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文本的基本结构
——不确定性与空白
伊瑟尔认为,文学作品文本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表现性语言”,这种语言包含了许多“不确定性”与“空白”(这一观点来自现象学文艺理论的代表人物罗曼·英加登,请参阅本书第二章)。以他之见, 这种不确定性和空白在文学作品本文中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并非作品的失误,而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性质所决定的。它们在接受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性,是沟通创作意识和接受意识的桥梁,是前者向后者转换的必不可少的“中间站”。不确定性和空白构成了文学作品本文的基本结构,这就是本文的所谓“召唤结构”。
文学作品的文本由于不确定性和空白的存在而产生一种“动力性”,吸引读者参与到本文所叙述的事件中去,并为他们提供理解和阐释的自由。在阅读活动中,读者必须赋予文本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以确定的含义,填补文本中的空白,恢复文本中被省略的逻辑联系,才能获得对文本形像连贯、完整的印象并把这种形像描绘得更加清晰、生动、细致,体现在文本中的创作意图也才能逐渐被“现实化”。在此过程中,读者由于无法把作品所表现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以及自身的经验完全对应起来,便不得不进一步作出反应并对二者进行反思,通过反思,文本于是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意义。“不确定性与空白提供了将文本与自身经验以及自身关于世界的观念联系起来的可能性, 它们能够使本文适应完全不同的读者倾向。文学作品的特点恰恰在于,它具有某种独特的平衡作用,始终在现实世界、读者的经验世界和作品虚构的世界之间来回摆动。因此,每一次阅读都是使文本的形像附着在产生于阅读过程中的意义之上的活动。”①
应当说,不仅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是填补作品文本中不确定性和空白的过程,而且电影和戏剧的导演和演员,音乐作品的演奏者也从事着同样的活动。任何一个电影和戏剧脚本,无论对环境和故事情节的描写多么细致, 人物刻划得多么鲜明生动,都只是一种“纲要式构造”,都会留下大量的未确定和空白之处,而这些未确定点和空白恰恰是导演和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前提条件,它们给导演和演员们提供了自由展示自身能力和天才的广阔空间,使他们能根据原作创造出具有不同艺术风格、充分体现各自个性的作品与形象。正是由于这种个性的风格,不同的导演即使执导同一脚本,演员扮演同一人物,其结果也存在着巨大差异,而这种差异不仅应归功于导演和演员,而且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原作为他们提供了相当大的自由创造的空间。
伊瑟尔认为,在阅读过程中,当读者下意识或无意识地填补本文中的不确定性与空白时,往往会面临各种可能性,而他必须在不同的可能性中作出
② 《鲁迅全集》,1958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第 1 卷,第 419 页。
适当的选择。因此,阅读活动实质上是在不确定性与空白提供的诸多可能性中进行连续不断的选择的过程。作为“动力结构”,不确定性和空白调动了读者的形象思维能力,动员了他的想象。阅读时,读者意识中会呈现出画面, 这种画面是流动的,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并体现出因果关系。伊瑟尔写道:“通过想象,我们创造出一种现实中不存在的图像,它只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中, 唯有我们自己才能‘看到’,因此,它带有我们个性的特征和主观的性质。”
①“想象中的画面组合成作品文本的意义形像,它并非文本所提供,而仅仅是
文本所激发的意识活动的产物。”①
伊瑟尔分析了为什么许多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和戏剧会使读过这些作品的观众感到失望的原因。在他看来,许多人之所以觉得根据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改编的电影和戏剧比原作逊色,其原因有以下四点:1.与读者意识中的画面相比,影片和戏剧中的画面具有完全确定的性质,读者由于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有一种完全被排斥在外的感觉;2.原作中存在的未确定和空白点在影片和戏剧中经过导演和演员的处理而得到填补,大部或全部消失,这种填补方式往往与读者填补的方式有差异或完全不同,而读者一般来说更“偏爱”自己的填补方式,觉得它更符合原作;3.影片和戏剧呈现的画面伴有音像等物理性质,而读者想象中的画面完全是观念性的“心灵虚像”。4.将原作改编成电影和戏剧时,编剧和导演由于篇幅和舞台的限制,会舍弃原作的一些情节和场面,但这种场面和细节在读者看来也许是十分重要,不能省略的。在这种情况下,读者会觉得影片或戏剧比原作贪乏。反之,影片和戏剧编导所着力表现的场面和细节在读者看来也许是并不重要或可以省略的。这时,他们会认为改编后的作品过于繁琐、拖沓。
