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菊花文化的极盛发展
重阳习俗虽然世代相传,却并非一成不变,世异时移,一代人有一代人所面临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社会生活,重阳习俗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和变通。
直至宋代,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文化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城市里的各种过节习俗也繁盛一时。
当时的主要城市如汴梁、洛阳、苏州、杭州等,商业店铺比比皆是,主要有食店、酒肆、茶坊、肉铺、鱼行、米铺、药店等。
到了重阳节,各行行业都有自己的习俗惯制,也有精明的商家把节日形成的“节日经济”作为自己的经营绝招。
在京师汴梁,由于受城市地貌的限制,人们在过重阳节时,首先想到的是菊花。重阳赏菊之风盛行,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当时无论皇室贵戚还是文人士子、小民百姓,都要赏玩菊花。文人士子们还要举办社交宴乐性的菊花会,赏菊吟诗。其中,规模最大,人气最盛的当数宫廷的赏菊活动:
禁中例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于庆瑞殿分列万菊,灿然眩眼,且点菊灯,略如元夕。
从北宋起,菊花才成为民间百姓玩赏的对象,在都城汴梁培植和玩赏菊花的也很普遍,并且开始运用“嫁接”之术培育菊花,因而菊花的品种越来越多。
宋朝栽培菊花更盛,随着培养及选择技术的提高,菊花由室外露地栽培发展到盆栽,并能用其他植物作砧木嫁接菊花,菊花品种也大量增加,这是从药用转为园林观赏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不少菊花专书和菊谱。
在此期间的菊谱,对所栽的品种即以花色归类,并对花形也有较详细的记载。刘蒙的《菊谱》是最早记载观赏菊花的一本专著,记有菊花品种26个。
范成大的菊谱中记载有35个品种,其中的“合蝉”、“红二色”是管瓣出现的最早记载。其后,花色又出现了绿色的“绿芙蓉”和黑色的“墨菊”。
在栽培上对菊花的整形摘心、养护管理和利用种子繁殖获得新品种等都有了进一步的经验。在《致富广集五记》记载:
临安园子,每至重九,各出奇花比胜,谓之开菊会。
据《乾淳岁时记》记载,当时南宋杭州宫里到了重阳节都要摆列出来千万盆菊花,供人玩赏,晚上还要点菊花灯,其热闹情况有如元宵灯节一样。
《杭州府志》中记载:
临安有花市,菊花时制为花塔。
可见南宋时的首都临安,即杭州,有了花市、花会。流传至今的菊花会是在南宋时杭州开始的。
宋末史铸的《百菊集谱》列举了洛阳、苏州等地菊花品种160多个,系汇辑各家专谱,加上本人新谱及有关故事、诗文等而成,搜罗广博,厨为壮观,堪称集当时菊谱之大成。
南宋以后,艺菊中心转至江南的苏、杭一带。如范成大在苏州附近辟置范村艺菊,当地花师傅善于对菊花进行整形、修剪,可做到一株上开数十朵菊花,足见当时技艺之高。南宋都城杭州是当时的艺菊中心,如菊花会、菊花山、大立菊及菊塔等,都是当时在杭州开始出现的。
据载,当时的洛阳是培养菊花最早的一个城市,刘丛泉《菊谱》里就说洛阳风俗喜欢养花,菊花的品类也比其他地方多。
大文学家苏东坡在他的《东坡杂记》里也说菊花的品种很多,从农历八月起一直开到十月,洛阳人善于嫁接花,每年都有新的菊花品种出现。
南宋以后,宋朝的政治文化中心逐渐南移,苏州、杭州一带培养的菊花也渐渐有名。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范村菊谱》里就说到苏州花匠善于修剪菊花,使得一根上出几十朵花,团团的像车盖或熏笼一样,由于花匠的用心培植,常常变出新种来,他在一人家看到70种菊花,他自己只搜集到36种。南宋词人史正志在《菊谱》说,他在苏州看到27种菊花。
当时开封民间的菊花,最著名的有许多品种,如《东京梦华录》记载:
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酒家皆以菊花缚成洞户。
南宋末年,富商大贾和官吏们私人培养菊花的更多,刘克庄说福建建阳一个姓马富人养了100种菊花。
由于宋代菊花的繁荣,重阳咏菊词也可谓汗牛充栋,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在《九日赠梅圣俞瑟姬歌》说:
不肯那钱买珠翠,任教堆插阶前菊。
大词人苏轼在《次韵苏伯固主薄重九》诗中说:
髫垂不嫌黄菊满,手香新喜绿橙槎。
南宋诗人杨万里却对开在山坡荒地上的簇族“野菊”情有独钟: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一代女词人李清照的重九《醉花阴》最有韵味:
