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如朝霞的苗族纺织

苗族起源于黄帝时期的九黎,尧舜时期的三苗。九黎是5000多年前居住在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后与黄帝部落发生战争,失败后退入长江中下游,形成三苗部落。

在4000多年前,以尧、舜、禹为首的北方华夏部落与三苗部落发生战争,三苗部落被击败。一部分向东南迁徙,经过很长时间逐步进入岭南地区,形成后来的苗族。

苗族妇女勤劳聪明、心灵手巧,善于纺织、蜡染和刺绣。

苗族织锦又称“织花”,即以编织形成的花纹织物。织锦方法有挑织、机织、编织3种。挑织都属宽锦,机织和编织只用于锦带。

挑织是将牵好的经线上筘,并引进“综线”后,放在织布机上,用一块长1尺,宽0.5尺的光滑竹片,按照花纹需要,向经线逐一挑通,然后掷梭引进一根纬线,拉筘拍紧。

接着利用综线交错上下分开经线,像织平布一样织一根纬。第三根纬线仍为挑织,如此循回织成的宽锦,称为“挑织”。

苗锦是苗族妇女利用当地所产的蚕丝、苎麻、木棉等纤维染彩而织。《黔书》记载这种织法为“通经回纬”。

其使用的平纹木机,必须用长约10厘米的舟形小梭,装入花纹色彩需要的各色彩纬,依花纹图样轮麻色彩分块、分区,分段挖花缂织。其特点是:本色经细,彩色纬粗,以纬克经,只显影纬不露经线。

苗族织锦又称“织花”,即以编织形成的花纹织物。彩纬充分覆盖在织物表面,正面色彩艳丽。

苗族织锦有通经断纬法和通经通纬法两种,前者运用较为广泛,一般以细棉纱或丝纱为经,以粗棉、毛或丝纱为纬,多为通经断纬法织出的锦有菱形、几何纹,字纹、团花等,一般用作被面,称为“粗锦”。

也有以细彩丝线为经纬纱按通经通纬法织出的花手帕、头巾等,称为“细锦”。

以通经断纬法织出的彩锦图案十分丰富,有龙纹、舞人纹、鹭纹、鱼纹以及几何纹等,色彩绚丽,一般用作围腰和衣背。

苗锦的花纹生动活泼,反面呈不规则状。纬线并不贯穿整个幅面,花纹轮廓边界与地纹之间的交接处,留有一定的空隙,俗称“水路”。如细品味,很有些雕刻镂纹的立体效果。

苗锦纹饰题材广泛,飞禽走兽,花草鱼虫,山川日月。无所不有。其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既有规律性的几何纹,又有古典式的菱形,四方形,还有介于几何纹与自然纹间的装饰纹样。

苗锦艺术手法简洁、大胆夸张,巧妙地运用了点。线、面的疏密虚实、粗细大小、斜直长短等进行变化与组合捧列,总体布局均衡,结构严谨,在安静中有动势,规整中有变化,展现了一种明快活泼而又朴实纯真的艺术情趣。

机织即用织布机织锦,与一般织布的设备有所不同。织平布只用两个综线,而织锦用的综线至少是5个。每个综线都连着一块踩板,脚踏踩板,牵动综线而将经纱交错上下分开。每次只能踩两块,依次进行,或周而复始,或踩毕倒回。

机织的花纹要简单一些,不如挑织的多样,并且都是左右对称,千篇一律。一般多用于织锦带。

织机是勤劳、智慧的苗族人民,为解决穿衣问题,发明创造的一种纺纱、织布的纺织用具。苗族的纺织机为台式手织机,台架前端安装纺具、纺线,后面坐人。

织机中间装有一支往前平伸的摇动式活动杆,底下横着一支固定杆,杆下有线箱,后侧有两排插条,每排各有9支纺线,纺线从插条上一直拉到织机框架前面的终端。终端左侧有布刀,底下有线捆具,以便纺织时能够交错分线。

编织即以手代替挑板或综线来交错上下分开经线的编织方法,只能用于宽一寸以下而经线较粗的锦带。

一些少女在上山干活或放牧时,将牵好的经线卷好、上筘,随身携带,在空闲时,即以一端系于小树上,一端系于腰带,手拣经线而引进纬线。编织的花纹同机织一样。

蜡染是苗族保留至今最古老的印染工艺。它是苗族妇女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发展起来的一种印染技术。

苗族妇女的裙子图案就是采用蜡染方法制作而成,花纹图案黑白相衬,非常美丽。

蜡染工序:将一支削好的竹片折弯成“U”字形,作为点染工具,称为“蜡刀”。然后把蜂蜡放进碗里用火加热熔化后,用蜡刀醮上蜡液,在白布上精心点染绘制图纹,如松树纹、人字纹、压印横纹等,待蜡液全部黏住布料后,放入染缸里浸染。

染好后将布料捞出放入盆中,倒入温水使蜂蜡溶化后漂洗。此时呈现出的蜡染布料便是青底白纹,图案鲜明。

刺绣是心灵手巧的苗族妇女擅长的技艺。她们用各式各样颜色的纱线在自己喜欢的头巾、腰带、衣襟、袖沿中绣上精美的花纹图案,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别具风格。

海南苗族纺织所用的染料是苗族妇女自己配制的,原料为一种木蓝植物、石灰和酒。其制作工序:将木蓝植物的茎、叶放入大缸内浸泡3天至7天,待缸内液汁变成青蓝色后,把茎叶渣捞出,提取蓝胶。

染布时,将蓝胶和适量的石灰、酒放入大缸内,用木棍不停地搅拌,再用滤过的草木灰倒入缸内拌匀,这样配制出来的染料颜色呈青蓝色而且染布不易褪色。

[旁注]

岭南地区 指我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岭南是我国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这些地区不仅地理环境相近,而且,人民生活习惯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鱼纹 古代传统寓意纹样。《史记·周本纪》上说周有鸟、鱼之瑞,说明鱼在古人的心目中,也是一种瑞。汉代画像石中,鱼纹大多为鲤鱼,并常常与龙、凤同处一画。同时,鱼具有生殖繁盛、多子多孙的祝福含义。

松树纹 是一种自宋代以后常见的装饰纹样,松是百木之长,经冬不凋,通常和梅、竹、石组成的岁寒三友纹饰。松树具有阳刚之美,它的枝干更是具有柔中有刚的特征,松的叶群给人以清脱之感。是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吉祥树,是常青不老的象征。

[阅读链接]

苗族妇女制作衣物时,若制作妇女裙子,则先在白布料上点蜡,然后才进行染色;若缝制男装则先染色,后裁缝。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海南苗族已不再自纺、自织布料,而是到集市上购买白布料,以自制染料将其染成深蓝色,再缝制衣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