雪”(《念

奴娇·赤壁怀占》),来形容此卷书法的韵律美和意境美,不是很恰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