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之地——文化融汇
海南开发很早。秦始皇在公元前214年便在海南设郡,从此中原文化便开始在海南岛扎根,与海南本地民族文化互相滋润融汇,这是海南文化的主流。所以,海南的特色文化源远流长。
海南的文化较有特色的有:中原文化、本地民族文化、流放文化、移民文化等。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海南这块热土,曾经活跃过一大批流放名人,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吴贤秀、韦执谊、苏东坡等。另外,还有黄道婆等,也将琼州文化向各地发扬光大。
韦执谊居琼倡导开发海南
韦执谊,唐代京兆人,顺宗李诵朝宰相。他是“永贞革新”的主要成员。唐代的长安韦氏是个“宰相世家”,据说曾出过14位宰相。
韦执谊生于769年,20多岁进士擢第,又应制测试中高第,拜右拾遗,后召入翰林为学士。德宗皇帝爱惜韦执谊年轻有才学,常与他一起赋诗填词,颇得信用。
当时,皇太子的侍读王叔文关心国政,嫉恶时弊,与韦执谊相交甚笃。还有刘禹锡、柳宗元、程异等数人,皆与王叔文、韦执谊相善,是当时朝中有革新思想的一派政治力量。
后来宪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等革新派改革失败,805年,将韦执谊贬为崖州司户参军,同年9月,他随带两位夫人和3个儿子及弟弟、侄子等人同赴贬所。
作为宰相的韦执谊流放到崖州后,时刺史李甲念他德高才重,任用为“摄郡事”。韦执谊“临民唯谨”,一反“旧宰相谪外,鲜留心政理”的常态,为崖州的开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居崖期间教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对海南开发有所贡献。
《大唐传载》及《唐语林》都记载,韦执谊当时被尊称为“韦崖州”。
当时崖州羊山地区,原无“羊山”之名,那里是山冈绵亘地带,灌木多,青草密,是千古沉睡的山区。
韦执谊曾到那里巡视,看到这里草木茂盛,就想这里要是发展畜牧业,人民生活就能改善,只要买到了羊,就不愁无饲料,可以养家,于是便教当地农民牧羊。
在韦执谊的倡导下,农民们一传十,十传百,互相仿效。牧羊的人越来越多,到处出现了羊群,形成了畜牧业。于是这一带山区便被称为“羊山”。
韦执谊定居郑都后,把自己所熟悉的农业耕作知识传给农民,如关于各种作物生长时节和精耕细作的方法;他还结合羊山区缺水的特点教导农民引种耐旱的黍子和毛薯。羊山地区后来广泛种黍。
韦执谊还教导当地农民耕种要掌握好季节,使农民懂得了二三月份种黑豆、芝麻,12月份种甘蔗,而七八月份种番薯,更是好季节。后来,龙塘镇仁玉等乡的老农中,还称颂韦执谊为“羊山祖师”。
韦执谊到崖州后,看到当地文化极端落后,常向其部属及当地人宣传中原文化,提倡攻读诗书,这对崖州人民的文化启蒙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据史书记载,唐代的官学是比较发达的。但这仅是指大陆的情况,海南岛的府、州、县教育还不是很发达,里学更少。
韦执谊是重视人才的贤相,曾以“买死招生,腾方必至”为韵写了一篇《市骏骨赋》,表达其重视人才的思想。他认为人才是不易得的,现在虽被贬来海南,但他重视人才的思想并不泯灭。
定籍郑都后,韦执谊更是注意培养后生,引导人民,办起里学。
韦执谊当时兴办的里学,从唐朝以来从未关闭过,在这里念过书的孩子可以说是成千上万,这个学堂成了当地礼仪好学的一个标志。
韦执谊在崖州时,看到当地自然条件虽好,但由于开发建设程度差,人民生活痛苦,缺食缺穿,于是产生了发展农业,以苏民困的想法。
那时在崖州郑都南边有个水塘,名叫“岩塘”。塘水从高山岩石间涌出,四季清澈,涌流不断,积水一望无际,但是很少被利用。
岩塘附近有一大片空旷的坡野,即当时沿称的打铁坡,位于龙塘镇、龙泉镇、美仁坡三镇之间,那里有广大的田野。传说东汉马援渡琼时,曾安排部分士兵工匠在这一带修理兵器农具,打铁叮当之声响彻四方,故被称为“打铁坡”。
而当时这一带的情况是:在岩塘是川泽涟漪,越流越涌,水势大而无用;在打铁坡是田地居高,旱则无法灌溉,涝则排泄无所,由于耕种困难,农民生活苦不堪言。
韦执谊决心用人力改造山河,利用岩塘水把打铁坡改造成良田。
他四处奔波,察看地形,进行测量规则,并着手筹款,雇工开凿岩石,用石砌成堤岸,创筑岩塘水陂一条,引岩塘泉水灌溉打铁坡。
韦执谊创筑崖塘水陂,引水灌田,把原来耕种的旱地变成了水田,使广大农民受到利益,国家的粮税增加。可惜岩塘水利的总体工程尚未全部建成,韦执谊就病逝了。临终时,他嘱咐后代应设法完成水陂的建设,以继遗志。
民间还传说,韦村附近的圣莲塘,原叫“香莲塘”,因有莲花盛开,香气芬馥而得名。后因为韦执谊在此地创里学以教诸生,不但使儿童竞习歌咏,青年、成年也有来求教的,甚至周围的学者也前来求教。
韦执谊有时引导诸生或学者观赏香莲塘周围景物,使此地成为诸生乐于游览之地。当时韦村便成了传圣人之教的地方。
814年,韦执谊卒于贬所,他死后,墓葬就埋在附近香莲塘的山地上。后代人为了怀念韦执谊被贬后还热心传圣人之教,为开化郑都而呕心沥血,而将香莲塘改名为“圣莲塘”。
[旁注]
柳宗元(773年~819年),唐代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中原文化 以中原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中原在古代不仅是我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
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东汉开国功臣之一。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归顺光武帝后,为刘秀的统一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甚得后人的崇敬。
圣人 大意是指被大众认为具有特别美德和神圣的人。在我国,古代圣明的君主帝王,及后世道德高尚儒学造诣高深者,称圣人。圣人的界定经常出现在诸子百家之书籍。有的宗教专门通过一定的仪式加封圣人,但也有的圣人直接被大众尊奉为圣人。
[阅读链接]
韦执谊是海南岛韦姓的先祖。直至宋代,韦执谊第十八世孙韦魁才继而筑完岩坡塘的水渠。明代又有韦执谊第二十五世孙韦孝、韦弟等在离岩塘500米左右的亭塘,仿韦执谊筑陂的做法,兴资上万,引亭塘的水灌溉农田。
经过1000余年的沧桑变化,渠道仍然灌溉着周边的万亩良田。每到5月份,稻谷成熟金黄一片一眼看不到边,那真正是人间仙境。周围的人们把由这两条新旧沟的水将打铁坡荒坡改造成水田的大片田洋称新旧沟田洋,也称为“韦公田洋”,表示不忘韦执谊及其后代共建两陂引水造田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