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人民 服务人民

中国书法,是东方艺术的明珠,是东方艺术的灵魂,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作为艺术,中国书法,既是神秘的,又是公开的;既是高雅的,又是普及的。它是民族性的爱好。它是一种每个中国人,从童年时就培养起来的、共同的审美天性。

书法,与其他艺术一样,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反映。而这种反映,正是通过千百年来人民群众的创造和积累来实现的。所以,书法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艺术,最终还是要再回到人民群众中去。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中说过:“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他这样说了,他也完全彻底地这样做了。

他是人民的一员,他又是人民的代表。他是群众的领袖,他又是群众的朋友。他的书法艺术来自人民群众。他的书法又服务于人民群众。

他非常珍惜延绵数千年的书法艺术遗产,如大量的历史碑帖、石刻等。他善于从传统文化和直接现实生活环境中,去寻找艺术进步和创新的源泉。他善于捕捉和把握人民群众的审美感觉和审美意识,把群众作为书法审

美的主体,敢于把一切创作交给人民群众去检验。他凭借人民群众提供的历史舞台,施展才华,走笔留墨。他的书法作品,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所欣赏,在亿万人民中传播。

他主张艺术家的历史责任,不仅要反映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活,还要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意识。通过文艺作品的媒介作用,使“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他也正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向人民群众提供新颖的、感染力强烈的书法作品,去增加他们的审美经验, 扩大他们的审美经验,扩大他们的审美视野,从而使书法艺术成为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形式之一。

当我们提到毛泽东书法人民性的时候,就不能不提到书法的实用性。

迄今为止,毛泽东传世的书法作品,据我们所见,大约有四百五十多件。计有各种题词二百多件,书信八十多件,自制诗词和手书古诗词一百四十多件,其他三十多件。其中,除了诗词书法外,都是实用书法,约占全部书作的三分之二,可见其实用书法数量之大。

看来,毛泽东非常重视人民性和实用性的结合,非常重视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结合。他用他六十多年的书法活动和书法作品说明了这两个结合。

书法艺术的特殊之处,就是它不能离开文字。离开文字的任何线条组合, 都不是书法艺术。实用与审美,实用性与艺术性,实际上是书法美学的一对范畴,一对矛盾。表达意思,是实用,传达感情也是实用,“感到好看”就有用,有用就是实用。书法艺术来源于实用。书法艺术的发展动力是实用。书法艺术的最终检验尺度还是实用。书法离开了实用价值,就象书法离开了人民性一样,就要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没死亡。

毛泽东的书法艺术,就是在实用中产生,在实用中展开,在实用中提高, 在实用中与历史结合,在实用中呼吸时代气息,在实用中与人民群众联络,

在实用中实现艺术性与实用性的高度统一,在实用中达到书法艺术之巅。 “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艺术性,并不亚于“小小寰球”、“人生易

老天难老”等诗词。而“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的实用性,也不小于“向雷锋同志学习”、“一定要根治海河”等题词。

艺术性与人民性的统一,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这就是毛泽东书法艺术,又一特色。这也是毛泽东比之现代任何一个书法家的都伟大和高明之处, 是毛泽东以书法艺术的形式对我们这个英雄时代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