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糕和饮菊花酒形成定制

农历九月初九吃重阳糕的习俗在东晋也大为流传。重阳糕之文化意义着重在“糕”字上,即借此谐音以及制糕之各种佐料的谐音,表现呈祥纳福的祝吉之意。在民间,九月吃糕还有驱邪除妖之意。

到南朝时,重阳糕多用米粉、果料等做原料,制法因地而异,主要有烙、蒸两种,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夹馅并印双羊,取“重阳”的意思。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人人爱吃。

重阳节吃重阳糕也有在九月黍谷成熟时,蒸做糕点一类的食品祭祀先人并荐神尝新之义。

南北朝时民间有童谣称:

七月刈禾伤早,九月吃糕正好。

可见九月吃糕的习俗由来已久,只是到了南北朝时,随着重阳节习俗的流行才演变为该节日的专有食品。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或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

细花糕有三层、两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

最简单的重阳糕,只是在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即可。

而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的意思。

有诗描述重阳糕的制作:

篝火鸣机夜作忙,织工一饮登高酒。

依然风雨古重阳,蒸出枣糕满店香。

在当时的陕北一带的民间,重阳糕还有“花糕”、“要糕”、“曲连”等不同的名称。

糕一般是圆形或椭圆形,由底向上三至五层乃至七层,逐渐升高。糕者谐音高,步步高升之意。每层周围都涂制花朵,糕顶更是百花盛开,争奇斗艳。这样的花馍就叫做“花糕”。

“曲连”是烙制成的糕,花样多,如玉环、镰刀、斧头等,曲曲弯弯连接在一起,所以叫做曲连。花糕和曲连的送法,首先是一个大型的花糕或曲连,再配带几个小花糕或小曲连。送双不送单,一般有一个儿女的,送2至4个小花糕或曲连。有两个儿女的,送4至8个小花糕或曲连。

小花糕名为“要糕”,是送给小孩玩耍的食品。如果是新出嫁的女儿,在未生下儿女以前,一般只送大花糕,而不送“要糕”。

魏晋以后,重阳节的习俗有了很大发展。东晋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写道:

九月初九佩茱萸,饮菊花酒令人长寿。相传自古,莫知其由。

可见,当时的人们在重阳节就普遍有了佩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了。菊花酒在上古时期就被认为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重阳节喝菊花酒习俗的起源,一说是起于上古,由杜康创造,另一说是起于汉初,源自宫廷。但不论何种说法,将菊花和酒紧密联系,并赋予文化内涵、影响深远的是晋代的陶渊明,那时候就有了酿造菊花酒的记载,《西京杂记》载称:

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初九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梁简文帝司马昱的《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襦”之句,也是介绍采菊酿酒的方法的。

后来的菊花酒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酒,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有枸杞菊花酒,花糕菊花酒,还有白菊花酒等。

菊花酒还有养生延年的作用。《西京杂记》还记载,汉高祖时,宫中:

九月初九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可见早在西汉初期,人们就发现了菊花酒有养生延年功效。

到了东晋时,由于当时道教盛行,人们把寻求长寿、永生当做风尚。当时的道教名家、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

到了陶渊明时,更是在《九日闲居》诗中提到:

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

后来,南朝梁关均撰写的《续齐谐记》中记载了菊花酒的妙用:

九月初九……,饮菊酒,祸可消。

《荆楚岁时记》载称:

九月初九,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

可见此时已正式把饮菊花酒作为庆祝重阳节的必备习俗。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

菊花也叫黄花、九花、长寿花、延龄客,属菊科,品种繁多。菊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它秀美多姿,虽然不以娇艳姿色取媚,却以素雅坚贞取胜。

人们爱它的清秀神韵,更爱它那凌霜盛开的一身傲骨。菊花更是长寿之花,人们更爱她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的强盛生命力。

每年农历九月,正是赏菊好时节。因为菊花与重阳关系密切,因此重阳节又称菊花节,而农历九月又叫菊月。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阳节赏菊的习俗,相传始于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陶渊明,他一生酷爱菊花,以菊为伴,号称“菊友”,被人们奉为“九月花神”。

陶渊明种菊,既食用又观赏。每逢秋日,当菊花盛开的时候,附近的乡亲、远处的朋友,常到他家做客赏菊。他就摊煎饼、烧菊花茶款待亲朋,大家走时采菊相送:

今日送走西方客,明日又迎东方朋。

来赏菊的人们川流不息,常使他不能按时去田园耕作。他常想,要是能让菊花一日开,客人一天来,那该多好啊!

后来,他灌园浇菊时,自语祝愿道:

菊花如我心,九月初九开;

客人知我意,重阳一日来。

说来奇怪,到农历九月初九那天,含苞欲放的菊花真的争奇斗艳地一齐盛开了,客人们也都在那天来了。亲朋诗友笑逐颜开,望着五彩缤纷、芳香四溢的满园菊花,吟诗作词,令人心醉,都夸菊有情,不负陶公心。亲朋好友相约,年年重阳一日来赏菊,重阳赏菊的习俗便由此形成。

有关陶渊明还有一段“白衣送酒”的佳话。

说是有一年重阳节,陶渊明在东篱下赏菊,抚琴吟唱,忽而酒兴大发。由于没有备酒过节,他只好漫步菊丛,采摘了一大束菊花,坐在屋旁惆怅。

就在这时,他看见一个白衣使者向他走来,一问才知此人是江州刺史王弘派来送酒的。王弘喜欢结交天下名士,曾多次给陶渊明送酒。

陶渊明大喜,立即开坛畅饮,酒酣而诗兴起,吟出了《九月闲居》这一首名诗,“白衣送酒”遂成千古佳话。

[旁注]

童谣 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许多童谣都是根据古代仪式中的惯用语逐渐加工流传而来,或是以较晚一些的历史事件为题材加工而成。

杜康 相传为夏代第五位国君,母亲为有仍氏人。杜康是我国粮食酿酒的鼻祖,后作为美酒代称。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

葛洪(284年~364年),东晋著名的道教领袖、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著有《神仙传》、《抱朴子》、《肘后备急方》、《西京杂记》等。

《续齐谐记》属志怪小说集,南朝梁吴均撰。此前,刘宋东阳无疑有《齐谐记》7卷,已佚。吴均续作1卷,《隋书·经籍志》著录。后世传本只有17条,所记故事多为怪异之事,但文辞优美,书中不少故事曾广为流传。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字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刺史 古代职官,汉武帝时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巡行郡县,分全国为13部,各置部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王莽称帝时期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阅读链接]

居住在我国南方的彝族、白族、侗族、畲族、布依族、土家族和仫佬族等少数民族同胞也有在农历九月初九过节,并吃糕饼一类黏性食品的习惯,但是由于地域和文化的不同,各个民族相关的风俗、风物和传说却各有不同,并有不同的特色。

如在贵州锦屏、剑河和天柱一带生活的侗族人民,过重阳节的时候都要打糯米粑来吃。而在湘西土家族的节日打糯米粑,则有辟恶禳灾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