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奏乐器箫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先秦时期,还诞生了另一种竹类乐器,这便是箫了。排箫是箫乐器中的一种。其实,排箫最早出现在我国先秦商周时期,据说商汤曾经派一个大臣去采集竹材制作排箫,结果竹材长短参差不齐,因此乐器取名为“参差”,这便是排箫的前身,也成为人们常用成语“参差不齐”的由来。
我国箫乐器的产生,其历史可以追根溯源到先秦时期。后来,人们在河南洛阳先秦古墓中发现一批葬礼用品,其中人们发现两把鸟骨排箫,每把13根音管,分别用丝带绑成。
另外,人们也发现超过40把的笛箫,这些发现代表了最早在我国发现排箫的证据。其实13音管的竹排箫也早在战国时代湖北古墓中也有发现。
事实上,我国先秦时期的排箫有笔直和圆弧两种设计,但也有独特的对称形状,以低音长管在中央,音管长度往两端递减。这种对称的排箫是传说中表征生命、死亡及复活的火鸟凤凰的象征,因此,其常用于宗教仪式中。
考古资料表明,出土的先秦文物中,发现有先秦骨质发声器,考古学家称之为“骨哨”。这批骨哨是用鸟禽类终断肢骨制成的,先秦人们将鸟禽骨骼中骨髓抽掉,形成一支中空的骨管。然后,人们在骨臂上打个孔洞。这些骨哨长七厘米,管径八毫米,略成弧曲形,在凸弧面上,开有三个孔,可以吹出几个音,于是就形成了骨哨。
尽管考古学家称之为骨哨,但从其形状、结构和发声原理上看,同后来的排箫作比较,已经基本具备了排箫的雏形。
据说在先秦时期,气候较暖,我国黄河流域遍长竹子。只是因为后来气候变化,竹子生长线才南迁到长江流域。这充分说明了,用竹子作乐器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开始了。
据传,在尧舜时代曾经出现过一部名为《箫勺》的古代乐舞,这部乐舞主要是用先秦排箫演奏的,所以,禹舜时代《箫勺》乐舞的出现使箫乐器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箫在先秦也被人们称为“篴”、“竖篴”或“羌笛”。羌笛是先秦时期居住在四川、甘肃一带的羌族人民的乐器,最初只有4孔,由3个音孔加管口2孔,成为5孔箫。
在先秦时期,箫乐器已经被用于独奏、合奏,并在伴奏歌舞的乐队中使用了。其实,我国的笛和箫通常是不分的,先秦时期还出现了前面六孔、旁边一孔,加有竹膜的笛子,此时笛、箫概念基本分开,横吹为笛,竖吹为箫。
更多历史文献表明,箫乐器是先秦时期人们所创制的,可能是人们改造羌笛而成的。这说明了我国先秦西部各民族文化成分,包括笛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促使在我国本土滋生、发展了几千年的箫,逐步趋于科学、合理和完善。
在先秦时期,箫乐器已经在宫廷、军队的鼓吹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也证明了,我国箫乐器的发展已经脱离了它的早期原始形态,有可能在吸取了其他民族乐器的合理成分后,在音律、形制等方面更加合理和更加完善,并与乐队中其他乐器日益完美地配合与协调。
后来,人们在河南出土的先秦岩画中,能清楚地看到鼓吹乐队协调行奏的历史图像,箫乐器演奏者的持箫方向、角度,左右手弄箫姿势与后来箫乐器演奏完全一样。
我国竹箫的种类及名称极为丰富多彩,还有的以箫材料为名,如“铜箫”、“铁箫”、“玉箫”等,也有以地域为名的如四川姜地区的“姜箫”等。
在先秦时期,竹箫具有强烈民族特色,其发音动人、婉回,古人称作“荡涤之声”。先秦时期有很多笛子曲目,遗憾的是先秦众多的箫曲却没有谱子能留传下来。
在我国,先秦人们在漫长历史年代里,经过了祖祖辈辈呕心沥血的无数次艺术实践中,这才终于已将箫逐步规范、完善成后来通用的形制。
[旁注]
凤凰 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与龙同为汉族民族图腾。凤凰与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总称为凤凰,常用来象征祥瑞,被称作“吉祥之鸟”,也叫“丹鸟”、“火鸟”、“鹍鸡”、“威凤”等。
尧舜 是对尧和舜的并称,他们是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在远古社会经尧舜治理,我国古代社会获得很大发展,在当时呈现一片安宁、祥和的太平景象,对我国古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献,尧舜被后人尊奉为圣贤人物。
羌笛 是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流行在我国西南羌族居住之地。羌笛两管数孔用当地高山上生长的油竹制成,竹节长、管身较细,它主要用于独奏,有十余首古老的曲牌,乐曲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是传达羌族人的思念向往之情,对我国乐器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宫廷 封建帝王居住的地方。为了显示皇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统领天下的威严,宫廷建筑都追求雄伟壮观和富丽华贵。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古代宫廷文化不断发展,形成了完备的礼仪制度和艺术文化。
岩画 是一种石刻文化,在人类社会早期发展进程中,人类祖先以石器作为工具,用粗犷、古朴、自然的石刻方法,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是他们想象和愿望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人类社会的早期文化现象,是人类先民们留给后人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原始人类最早的“文献”。
竹 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备受我国人民喜爱。我国竹文化源远流长,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
[阅读链接]
关于先秦时期的竹箫是否贴膜,这个问题已经很难去考证了。
后来,在出土的先秦排箫在6个指孔的背面各有一孔,此孔位置与第六孔位置距尾端管口几乎相等。
此孔是按音孔的话,并无实效意义。但是,如果此孔是膜孔,那我国箫乐器的贴膜传统就可以推溯至先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