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的“珍珠”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是海南民歌的古老歌种之一,是起源、流行于三亚、乐东黄流及古崖州属地人民群众中的口头文学,是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文本流传的民间歌谣。

崖州民歌是崖州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抒发感情、唱颂美好生活的民歌,是樵夫平民渔翁百姓之歌。古老的崖州民歌,没有任何花哨的修饰,民歌歌手将热情的曲调注入吟唱中,把对生活的热爱用质朴的语言淋漓畅快地一一释放。

972年,宋太祖开始设置崖州,州治设于三亚之崖城镇,领宁远、吉阳两县。从此,产生、流传在这一带的民歌统称“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是用客语方言咏唱、格律异常严谨且自成一体的一种汉语民谣。

《崖州志》记载:“崖语有六种。”其中写道“客语,与闽音相似,永宁里、临川里、保平里及西六里言之。与郡语同。”这里所说的“客语”,就是用于咏唱崖州民歌的汉语方言。它属闽南语系,是福建移民在晚些时候才带来的,故沾了个“客”字。

《崖州志》上尽管没有明确记载崖州民歌的来源出处,但是从崖州民歌年代推断,应该兴起于宋代,繁盛于清代后期。起初只是文人墨客之间为了表达感情而吟唱,慢慢传入民间在劳动人民中自由吟唱。

崖州民歌的形成,主要有两大要素:

一是中原移民不断迁入,把各地民歌传入崖州。有明代叶盛的《水东日记》中记录的一首反映家庭生活的民歌:

南山头上鹁鸪啼,见说亲爷娶晚妻;

爷娶晚妻爷心喜,前娘儿女好孤凄。

明代丘齐山作品中一首歌咏真诚爱情的民歌《新镌分门定类绮筵雅令:抗城四句歌》:

郎有心来姐有心,二人好似线和针,

针儿何曾离了线,线儿何曾离了针。

这两首古代民歌有着同根同源的味道,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崖州民歌可能是中原古民歌的活化石。

二是移民迁入崖州经过长期共处,形成了崖州的乡音方言,民风民俗,随之便演化或产生语言通俗、乡音浓重、又相当具有地方特色的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有明显的佛教“斋歌”和唐诗的印记。唐代佛教传入海南,最早在古崖州建有佛庙大云寺,唐僧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因台风袭击漂泊至崖州时,就住在该寺,传播佛教文化,念唱“斋歌”。

崖州民歌的嗟叹调就出自斋歌,崖州民歌的歌词接近七言唐诗,显然是受了唐诗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三七句”、“长藤句”等演唱形式打破了崖州民歌原来4句28字的框架结构,慢慢发展为三四十字不等。民歌演唱的场合不限,田间地头、屋前院后都能尽情放歌。

唐宋时期是我国诗歌的兴盛时期,加之宋元明代后移民进入高峰期,崖州民歌饱受多源头民间文化和唐宋时期诗词的影响,它不仅文辞美、意境美、唱腔美,且创作手法更具有地方艺术特色。

崖州民歌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歌词多为七言,几乎涵盖了从人文历史、风光景色到人们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琼州传统文化、乡情民情、教育礼仪、社会形态、生产发展以及每个时期的文化与文明都息息相关,紧紧结缘。

崖州民歌艺人出口成歌,句句押韵,和谐优美,唱答如流。它的内容一般有长篇叙事歌,生活长歌,短歌和对歌四大部分。

已发现的叙事长诗不下百首,是崖州民歌中的瑰宝。崖州民歌曲调优美动听,有号子、叫卖调、拉大调、柔情调、嗟叹调、哼小调等。常见的曲目有《十送情郎》、《梁生歌》、《张生歌》、《孟丽君》、《驻春园》等。

长篇叙事歌俗称歌封或大朝歌,这一题材的民歌每部都是一部叙事长诗。长歌俗称歌牌,这类民歌的代表作有《贫家织女怨》、《十道情郎》等之类的民歌。

短歌俗称歌仔,以七言四句体为一首,短歌多为即兴吟唱歌,精品极多,传唱范围广。

如《李德裕命名下马岭》:

做乜号名下马岭,只见树木生岭上;

天涯山海路途远,何处见人马上骑。

唐相号名下马岭,待我学明给你听,

只因海圮山路狭,只好下土牵马行。

又如《观音填海歌》:

观音挑土填沧海,娜引嘴提扁担败;

娜引嘴提扁担折,一担仙土岭两个。

这些都是流传年代很久的短歌。

对歌俗称“答歌”,民间对歌艺人具有很强的口头即兴创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对歌内容随意,即兴唱答通宵达旦对唱不停,在民间文化中堪称一绝。

崖州民歌格律严谨,在每一首或每一段的4句歌词中,要求第一、二、四句的尾音都要押韵,首句也不许脱韵。4句尾音的音调,也顺次严格规定为入声、阴平、入声、阳平。

即除第一句的尾音稍可通融外,其余3句的尾音音调都不许更改。除了尾音,别的字音也必须尽可能符合平仄。而对各句第四个字的音调要求严格。

此外,每一首或每一段中的4个尾音均不准彼此重复。总之,就韵律而言,它比绝句或竹枝词还严格。

崖州民歌的文化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广泛性、通俗性、艺术性、社会性,它与天涯传统文化以及每个时期的文化与文明都息息相关,紧紧结缘。

崖州民歌具有很强的社会教育价值。古代历来重男轻女,穷人和妇女很少有机会上学读书,唱民歌听民歌,使社会上没有机会接受文化教育的人学到知识,通晓古今,知书达理。

在民歌之乡中,老幼知“西厢”,男女知“红楼”,把历代名著改写成的民歌,使人们有机会接触这些文学巨著,这是通过崖州民歌进行文化传教的好现象。摇篮民歌是崖州早期教育歌。

[旁注]

闽南语系 闽南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传承下来,其影响实为深远,受其他方言影响之地也通行闽南语,也是有着大体一致的文化认同,因此他们也同属闽南根源。我国历史上多次发生难民南下进入福建,造成原有“百越族”土著民族的语言发生变化,进而形成了闽南语系。

鉴真 唐代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著名医学家。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孟丽君 清代杭州才女陈端生长篇弹词《再生缘》笔下的女主人的名字,惊才绝艳、智慧超群。《再生缘》是我国五千年光辉灿烂文化中的光辉典籍,与古典名著《红楼梦》并称“南缘北梦”。

竹枝词 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唐代刘禹锡把民歌变成文人的诗体,对后代影响很大。竹枝词以吟咏风土为其主要特色,对社会文化史和历史人文地理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阅读链接]

崖州民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长期以来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由于民间艺术植根的土壤就是广大群众,民间对民歌的改造一刻也没有停止过。

民间歌者借物咏怀,将当地的风土人情全部注入歌曲之中,为民歌形式和内容增添了新鲜血液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