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酒成为百姓喜爱的佳酿

传说在很久以前,八仙中的何仙姑从东海云游归来,回到蓬莱洞府,向其他七位仙人说起在东海之滨的河阳市吃过一种菊花酒,味道好得就像天上瑶池的仙酒一样,当地老百姓都喜欢喝,说是喝了能延年益寿。

铁拐李听得直流口水,张果老听得摇头晃脑,蓝采和好像闻到了酒香,坐立不安,吕洞宾更是心急,说是马上到那里去尝尝。众仙人个个赞成。于是,八仙变成平民模样,腾云驾雾到了河阳市。

他们一行来到东门,只见酒坊林立,香气扑鼻。这时正是秋天,菊花盛开,红、黄、紫、白,煞是好看。抬眼望去,只见河阳桥边,有一座酒楼,名“景阳楼”,店里生意兴隆,楼上楼下,座无虚席。

铁拐李一进店就问:“店家,可有菊花酒?”

店小二连连点头,说:“老伯,酒菜都有,就是没有空座位了,能不能请稍等一会?”

铁拐李说:“我们四海为家,只要有好酒好菜,哪儿都可以喝。来来来,先倒一甏酒来!”

店小二一看,铁拐李手里拿着一只装酒的葫芦,心想,这么一只小葫芦,能装一甏酒?就问:“一甏酒能装得下吗?”

何仙姑笑笑说:“装不下就归你,装得下尽管装,说吧,一葫芦要多少钱?”

店小二盘算着,装满了也不过两三斤,5个铜钱一斤也差不多了,保险一点,稍微多要点吧!就说:“20个铜钱!”说罢,两人抬起一甏酒,倒进漏斗朝葫芦里灌。

哪里知道,一甏酒倒光了,还不见满,店小二就知道这是个宝葫芦,再看看这8个客人,个个仙风道骨,晓得遇到了异人,连忙说:“老伯伯,难得各位仙人来小店品尝菊花酒,请也请不到,这酒钱我就不收了。”

何仙姑只是笑笑,早把一块银子放在柜台上。又买了几样素食,8个人就过了河阳桥、唤英台,走到文峰塔下,席地而坐。

何仙姑想,这样坐着饮酒,弯腰曲背,多不舒服呀!一摸自己袋里,还有几块在游东海时拣到的小石头子儿,摸出一块较大一点儿的,朝地上一放,说声“大”!

霎时,这块石头就变成了一张可以让8人围坐的石桌。何仙姑又接着用8块小石头变成了8张石凳。于是,8个人就围着石桌坐下,兴高采烈地喝起菊花酒来。直到酒醉八九分,才腾云回蓬莱洞府。

哪晓得,铁拐李把酒葫芦挂倒了,路过崂山时,他醉醺醺的一晃,把葫芦里的剩酒全倒在崂山上,因此,崂山的泉水也成了酿酒的好泉水。

直至宋代,饮菊花酒不再是达官贵人的特权,而是平民百姓喜爱的佳酿了。由于有了菊花酒,重阳节的内容愈发丰富多彩,并充满了情趣。

那时的人们仍把菊花酒视为节令饮品。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王十朋在《梅溪后集》卷七《九日》诗中写道:

呼儿满酌黄花酒,为子深倾锦石杯。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重九独坐玉麟堂》诗中也说:

年年客路黄花酒,日日乡心白雁诗。

南宋将领韩琦也在《菊觞》诗中说到了菊花酒:

九日陪嘉客,金英泛酒船。……坐中宜醉挹,仙录载延年。

据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有一次病倒了,就饮用菊花酒,结果饮酒后病除,于是他写诗赞道:

菊得霜乃荣,唯与凡草殊。

我病得霜健,每却童子服。

岂与菊同性,故能老不枯。

后来,重阳节饮菊花酒的热度有所减退,但菊花酒的酝酿范围却在扩大,人们更愿意把菊花酒当做酒类中的一个重要品种而推向社会,喜爱这种酒的人可以在一年四季随意取饮。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周必大在《泛舟游山录》中曾记载他在旅游途中的趣事:

富文送菊酒与骨肉,小酌于南楼。

这里提到的菊花酒已经不是节令饮品了。北宋时期,河阳南小莲塘北岸,有座茅草房子做成的酒店,门面不大却生意盈门。店家王二酿得一手上等菊花酒,连千年老店景阳楼也佩服他几分。

这天,正值中秋佳节,店里人头攒动,生意兴隆。王二正忙得不可开交,忽然,店里来了个讨饭的老婆婆,这老婆婆虽然衣衫破旧,老态龙钟,却道骨仙风,目含灵气。王二正打算招呼伙计打发点饭食,这老婆婆却开口要喝酒。

王二心想,正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店里的酒已经卖完,连顾客还不够卖,哪还有酒给你喝,但他心地好,还是和颜悦色地说:“老婆婆,你若实在要喝,也只能等我回到酒坊去拿来再给你了。”

老婆婆一听连声说:“好,好,那我跟你一起到酒坊去吧!”

王二说:“我家酒坊在虞家浜,离这里蛮远的,怕你走不动。”

但老婆婆执意要去,王二只好带她一起走了。说也奇怪,老婆婆看起来老态龙钟,走起路来倒又快又轻便。

到了王二酒坊,只见几口缸,口口缸上都标着日期。王二看着口口酒缸不禁连连叹气。

老婆婆有点奇怪,问他:“店家,你酿得一手好酒,生意又好,怎么还唉声叹气的?”

