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定名和登高的盛行
直至魏晋,登高作为一项每年必备的活动,日期已专定在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名称也开始在历史记载中出现,魏文帝曹丕曾经给他的好朋友钟繇写了一封谈菊花的信《九日与钟繇书》,信中写道: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初九。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从曹丕这段话里,可看出时人不但知道重阳节,而且认为重阳是重九,是“宜长于久”。“九九”与“久久”同音,含“久久长寿”之意。
曹丕还在信中说,派人送给钟繇一束菊花,因为在秋天万木凋谢的时节,只有菊花绚丽多姿,茂盛地生长,可见它有些天地的真气,是人可以延年益寿的好东西,因此送来供他研究长生的道理。
晋代名医陶弘景也赞成人们吃菊花。并说:真菊花味甜,假菊花味苦。
曹丕在信中确认了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名称的由来“俗嘉其名”,并写出了重阳节的最重要的习俗登高在当时已经相当普遍。
我国古代专门记录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集《荆楚岁时记》说,当时的农历九月初九,士农工商各行业的人都到郊外登高,设宴饮酒。
东晋诗人谢灵运为了登高的方便,还自制了一种前后装有铁齿的木屐,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人称“谢公屐”。
在晋朝时,有一年过重阳节,大将军桓温照例率领幕僚到湖北江陵的龙山登高,饮酒赏菊吃九黄饼,他的参军、东晋名士、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也在其中。
龙山又称八岭山,因其山势蜿蜒宛若游龙而得名。正在众人畅饮的时候,一阵山风吹来,吹落了孟嘉头上戴的帽子,他却浑然不知,依然风度翩翩。
桓温凑趣命幕僚作文戏弄孟嘉。恒温当时曾吟诗:
今朝龙山行,苍天眼为凭。
参军落乌沙,不关大将军。
谁知孟嘉不假思索,即席对答,出口成章,孟嘉也回吟了一首:
今朝龙山饮,玉液醉人心。
秋菊遍地是,乌壳值几斤?
在座的人无不惊佩孟嘉才思敏捷和气质不凡。于是,孟嘉被视为气度宽宏、风流倜傥、潇洒儒雅之士。从此“龙山落帽”的故事随即成为“登高寻故事,载酒访幽人”的重阳佳话而广泛流传,龙山上的落帽台也随之名扬天下。
落帽台是龙山的制高点,站在落帽台台上极目远眺,一面是连绵起伏的八岭山,一面是一马平川的农田以及泛着粼粼波光的湖水,这是登高赏景的极佳之处。
正因为如此,东晋以后,几乎所有到荆州的文人墨客、谪官过客,都要登临其上,吟诗作赋,使得落帽台一时声名鹊起。
每年的重阳节,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风霜高洁,宜登高望远,赏菊赋诗,故又叫登高节。
这一天登高的人们,呼朋唤友,观赏红叶野花之余,聚餐畅饮,吟诗作赋,其乐融融。登高远望,风清云淡,天高气爽,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在陕西关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有一天天快黑了,这家主人看到一个算卦先生还没有找到住处,就把他领到自己家里,让算卦先生睡在炕上,而自己的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
第二天天刚亮,庄户人又让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的饭菜,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走之前,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随后叮咛他说:
到了九月九,全家高处走。
庄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亏心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心里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烦。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权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
到了九月初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
就在庄户人一家离开不久,半山腰里突然冒出一股泉水,把整个一条山沟都泡了。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农历九月初九,扶老携幼去登高。如果是居住在平原地区的百姓,附近无山可登,就在自制的米粉糕点上插上一面彩色的小三角旗,以示登高(糕),有辟邪之意。习俗相传,就成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
[旁注]
曹丕(187年~226年),三国曹操之子,曹魏的开国皇帝,擅长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陶弘景 南朝梁时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陶弘景在医药、炼丹、天文历算、地理、兵学、铸剑、经学、文学艺术、道教仪典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
《荆楚岁时记》记录古代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集。由南北朝梁朝时期的宗懔撰,全书凡37篇,记载了自元旦至除夕的24节令和时俗。其中如门神、彩蛋画、土牛、木版年画等民间工艺美术,仍然在城乡和少数民族地区流传。
孟嘉 字万年,东晋时著名文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外祖父。最有名的故事是“龙山落帽”,它成了一个历史典故,流传不衰。
关中 又叫关中平原,指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又称关中盆地,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号称“八百里秦川”,是中华文明摇篮。
[阅读链接]
菊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也是开封、太原市花,在我国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菊花约在明末清初传入其他国家。
我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历代的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因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艺菊经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名谱佳作,并将源远流长。
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及文化中,就将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而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则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