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的实际运用
接受美学作为文艺研究和文学教学的一种新的方法论,近年来在西方的文学研究和高等学校的文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且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问世。这种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不少人用接受美学的观点和方法,对某些作家和作品的接受史、作用史作了专门的研究,有的考察了不同时代的读者(尤其是批评家)对某一作家或作品的不同理解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接受者是怎样对作家和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发生影响,发生怎样的影响的。还有的则分析、研究了某些在文学史上原来默默无闻的作家或作品忽然被发现,被接受并产生深远影响的背景和原因。如盖哈德·林克曼在《卡夫卡的崛起与时代意识》一书中,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出现的“卡夫卡热”出发,对卡夫卡的接受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卡夫卡由二战前一位鲜为人知的作家上升为一位对现代社会里的人的观念以及现代主义文学潮流发生巨大影响的“经典作家”,这恰恰是创作意识——体现在卡夫卡作品中的精神价值和美学质量——与接受意识——二战后普遍存在的生存危机感以及改变了的审美期待视野——共同作用的结果。前者为卡夫卡的接受提供了客观的对象和条件, 后者则为这种接受准备了主观的需要和可能。它说明,某些作品在思想和美学上的潜藏含义并不总是立即能为人们所认识,只有当读者的生活与审美期待视野以及“文学的进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达到一定高度时,这种潜能才会逐渐被发掘出来。在这部著作中,林克曼还通过大量统计数字论述了卡夫卡的作品所产生的不同社会效果以及不同类型和社会阶层的读者对作品的主题、人物形像和寓意的不同解释,分析了造成这种理解差异的客观社会原因和主观心理原因。
二、一些研究者分析了文学题材、主题和人物形像在各历史时期文学中的再现,研究了它们在含义上的变化以及不同时代的文学如何“改造”它们, 赋予它们以新的时代内容和意义而为自身服务的。这类研究著作很多,涉及的面也很广,研究对象大多出自古代神话、民间传说、《圣经》和古希腊、罗马文学。在此仅介绍一例。
在《历史主题的魅力》一书中,康拉德·贝尔拉赫对《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拉丁文中为尤利西斯或尤利斯)的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的不断再现作了详细的分析。他指出,每次再现并不是机械的重复,其内容和意义总是有所丰富,有所变化。奥德修斯这个形像在有的作品中作为正面人物,而在另一些作品中则作为反面人物出现。例如,在但丁的《神曲》中,他由于欺骗、狡诈和助人为恶而被打入地狱,永远遭受火的折磨;在德国自然主义作家盖哈德·豪普特曼的戏剧《奥德修斯之弓》里,他却成了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典范;爱尔兰小说家乔伊斯在《尤利西斯》里用奥德修斯漂泊海上十年的经历暗喻现代西方社会里孤独、彷徨、精神流浪的人生感受; 而法国作家让·季洛杜在戏剧《特洛伊战争不会爆发》中,运用奥德修斯的主题,通过颂扬人类的智慧鞭笞了民族偏见和狭隘的政治党派之争;德国作家汉斯·沙夫纳的小说《尤利西斯的幽灵》却借用奥德修斯在海上战胜各种土著居民的故事,讽刺、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征服、屠杀异民族的暴行。
三、接受美学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更迭,读者的文学期待视野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而这又会引起文学观念和审美判断标准的嬗变,这种变化必
然会反映在各时代的文学评价尺度中并通过文学创作得到体现。它表现为旧的形式、流派、风格和艺术技巧的死亡和淘汰,新的形式、流派、风格和技巧的产生和运用。按照这一观点,一些人研究了文学形式、流派、风格和表现手段演变的历史。通过分析不同时代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文学批评的倾向性,他们考察了各个时期的文学公众的期待视野以及这种视野变化、转移的情形,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各种流派、形式、风格、技巧和发生、发展、衰落的过程和原因,从而试图通过对“文学进化”过程的分析来揭示文学内部“新陈代谢”的规律。
四、接受美学不仅在文学的历史研究中,而且也在文学现状的研究中作为一种重要的方法受到文学工作者的重视。108 不少人运用这种方法对读者的阅读心理、读者群和阶层接受的状况以及所产生的社会反应、文学市场的变化等等作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得出了具有规律性的结论,从而为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文学出版界和销售业提供了直接可靠的信息和第一手资料。虽然有人认为这种调查应属于社会学的领域,但它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却为越来越多的文学研究者所采用。这一方法在德国被称为“经验法”,即通过民意测验、召开座谈会、讨论会,散发调查表格,进行实地采访和电话采访等形式就某一专题或某一作品广泛了解读者的看法,并用电子计算机将获得的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调查大致涉及以下方面:
-
关于阅读行为的调查。通过调查各种年龄、职业、文化水平、社会阶层的读者的阅读习惯、欣赏趣味和阅读心理,了解各种人对不同文学作品的需求、兴趣与好恶。
-
关于文学作品接受状况的调查。了解不同的读者(包括文学批评家和作家)对一部作品的评价、阅读感想以及对作品的内容、人物形像和艺术质量的看法。
-
关于文学社会效果的调查。分析一部作品在不同的读者、读者集团和阶层中产生的反应、影响以及所带来的后果。
-
关于文学市场的调查。通过了解各种文学作品销售状况和销售量的变化研究读者文学需求的动向,从而对读者“文学期待视野”的变化倾向和未来的需求动向作出预测。
五.在文学教学中的运用。接受美学作为一种方法论,不仅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用,而且在欧美各国越来越普遍地被引进到高等学校的文学教学中, 从而带来了教学工作的根本变革。传统的教学法把学生看作被动的接受者, 采用的大多是灌输式方法,而新的教学法把学生看成能动的读者,具有一定的创造力,教学的任务是最大限度地鼓励、启发他们进行创造性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1982 年,笔者曾在康士坦茨大学作过考察,听过姚斯的几节课。据我的观察,他采取了以下步骤:
-
准备阶段:当一个单元的新课开始时,教师首先介绍背景材料,提供参考书目,讲解作品中的难点,并就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点提出思考题。
-
阅读思考阶段:学生阅读作品和有关参考资料,准备发言
-
讨论阶段:学生分为小组对作品发表看法并展开讨论,然后选择几种较典刑的看法在全班作重点发言。
-
教师归纳、总结,并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认识作为参考提供给学生。
-
每一个学生写一篇书面小结作为作业。
新的教学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自己的才能,使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呆板僵滞,学生失去兴趣的弊病得以避免。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不仅使师生关系亲密融洽,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也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法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