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的种类与历史发展

箜篌是我国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在汉唐时期非常盛行,除了在宫廷雅乐中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唐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

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极强,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

我国最早的记载箜篌是在西汉时期,根据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封神书》中记载:

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

还有,后来唐代学者杜佑在他所著的《通典》中也记载了汉代箜篌,原文是这样写的:

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

这两处文献中记载的便是箜篌分类中的卧箜篌。其实在汉代,箜篌是由波斯经西域传入我国一种角形竖琴,其从波斯传入我国后,一直被我国人们称为“胡箜篌”,史书《隋书音乐志》记载中:

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

汉代卧箜篌被作为“华夏正声”的代表乐器列入《清商乐》中,当时有五弦十余柱,以竹为槽,用水拔弹奏,不仅流行于中原和南方一带,还流传到东北和朝鲜。汉代流行这种乐器,在诗词中亦经常用到,比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即有箜篌的记载,诗道: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历史悠久的汉代小箜篌,起源于古代猎弓,具有古代乐弓向古代乐器发展的最初形式。自东汉由波斯经西域传入我国中原后,曾在历代宫廷中应用。

从霍纳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来看,箜篌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

正如史书《新唐书》中所记载的:“凤首箜篌,有项如轸”一般。

据考证,箜篌在我国流传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到了盛唐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箜篌演奏艺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我国古代的箜篌先后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后来,在日本奈良东大寺的寺院中,还保存着两架唐代箜篌残品。

在盛唐时期,箜篌的演奏技法以多种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技巧为主,并借鉴了竖琴的弹奏手法,采取坐姿,将共鸣箱置于胸前,左右手分别弹奏两侧琴弦,由于左右同音双排弦等于是两架竖琴,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相当方便。

此外,演奏者还可以左右手同时奏出旋律与伴奏而不相互妨碍,和声拥有丰富色彩。

因为箜篌通过琴底巧妙的天平轴和平衡杠杆的联系,左右双排弦张力永远相等,因此还能在中心音域通过左手弹拨,右手运用大幅度揉、滑、压、颤技巧,也可演奏泛音、摇指、轮指及各种音色变化的多种手法。

这样转调箜篌既有古琴、古筝的韵味,能够出色的表现我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又有竖琴的音响效果,甚至还可以演奏各种竖琴曲。

在盛唐时期,我国还出现了一个擅长弹箜篌的著名大师,她的名字叫做李凭。

据说唐代大诗人李贺曾经有幸听到了李凭弹奏箜篌,李贺被她美妙的箜篌乐声打动,触景生情,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李凭箜篌引》,诗道: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还有,在音域方面,唐代箜篌超过6个8度,甚至达到7个8度,不过一般的箜篌仍然是5个8度。箜篌的声音好像是从透明的水上发出的,连水面也在微微的震动,比较清亮、浮泛、飘忽。

凤首箜篌在隋唐时期,用于天竺乐、骠国乐和高丽乐中。唐多德宗时,从骠国也传进了凤首箜篌。在唐代皇室乐中,箜篌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演奏中还是主要的乐器之一。

由于箜篌有数组弦,它不仅能演奏旋律,也能奏出和弦,在独奏或伴奏方面,都比较理想。

但是可惜的是,这件古老的乐器,从14世纪后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人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旁注]

《通典》唐代文学家杜佑所著,共200卷,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它记述唐代天宝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民族的专书。它对于历代典章制度,都详细地叙述了它们的源流,有时不但列入前人有关的议论,而且用说、议、评、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对后世文学和历史学有深渊影响。

乐府 我国古代的民歌音乐,他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后来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反映了古代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新唐书》作者是北宋的宋祁、欧阳修等人,是一部记载唐代的纪传体断代史书,是“二十四史”之一。全书共有225卷,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和《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

古筝 是古老的民族弦乐,属弹拨乐器。在汉族传统乐器中,古筝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的表现力,因此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结构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

李贺(790年~816年),唐代著名诗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

[阅读链接]

箜篌与我国传统乐器古筝比较类似,但它们在技术上的区别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便是是否需要戴假指甲。

弹古筝要戴假指甲,弹箜篌却不需要戴假指甲。这是因为箜篌的共鸣方式、置弦方式和筝不同,弹箜篌时手指触弦的角度也和弹筝不同,所以用裸指较小的力量拨弦就能达到足够的音量,再加上箜篌弦为竖直向,弹奏时常常要用指尖的左右侧面拨弦,戴上假指甲不会对此有什么帮助,反而有所妨碍。

因此弹箜篌像弹古琴一样不戴假指甲,而是用肉指和指甲直接触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