薄雾浓云愁永昼,端老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是这些文人们借菊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借物抒怀,假物言志,而使菊花这种原本平凡的植物,具有了另一番神韵,增添了人情味的色彩。正是由于文人们赋于菊花以崇高的象征意义,从而使菊花的身价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菊花的兴盛,文化的繁荣,也影响到了民间传说的流行。那时有一个有关菊花的美丽传说。
有一个善良的农夫叫阿牛,7岁时就没了父亲,依靠双目失明的母亲纺织度日。为治好母亲的眼睛,阿牛一边做工,一边起早摸黑开荒种菜。也不知吃了多少药,母亲的眼病仍不见好转。
有一天夜里,阿牛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姑娘告诉他说:“九月初九重阳节,到运河西边的天花荡中,寻有一株白色的菊花,用花瓣煎汤给你母亲吃,就能治好她的眼病。”
终于等到了重阳节,阿牛一大早就出发去天花荡寻找白菊花。找啊找,阿牛发现天花荡里只有黄菊花,就是找不到白菊花。
一直找到下午时,阿牛才在一个小土墩旁的草丛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这株白菊花长得很特别,一梗九分枝,眼前只开一朵花,其余八朵含苞待放。阿牛将这株白菊花连根带土挖了回来,移种在自家屋旁。
过了几天,白菊花的八朵花朵相继绽开,又香又好看。阿牛每天采下一朵白菊煎汤给母亲服用。当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后,阿牛母亲的眼睛便复明了。
后来,姑娘又出现在阿牛的梦里,告诉阿牛她是天上的菊花仙子,因为被阿牛的孝心所感动,所以才托梦给阿牛。接着菊花仙子念道:
三月四平头,五月水淋头,六月甩料头,七八捂墩头,九月滚绣球。
菊花仙子刚刚念完这句话就不见了。阿牛回到屋里仔细想菊花仙子的《种菊谣》,终于悟出了其中意思,菊花仙子是说种白菊要在农历三月移植,四月掐头,五月多浇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护好根,这样九月就能开出绣球状的菊花。
阿牛根据菊花仙子的指点去做了,第二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便开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后来阿牛将种菊的技能教给了村上的穷百姓,这一带种白菊花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旁注]
汴梁 位于河南省中部偏东,地处中华民族历史发源地、我国文化摇篮的黄河南岸,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是北宋时的国都,简称汴,是我国的七大古都之一,后来改称为开封市。
菊谱 菊花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随着菊花品种的不断丰富发展,历代的艺菊专著相继问世,文人墨客以菊为对象吟诗作赋的作品也屡见不鲜。至清代,菊书、菊谱如雨后春笋,其中清弘皎的《菊谱》即诸多艺菊专著之一。
《乾淳岁时记》记载南宋以后杭州民情风俗的著作,作者为南宋末年的文学家周密。周密字公谨,号草窗,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志雅堂要杂钞》等杂著数十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南宋诗人。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主持编纂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醉花阴》词牌名。全词52字,前后片各三仄韵。第三句用平脚不入韵,其余第一、四、五句用韵。前后片第二句五言句,前人有的用上二下三句式,有的用上一下四句式,还有的前后片分别用以上两种不同的句式,因此,此句形式可以灵活使用。
[阅读链接]
因为阿牛是农历九月初九找到这株白菊花的,所以后来人们就将九月九称作菊花节,并形成了赏菊花、吃菊花茶、饮菊花酒等风俗。
除了观赏,菊花还颇具实用价值。首先是菊花能入药。据古籍记载,菊花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
如在白菊花中加些茶叶,泡制菊花茶,能疗效干、火旺、目涩,或由风、寒、湿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的疾病,对眩晕、头痛、耳鸣也具有防治作用。
其次菊花能用来泡茶。用菊花泡制的菊花茶更是宁神静气的天然药方,能够明目清肝,清热解毒,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此外,当时人们还用菊花装枕头,可以去头风、明眼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