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乐器筚篥渊源与盛行

那是在唐代开元年间,有位从西域安国来的少数民族乐师叫安万善,他在京城很有影响,他特别喜欢吹筚篥。

在一个除夕之夜,著名诗人李颀等五六人围聚在一起饮酒,安万善为他们吹筚篥助兴。筚篥乐器婉转悠扬的乐声使众人如痴如醉。

很快,诗人李颀诗兴大发,他当即挥毫写下—首《听安万善吹筚篥歌》,诗道:

南山截竹为筚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传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晨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飀,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箫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诗的大意说,在南山砍竹子做成筚篥,这种乐器原先是从新疆龟兹传入内地,从此后乐调更臻美妙。诗人夸赞安万善吹奏筚篥极尽能事,一会象龙吟虎啸,令人不寒而栗;—会儿如黄云失色,白日无光,十分悲壮;后来乐音再变,使人又感到春意盎然,好像百花盛开,闪亮耀眼。

这是在除夕之夜,高唐之上,灯烛正辉煌。人们欣赏着他高超的技艺,酒兴更浓,喜气洋洋!《听安万善吹筚篥歌》反映了我国唐代兄弟民族和汉族人民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

筚篥具有独特的艺术功能,其通过气息支撑,可以表现出圆润不断的持续音,其音色深沉、浑厚、凄怆,对唐代人们思想感情具有强烈激发力,特别是表现悲愤、激昂情绪时有独特功能,古人往往借它抒发伤时感事的情怀。

筚篥的管也分大、中、小三种,以及双管和加键管,大管比小管低四度,音色高亢,在唐代时期我国北方管乐中常常用于领奏。

这一时期,筚篥制造及演奏技术都有了较大发展。经过改革的筚篥,其音域扩展为两个8度又六6个音,而加键管还能演奏12半音,在合奏和独奏中发挥了更大效能。

其实,唐代的筚篥又称“悲篥”、“笳管”、“头管”、“管子”,据说是我国古代西域龟兹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簧管乐器,这个乐器名称就是从古龟兹语译音而来的。

筚篥在唐代非常流行,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筚篥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有两种,一种是八孔的,一种是九孔的,它是由古代龟兹筚篥演变而成的。

筚篥最初是唐代龟兹牧人的乐器,它同胡笳、角、笛一样,经历了由羊骨、羊角、牛角、鸟骨制作改用竹子制作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不过比起笳和笛来,筚篥构造是比较复杂的,是在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较先进。

唐代筚篥比起角和笳来,有相同之点,如都是竖吹,都经过用羊骨、羊角等制作阶段。但是,它们之间也有很大不同,筚篥是有簧的,并且吸收了笛的指孔,只是外形上看,筚篥与笳比较近似,所以唐代的人们把筚篥称作“笳管”。

在唐代乐队中常使用的筚篥有中音管、低音管和加键管。所谓双管也就是两支管并排扎结在一起演奏,口含两个簧哨,双手同时按两管的音孔,而发出双音,用于民族乐队合奏与独奏。

唐代筚篥管子音色响亮清脆,其表现力很强。史书《北史·高丽传》中记载:

乐有五弦、琴、筝、筚篥、横吹、箫、鼓之属,吹芦以和曲。

还有,唐代学者段安节在他所著的《乐府杂录》中记载:

筚篥者,本龟兹国乐也。亦名悲篥,有类于茄。

宋代学者陈旸所撰写的《乐书》中也说到了筚篥,原文是这样写的:

筚篥,一名悲篥,一名笳管,龟兹之乐也。以竹为管,以苇为首,状类胡笳九窍。……至今鼓吹教坊用之。以为头管。

唐明皇李隆基一直是胡舞、胡乐的倡导者,据说他曾经让胡人乐队到宫中为其演奏了三天三夜的胡乐,他听得如痴如醉,其中就有乐声动人的筚篥乐器。

还有,到了中唐时期,有位善吹筚篥的小童,名叫薛阳陶,他受到大诗人白居易赏识。有一次长安举行宴会招待教坊的乐工和在京的艺术家。数百名宾客衣冠楚楚、欢歌笑语。

后来等薛阳陶吹奏筚篥时,人们顿时喝彩叫绝、掌声四起,想不到一个12岁的童子技艺竟这样精湛。从此,薛阳陶的名字开始名扬四海。诗人白居易特地写了首长诗,名为《小童薛阳陶吹筚篥歌》。

白居易记录了这位乐童的技艺,诗道:

指点之下师授声,含嚼之间天与气。

润州城高霜月明,吟霜思月欲发声。

山头江底何悄悄,猿声不喘鱼龙听。

翕然声作疑管裂,诎然声尺疑刀截。

有时婉软无筋骨,有时顿挫生棱节。

急声圆转促不断,轹轹辚辚似珠贯。

缓声展引长有条,有条直直如笔描。

下声乍坠石沉重,高声忽举云飘箫。

诗人把薛童吹奏时的情景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李德裕、罗隐等也都写有赞美薛阳陶的诗篇。

通过这些记载,足可以证明,在唐代善吹筚篥的人并不是罕见的,而且不少人吹得很好,已相当普及。

[旁注]

开元 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李隆基也称唐明皇。从712年至756年到位,他任用贤相名臣,励精图治,不仅慧眼挑选贤良的宰相,还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时期。同时,他也在书法和诗词上有很深造诣,流传下来很多稀世之珍。

龟兹 是我国古代西域地方政权之一,也是唐代安西四镇之一,龟兹拥有比莫高窟历史更加久远的石窟艺术,它被现代石窟艺术家称作“第二个敦煌莫高窟”,龟兹人们为开发我国北方地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西域 特指汉唐两代安排的行政机构所管辖的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域文化为中亚地区带来了繁荣的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笳 秦汉时期,就有了最原始的胡笳,它是将芦苇叶卷成双簧片形状或圆锥管形状,首端压扁为簧片,簧、管混成一体的吹奏乐器,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上又出现了多种形制的胡笳。首先由芦叶的管身改为芦苇杆的管身,到了唐代,盛行以羊骨或羊角为管、管身无孔的哀笳,管身比胡笳较短。

《乐府杂录》我国古代一部音乐史料,又名《琵琶录》、《琵琶故事》,共一卷,唐朝段安节撰。此书兼及歌、舞与俳优,留下了唐代历朝著名歌者和乐器演奏手的事迹,及舞蹈、技、百戏的有关史料。

《乐书》是我国古代一部编撰的大型音乐工具书,它辑录了大量早已散佚的唐、宋及以前音乐文献,保存了丰富的音乐资料,对音乐思想、音乐理论、乐器等都有较详尽的说明,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音乐文献之一,至今仍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长安 西安的古称,从西周到唐代先后有13个王朝及政权建都在长安,总计建都时间1077年,是我国历史上历时最长,建都时间最早,朝代最多的古都。同时,它也是我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都城,被列“四大古都之首”和“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

白居易(772年~846年),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著有《白氏长庆集》流传后世,对后来诗词文学有深远影响。

元稹(779年~831年),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他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

[阅读链接]

唐代时期还有另外一种筚篥乐器,其名称叫做“巴拉曼”,其保持了古代龟兹筚篥形制,是用苇子制作的,它与竹制管相比,音色略带沙哑,更具有西域地方特色。

这种筚篥的音色或高亢清脆,或哀婉悲凉,质感鲜明,在法曲等演奏中常为领奏器乐。后来,这种筚篥经丝绸之路传至中原,一直深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