王二说道:“老婆婆,不瞒你说,我这好光景没几天了。”

原来,去年河阳来了个山东大汉叫黑虎,他依仗老子在朝中为官,狗仗人势,硬要各家酒坊把菊花酒低价卖给他,他再把菊花酒弄到他在历城开的一家春酒楼去卖高价钱。大家不卖,就叫地痞来捣蛋。最近,黑虎索性硬逼各家酒坊搬出虞家浜,好让他独家酿酒。

“老婆婆,你是外地人,不晓得这虞家浜浜水的好处。这虞家浜周围是铁屑黄泥,水从泥里流出来,菊花酒全靠这种水酿才有劲头。若用普通河水做酒就淡而无味了。眼看三天期限就要到了,一搬出虞家浜,我就没有菊花酒可以卖了。”说完,王小二就打了一碗酒给老婆婆。

老婆婆听了,愤愤地说:“世上竟有这种黑心人,恶人必定会遭恶报的。店家,你放宽心好了。”

说着,呷了一口,连声说:“好酒,好酒!真是人间瑶池酒!”

几口就把一碗酒喝完了,随即从头上拔下一只碧玉如意簪,对王二说:“店家,你是个好心人,我不能白吃你的。这样吧,我把这只如意簪子送给你,算是酒钱吧!你到半夜子时,去把这只如意簪子插在荒地上,到第二天,那里定会变成另一个模样,你再把酒坊搬来,就又可以酿出菊花酒了。”

“真的?”

“不信你试试看!”老婆婆说完,一晃就不见了。

王二心想,一定遇见神仙了。到了半夜,他就按老婆婆的话,拿着如意簪子出去了,谁知走到虞家浜北面,不留意把如意簪子丢失了,天黑漆漆的,又没办法找寻,他只好回去。

第二天一大早,他再去寻找时,只见昨晚丢失如意簪子的地方,已变成一个清水碧波的大池,四周菊花盛开。这池子就像一柄如意,有6个小岛伸向池里。

王二尝尝水味,香喷喷,甜丝丝,正是酿酒的好水好地方。于是,王二便去约好几家被黑虎欺侮的酒坊老板,一起把酒坊搬来。果然,用这池水酿的菊花酒,竟比先前的更加浓香甘甜。王二酒楼的名声更加大了。

说也奇怪,从此以后,用虞家浜水做的酒,倒反淡而无味了。那黑虎运到历城去的菊花酒,在一夜之间竟都干掉了。

原来,那老婆婆是天上的菊花仙子,也是王母娘娘身边的瑶池司酒仙女,因为王母娘娘闻到菊花酒的香气直冲云霄,命她下凡来探听个究竟的。菊花仙子就作法帮了王二的忙,又惩罚了横行霸道的黑虎。

这个传说其实是有关菊花酒酿造的。宋代民间酿造菊花酒的记载很多,如宋代人阳枋所撰的《字溪集》中就提到“程宣义善造菊花酒”。

当时最好的菊花酒被称作“金茎露”,南宋末年著名的诗人刘辰翁在《须溪词》中多次予以吟咏。如在《法驾导引》中写道:

金茎露,金茎露,绝胜九霞觞。接碎菊花如玉屑,满盘和月咽风香,不是老丹方。

又在《朝中措》描写“金茎露”酒的简易制作方法:

炼花为露玉为瓶,佳客为频倾。

耐得风霜满鬓,此身合是金茎。

也就是说,这种“金茎露”酒,首先要把菊花加工,蒸成花露,然后再以花露配制酒,使得酒体内菊香清爽,口味绝妙。

南宋末期的词人黎延瑞在《一剪梅·菊酒》词中也菊花酒赞誉有加:

不是孤芳万里留。餐亦堪羞,采亦堪羞。

离骚赋罢酒新蒭。醒也风流,醉也风流。

从技术角度上讲,菊花酒的配制并不复杂,但宋人深度琢磨,还是创造出了更优秀的菊酒产品。

南朝宋史学家王韶之在《太清记·华岳夫人》记载,当时菊花酒是用菊花杂和黍米酿成的:

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初九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并且说菊花酒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太清记》称:

九月初九探菊花与茯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

[旁注]

八仙 是指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至明吴元泰《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和曹国舅。

铜钱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鉴定成色的金属称量货币逐步不适应,而被金属铸币所取代。我国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方孔钱,即铜币是古代钱币最常见的一种。

蓬莱 我国神话传说中的三仙山之一。相传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这便是东方的“三仙山”,也有“五神山之说”,总称为东方的蓬莱仙境。传说是神山仙府收藏秘录、典籍的地方,后东汉的学者也称藏书的东观为蓬莱山。

韩琦(1008年~1075年),北宋政治家、名将,天圣进士。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著有《安阳集》50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

《朝中措》词牌名。宋以前旧曲,名为《照江梅》、《芙蓉曲》。《宋史·乐志》入“黄钟宫”。双调48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阅读链接]

由于菊花酒的缘故,重阳又成了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如在《山东民俗·重阳节》中就有记载说,在山东,很多酒坊有在重阳节祭缸神的习俗,而这个神,就是杜康。

在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每年一到重阳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投料下药酿酒,传说是因为在九九重阳这天,是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在这个时候酿出的酒,才算是好酒。

所以,每当烤出初酒时,老板就会在贴“杜康先师之神位”的地方点燃香烛,并摆放上供品,以祈祷酿酒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