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陕地区骑射尊师吃长寿面
有一首陕西民歌这样唱道:
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
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
重阳节在陕北正值收割的季节,白天里人们一整天的收割、打场,夜幕降临,月上树梢,家人们就三三两两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谈天说地,一直等到月上三竿,甚至雄鸡报晓才回家。
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辟邪。陕西西安或附近的人过重阳节登高的首选非大雁塔莫属,此塔是旧时长安第一高塔,乘兴登顶,能够一览长安城及郊区风光。
登大雁塔的习俗在唐代就很盛行,以后沿袭成风。也有借重阳节之机出游的,西安附近的白鹿原、神禾原、少陵原等地,都是首选之地。
尤其是位于长安城东南方向的乐游原,更是因李商隐的《乐游原》一诗而出名,人们来来往往,竞相攀高之处。李商隐在《乐游原》诗中写道: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每逢重阳节,唐代长安人携酒扶杖,联袂出城,登大雁塔眺远,吟诗弄墨。如诗人岑参登大雁塔后就写了一首诗说道: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官。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月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在陕西,重阳节人们一般喝茱萸酒或菊花酒,炒菜待客。主食吃臊子面、花糕馍。讲究的人家还做好多菜,摆宴席,隆重过节。
陕西南部的佛坪一带,每逢重阳有食糍粑的习俗,或用新收玉米磨成糨糊,放进核桃仁蒸成玉米浆巴馍,调蜂蜜食之。
咸阳长武一带,重阳节有蒸枣糕、包粽子馈赠亲友的习俗。
陕北吴堡、横山一带在重阳节时,农家多食“枣糕”,又叫“自糕”,以软米、红枣制作,不用油炸。
在民间,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天刚亮,父母会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也有把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而重阳糕不仅只供自家食用,还用于馈送亲朋好友,称“送糕”,或者又要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
在陕西岐山、凤翔一带,重阳节吃长寿面是个老习俗。宝鸡人虽天天吃面,但这一天的面要格外讲究些,面要揉得光,面条要切得细且长,浇上热汤,首先端一碗给家中的老人和长者。
老人们“哧溜”一碗细细长长的面条,似乎就从心理上满足了自己长长久久的长寿意愿。
端碗长寿面只是晚辈祈愿长辈长寿最平实的一种表达方式,西府人表达“孝”的方式也像一碗面一样朴实。在西府地区很少树立像“二十四孝”之类的典型,因为,西府人认为尊重老人、孝敬双亲是普遍现象,是一个人基本的品格,当人人都是典型的时候,就不需要树立典型了。
要是谁家年轻人不孝敬老人、虐待老人会被亲友耻笑和斥责,大家在交往中也会对不孝者避而远之,而特别孝顺的年轻人就会受到尊敬和赞赏,可见,西府人把“孝道”视为评定一个人品格的重要元素。
重阳庙会时,人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家里的老人、长辈采买过冬的衣物。也要买一些蜜酒、山茱萸酒等,还会带回去一些敬谢神灵、驱魔辟邪的祭祀器物。
在农历九月初九,人们身上要挂一包茱萸叶,出去采菊花。家家户户要制作九层重阳花糕,上插两只面羊,取谐音“阳”之意,或插刚刚采回来的茱萸或菊花。吃饭的时候要为老人炸油糕,取“尤高”之意。
在晋南的皇城村更是要连唱5天大戏,而戏的内容均为敬老、尊老之内容,如“杀狗劝妻”等,极具地方特色。
此外,当地还有此日占冬雪之俗,对村民来讲,此日喜雨忌晴,据说此日有雨,冬必多雪,有谚语:
重阳不下看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干。
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农历九月初九登高的传统习惯。到了重阳节,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一直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句。
晋北地区则登高习俗淡薄,农历九月初九,年轻人常常去打兔子或山鸡,属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骑马练射的遗风。也有逢节相邀结伴,携带佳肴,欣然出游。登高环视,天高气爽,云淡山清,枝头硕果,田园禾熟,往往陶醉忘返。
万荣县传统在稷王山举行庙会。赶会的人,都以登高为乐事。
山西还有重阳节尊师的习俗。到了农历九月初九,各村由学董牵头,组织村民杀一只羊做饭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时商讨本村下一年的教书事宜,或继续留聘,或另请高明。
乡宁县这天学校一般要放假,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登山活动。家长们往往要乘兴观看,一块攀缘。都以登高作为一件乐事。
赏菊也是重阳节的一项传统活动。金秋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古人在赏菊之时,还习惯痛饮菊花酒。后来,不少人仍喜欢在这天饮菊花酒。多数是在酒中泡点干菊花。晋北一些地方,饮酒喜在门外,称为辞青,意喻告别秋天。
城市在农历九月初九前后,习惯举办菊花展览,万人空巷,齐睹胜景。山西民间却习惯采一朵野菊花,插在头顶或戴在胸前。
在饮食上,山西农历九月初九吃枣糕,取意早日升高。晋东南地区及五台县等地,习惯吃寿面。晋南地区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谚,意思是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改善生活。
[旁注]
诗 是为吟咏言志的文学题材与表现形式,诗的题材繁多,一般分为古体诗和新体诗,如四言、五言、七言、五律、七律、乐府、趣味诗、抒情诗、朦胧诗等。诗的创作一般要求押韵,对仗和符合起、承、转、合的基本要求。
二十四孝 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由历代24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我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
乾坤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是八卦中的两爻,乾坤,一般代表天地,阴阳。之后,经过后世的发展,逐步衍生为阴阳、男女、国家等。
[阅读链接]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这一天,山西阳城的皇城村与头南村、润城镇的上伏村仍保留着两镇三村同时举行“九九重阳庙会”的习俗。
在重阳节时,各家各户要向老人敬酒祝拜、看望问候、尽孝献爱。尤其是皇城村,自古就有九月九过重阳的传统习俗,至明、清两代,九九重阳祭祖敬老、登高望远、赏菊饮酒、吟诗唱词,蔚然成风。
重阳节当天的中午饭也很讲究,一桌饭菜荤素相间,软硬俱佳,几盘几碟均有规矩,其中糯米柿饼、红豆甜饭是必不可少的。
儿女专门为老人炸油角,馅分素荤两种。角内包括各种菜,为咸味,取“啥都有”之意。角内包各种豆类如红豆、小豆等,煮熟后与柿子、柿饼或枣和成泥状,为甜味,也取“啥都有”之意。
出嫁的女儿要给母亲、父亲送油角、油炸糕,还要给父亲送一双棉鞋、一双布袜,给母亲送一条香帕或做个卧兔。并定下九月初七一直至十一共5天内各家为老人应做的饭食菜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