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以前诗词

  1. 手书宋玉《大言赋》句

方地为舆,圆天为盖,长剑耿介,依天之外。

“长剑耿介”等字如壁立千切,“倚天之外”等字,似空阔无边。如大漠落日,巨龙曳尾。字径方寸以上,硬毫书写。

  1. 手书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淡淡,山岛耸(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五十六个字写在一张带红丝栏的十六开的信笺上,潇洒自如,尤其是后四行,更为恣情。碧海扬波,云帆点点,巨风忽来,浪涛溅飞,若隐若曜, 天水一色。欣赏这幅书法,好象让你经历了一次难忘的航行。笔法跳宕,点画洒脱,以遭美取优。“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八字,至为精彩。

  1. 手书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成雾,终为死(土)灰。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以(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孟德诗一首。

这幅书作,是毛泽东书风深化期的作品,十分动人。字大径寸,硬笔中锋,心无一碍,挥洒至美。使人立即想起明末草书大家王锋,更想起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此卷的手迹,简直直脱怀素的《自叙帖》。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曾专门写了《草书歌行》来赞扬怀素的狂草。其中有:“飘飘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形容得淋漓尽致。如将李白的诗句用来赞扬此卷书作,也是十分合适的。书作中“老骥伏枥”四个字苍劲跌宕,“可以永年。曹孟德诗”八个字组成一幅“直挂云帆寄沧海”的图画,搏风斗浪,一往无前。

  1. 手书六朝佚名《木兰诗》

此书是长卷,三百多字,一气写下,可见他精力多么旺盛,书兴多么浓烈。从心挥写,一笔不苟,越写越有兴致。而且,每字都在一寸左右。看来, 他在写这幅长卷之前,是有充分准备的,唐代书法大理论家张怀瓘说:“书者,先散怀抱。”就是在创作前,先要凝神静虑,沉密神采,心正气和,才能下笔随意,一贯到底。

此卷的神采,就是清新自然,气韵生动,一贯到底。近三百字的长卷, 无一笔走神失韵,就此一点,足可宝藏。如果仔细玩味其中的章句,就会觉得妙趣无穷。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抒声,但(唯) 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牒(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以清新如竹的笔法,写得自然洒脱,仿佛给人一种曦辉晨露的感觉,十分可人。“当户织”、“机抒声”、“可汗大点兵”请字,尤为生动。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鞍(鞭)。

字势逐渐走入开张奔腾。每纸六行的格式为五行所替代,每字独立的形式,似岸边白杨,一字排开,飒飒招人,各有风姿。“木兰”、“替爷征”、“长鞍”等字,写得横画摇曳,用笔跳宕,点画打笔清爽,各有攸归,变化灵动。

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朝(旦)黄河去,暮宿青海(黑水)头,不闻爷唤女声,但闻阴(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一段的书写,表现力是十分丰富的,“朝辞爷娘去”,如春风拂花; “不闻爷娘唤女声”,如绝壁摩云。随着诗意而走的感情也是明显的。“鸣溅溅”、“鸣啾啾”等字,写得水声四溅,胡马争鸣。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锋(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诗歌进入了代父从军的高潮,书法也相应地进入了抒情的高潮。“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各字的姿态不同,情感化入点画之中,给人一种跋山涉水,快速行军的感觉。“朔气传金锋,寒光照铁衣”,又是字字相连, 笔笔飞动,给人一种北风呼啸,大漠冷烟的边塞实感。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象登上泰山的南天门后,使人猛然松了口气。步入快活三里,顿感心旷神怡。“坐明堂”、“尚书郎”等字,写得劲丽可人,潇洒有余。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装。阿(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此时,书法又高扬起来。诗歌中反复、对仗所表达的喜悦之情,人物的活动,变成了笔墨上的轻歌曼舞一样的欢快、雀跃。尤其是当书到“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的时候,四个“我”字,四个面貌,欢欣明朗,一片生机。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见伙伴,[伙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诗歌虽然进入尾声,但是书法却又掀起了高潮。书法的意象,与所书写的文字,既同步,又不同步;既同意,又不同意。这是书法的绝妙之处。大书家的书法,内涵多有。仔细品赏,转有所悟。“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其中,重字不重笔,以既劲健峭拔、又流丽俊美的格调,写完最后一个“雌”字。

笔停,意未停。其神韵的光环,仍照耀着卷尾的空白处。5.手书六朝佚名《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此卷书迹,气势恢宏,屈铁盘丝,力在字外。天地一色,上下合一,苍茫一片,烟云化机。如果从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去看天,去看地,你的眼睛看处,心里想处,留下的有形的轨迹,就是此卷的最好释解。充沛的感情发挥和深沉的理性的控制,浑为一体,使人既有哲理的感触,又有感觉的升华。美矣哉!

前两行的书迹,盖天托地,后三行笔势,牛羊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