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段,1938—1941 年

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

1938 年,为陕甘宁边区《边区教师》杂志的题词(12),共九个字:“为教育新后代而努力”(图三)。字形大小无大的差别,“教”字左伸右缩, “育”字反过来,右伸左缩,而“新”字却又左右平衡,接下去各个字左撑右峻,蕴藏着催人前进的鼓动力。

1938 年 10 月,为一次青年工作会议的题词(13)。行书,三行:“努力前进,打日本,救中国”(图二十七)。字距行距都很密集,但又和而不犯。竖画略带反弓,横画上斜,给人一种力量很大的动感,表现了威武雄壮的气势。

1939 年 4 月,为延安《新中华报》的题词(14):“为消灭文盲而斗争”。“消灭”二字作承接状态,稳重而有弹性。“争”字的最后一笔,猛然拉下, 垂而不直,涩行而进,稍带“屋漏痕”的自然风姿。其中“文”字很特别, 捺脚又出现上挑的笔法,表示了对魏碑的回归。

1939 年,为延安《团结》杂志的题词(15):“团结战胜一切”。竖写, 由左向右行,这是毛泽东书作中,绝无仅有的。六个字全是中锋运笔,“团” 字用墨最多,左竖重打,右竖重下,在六个字中几乎占了一半的地步,使其他字成为众星捧月之势。

1940 年 1 月 25 日,为国际反侵略运动大会中国分会成立两周年的题词(16):“正义战争必然要战胜侵略战争。”竖式,三行。开首第一个“正” 字,覆盖第一行字,似“龙腾玉池”。最后的“战争”二字紧结成一体,作为结束,承载着第二行字,若“凤落碧树”。相映生辉,章法清奇。“毛泽东”三个字,连成一体,占有竖行五分之四的地步,大气凛然。

1940 年 2 月 10 日,为《新中华报》创刊一周年的题词(17):“抗战、团结、进步,三者不可缺一。”十二个字每六字一行。其“步”字的一撇直下出锋,给人一种向上的积极感。末尾“一”字笔画较粗,承上作结,稳定坚决,正与文章相对。

1941 年 1 月 31 日,致毛岸英、毛岸清的信(18)。横式。这是很宝贵的资料,全录如下:

岸英、岸清二儿:

很早以前,接到岸英的长信,岸清的信,岸英寄来的照片本,单张相片, 并且是几次的信与照片,我都未复,很对你们不起,知你们悬念。

你们长进了,很欢喜的。岸英文理通顺,字也写得不坏,有进取的志气, 是很好的。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政治是要谈的,但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

可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 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我不想来干涉你们,我的意见,只当作建议,由你们自己考虑决定。总之,我欢喜你们,望你们更好。

岸英要我写诗,我一点诗兴也没有,因此写不出。关于寄书,前年我托西安林伯渠老同志寄了一大堆给你们少年集团,听说没有收到,真是可惜。现再酌检一点寄上,大批的待后。

我的身体今年差些,自己不满意自己;读书也少,因为颇忙。你们情形如何,甚以为念。

毛泽东一九四一年一月三十一日

此信字势较其他墨迹为长,长可径寸。字距行间,被颀长的点画所遮蔽, 犹如进入丛林一般,密不透风。因为是给儿子写信,行文随意,自成异趣。

1941 年 7 月,为抗日战争四周年题词(19)。只有“团结”二字,横行。“团”字峻拔一角,字框内留在大片空白,既显现了强大的张力,含有心宽容物的气象。而“结”字,体态匀称,提按灵动。“团”主“结”副,合壁天成。

这一阶段的书法,在用笔上渐生提按,在章法上加强了对比和整体感, 惟笔力稍弱。在这一段中,另见有毛泽东的著文《改造我们的学习》,是用硬笔写成。虽非书法,但总览全篇的结字,惊人的是,他一改字势左倾的旧习,突然转为字势右倾的字体。这种改变,虽不具有质的裂变性,但也说明, 他对书法的追求,即便是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下,仍是不改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