当然,伊瑟尔也指出:“不确定性与空白并不是文本中不存在的、可以由读者根据个人需要任意填补的东西,而是文本的内在结构中通过某些描写方式省略掉的东西。它们虽然要由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去填补,但填补的方式必须为文本自身的规定性所制约。”①在接受过程中,文本意向的规定性与它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和空白之间有一种相互调节、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前者约束着读者能动的想象力,使其不至于脱离文本的意向,而后者则激发着这种想象,使其得到充分发挥。只有当读者的想象充分展开,文本的质量才能被发掘出来,它的意向也才能实现并“华彩化”。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填补不确定性与空白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伊瑟尔确信,在提供足够的理解信息的前提下,一部文学作品的文本所包含的不确定性与空白愈多,读者便愈是会深入地参与作品潜在意向的实现和意义的构成。倘若一部作品文本中的不确定性和空白太少,它就会面临使读者厌烦的危险。在阅读中,读者将由于遇到越来越多的确定性而被剥夺想象的自由,这无疑会使他们丧失阅读的兴趣。这样的作品决不能吸引读者, 不能称之为好的艺术作品,甚至不能称之为艺术作品。因此,“文学作品文本中的不确定性与空白是产生作用的基本条件和出发点。”②看一部作品不应当看它说出了什么,而首先要看它没有说出什么,正是在一部作品意味深长
① 伊瑟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1976 年康士坦茨,第 187、 203 页。
① 伊瑟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1976 年康士坦茨,第 187、203 页。
① 伊瑟尔《在批评的光圈下》,《接受美学》第 326 页。
② 伊瑟尔《阅读过程:现象学分析》,康士坦茨 1978 年,第 148。265 页。
的沉默中,在它的不确定性与空白之中,蕴藏着它的意义与审美潜能。“作家切不可把作品的意向过于明确地表达出来,而应当在文本中为读者留下思考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只有这样,阅读活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享受。”
在这里,伊瑟尔提出了一种新的衡量文艺作品艺术质量的尺度。他要求作家艺术家充分估计接受者的理解和审美能力,在作品中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吸引他们参与作品的艺术创造,这是很有见地的。其实,接受者愈是深入地介入作品,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作品的创作意图就愈是能在阅读过程中得到贯彻,作品对读者产生的影响、获得的社会和审美效果便愈是强烈。
在创作过程中,作家应当运用巧妙的技术手段在作品的文本中创造适当的不确定性和空白来调动接受者的想象力。伊瑟尔列举了几种最普通的手段:1、制造悬念的手法。这种技巧往往出现在小说和戏剧的结构和布局之中。当情节发展到紧张、有趣或即将出现剧烈冲突时,作者突然中断叙述,让新的线索展开或新的人物出场,以引起读者和观众的悬念,迫使他们思考已知情节与新的发展线索、已出场的人物与新出现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猜测故事的发展与矛盾的解决办法。悬念技巧的作用在于,引起观赏者的强烈期待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2、在情节中插入作者的议论以调动读者的判断力。在许多作品中,作者的议论并非从一种既定的、始终如一的立场去解释故事,而仅仅是单纯的假设。这种假设向读者提供各种判断的可能性, 以便他们从中作出选择。这将引起他们进一步的反应,或使他们震惊,或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作品中许多可能被忽略的方面于是被揭示出来,作品的潜在意图也将充分地得到现实化。3、象征和寓意手法。这种技巧把要表达的意图寄寓于某种意味深长的形象之中,通过朦胧、含蓄的暗示激发读者的想象, 从而使他们产生广泛的联想。在这种联想之中,作品将获得更为深刻而丰富的含义。4、蒙太奇和拼接技巧。通过对故事的各个片断、各条线索、各种场面的拼接,省去其间的直线性的因果联系而创造出强烈的戏剧性效果。此外, 还有时空颠倒、多层次、多线条、多视角的手法等等。伊瑟尔认为:“一些现代文学技巧的运用使读者在接受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更加突出。阅读不再是被动的感知,而成为一种参与创造的积极活动。这种读者角色的转变是文学艺术划时代的进步,应当归功于作品本文中不确定性与空白的增加。”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