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耳动听——土类乐器

埙是我国最古老的土类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7000年的历史。埙是我国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6孔,也称“陶埙”,以陶制最为普通,也有石制和骨制等。

埙是我国古代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我国音乐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埙的起源与汉族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

到了秦汉以后,埙在我国的音乐历史上主要用于历代的宫廷音乐。在宫廷音乐中,埙分成颂埙和雅埙两种。颂埙形体较小,像个鸡蛋,音响稍高;雅埙形体较大,音响浑厚低沉,常常和一种用竹子做成的吹管乐器篪配合演奏。

陶埙的起源与不断完美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我国中原地区有一个小伙子叫做埙,他非常喜欢唱歌,也喜欢吹奏各种乐器。

有一天,埙在街上捡到一个破旧的陶壶,这个陶壶样式非常特别,埙便利用这个陶壶改造成了一件乐器。

埙非常喜欢这个乐器,他觉得这个乐器能抒发自己的情意。埙天天都要吹,凄婉缠绵的乐声飘呀飘,这如泣如诉的乐声。

后来,有一个漂亮姑娘叫做张小红,是张员外家的千金小姐。张小红听到了埙动人的乐声,被这悠扬婉转的乐声所感染,她喜欢上埙这个聪明的小伙子。

于是,张小红让父亲请来了这个叫埙的小伙子,张员外见这个小伙子相貌英俊却衣衫褴褛,他心中很不悦,很快叫人把他打发走了。

埙虽然见到了张小红,却被她父亲赶了出去。埙也很喜欢这个漂亮的姑娘,他日思夜想病倒了,口里叫着姑娘的名字离开了人世间。

据说,埙的心却变成了一颗红宝石,一位过路的匠人看见了这块晶莹剔透的红宝石和那个陶壶乐器,于是他就拾起红宝石,镶嵌在陶壶乐器上,将这件破旧的陶壶乐器打造成一个“心”形的饰物,然后摆在集市里卖。

后来,张小红路过集市,她看见这件乐器,马上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感,她想起了埙,于是就买了下来带回家里。

小红姑娘睹物生情,她又想起了埙,她很是伤心,禁不住落下泪来,姑娘的眼泪滴在红心宝石上,这件乐器被姑娘的泪水浸润了以后,忽然碎裂开来。

后来,人们得知了这个故事,为了纪念发明这个乐器的埙,便将它称为埙了。

埙是我国最古老的土类乐器,也是我国古代吹奏乐器之一。

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田猎工具。远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人们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后来人们觉得挺好玩,就拿来吹,于是这种石流星就慢慢地演变成了埙。

后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埙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

最早的埙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

埙上端有吹口,底部呈平面,侧壁开有音孔。埙经历了漫长阶段,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

原始社会的埙,器形多样,比如人们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掘的陶埙,呈椭圆形,只有吹孔,无音孔,约7000多年的历史。

还有陕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陶哨,其形略如橄榄,也只有一个吹孔,用细泥捏塑而成,是埙的原始形态之一,约6000多年历史。

到了夏商周时期,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后来,人们在甘肃玉门火烧沟出土的父系社会晚期的陶埙,有3个音孔,能吹4个音。

商代的埙比原始时期和夏代有了较大的发展,有陶制,石制和骨制的,以陶制最为常见,形体多为平底卵形。战国时期陶埙也为平底卵形,但也有其他形状的。

到了晚商时期,埙发展到5个音孔,能吹6个音。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经有6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5声音阶和7声音阶了。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6个音孔,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

到了春秋时代,以和为美曾经是一个重要的音乐审美观,“埙唱而篪和”,是儒家“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音乐上的集中反映。和是指内容舒缓平和,有助于教化,体现了当时的音乐审美观点,是声音谐和埙在这方面的音乐功能是显著的。

春秋时期人们认为:

埙具治后之德,圣人贵淹。于是,错凡银、借福勃。

这便说明了埙是一种中音吹奏乐器,因为它的音色古朴醇厚,同古人说话时惯用的高频调相比,显得格外柔润。所以,在我国先秦时期,埙特别受到当时人们的推崇和喜爱。

[旁注]

员外 古代指正品官员以外官员,全称为“员外郎”,也可以指地主豪绅。其实正品官员以外的官员,也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官制的改革,明代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它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富人肯花银子,他们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所以一些富豪都可以称为“员外”。

陶 在我国有上万年的历史,一般以一种易熔黏土制造。我国有“四大名陶”即:宜兴紫砂陶、钦州坭兴陶、重庆荣昌陶和云南建水陶,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当中,形成了各自稳定的特点。其中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举世无双,有壶、杯、碟、瓶、盆、文具雅玩、人物雕塑之类,其中的茶具为代表之作。

田猎 一项具有军事意义的生产活动,它并与祭祀有关。礼法规定,田猎不捕幼兽,不采鸟卵,不杀有孕之兽,不伤未长成的小兽,不破坏鸟巢。另外,围猎捕杀要围而不合,留有余地,不能一网打尽,斩草除根。这些礼法对于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是有积极意义的。

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为是在河南三门峡渑池仰韶地区被发现故被命名为仰韶文化,但仰韶文化的中心是陕西华山。仰韶文化以陕西华山为中心分布,东起山东,西至甘肃、青海,北到河套内蒙古长城一线,南抵江汉,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在陕西关中、陕北一带。仰韶文化的持续时间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

儒家 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作为我国古代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它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对我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发展的意识形态。

圣人 指被大众认为具有特别美德和神圣的人。在我国,古代圣明的君主帝王,及后世道德高尚儒学造诣高深者,才能被称为圣人。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严格来说,它是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阅读链接]

埙和埙的演奏,体现着我国传统的儒家礼教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埙与篪的组合是古人长期实践得出的一种最佳乐器组合形式。

由于埙篪合奏柔美而不乏高亢,深沉而不乏明亮,两种乐器一唱一和,互补互益,和谐统一,因此被后人比做兄弟和睦之意。

古诗道:“天之诱民,如埙如篪”,说的是上天诱导平民,犹如埙篪一样相和。埙篪之交也象征着我国古代文人的一种高尚、高贵的和纯洁、牢不可破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