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食蟹习俗中的轶闻雅事

大概从唐代开始,重阳又增添了食蟹的习俗。农历九月初九前后,人们重阳登高回来,自是疲惫,于是边饮酒边吃蟹边赏菊,解解乏,轻松轻松,再快活快活,给这天画个圆满的句号。

此时,正值蟹汛,螃蟹又多又好,吃螃蟹属于天然之举,慢慢地相沿成习,积习成俗。

清朝名画家郑板桥在《留秋》一诗中写道:

左持蟹螯右持酒,不觉今朝又重九;

一年好景最斯时,橘绿橙黄洞庭有。

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则写道:

扬州好,重九快我曹。

毫无疑问,重阳这天的螃蟹已经不只是普通的食物,而且成了传统文化的载体,如同农历正月十五吃汤圆、五月初五吃粽子等一样,曾经是过去很多地方和人家不可或缺的风物。

特别应该提到,曹雪芹《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说“对斯佳品酬佳节”,薛宝钗说“长安涎口盼重阳”,说明直至清代,重阳佳节吃螃蟹已经普遍了,螃蟹已经成了重阳佳节不可或缺的食物了。

也有此时的御制诗的序中说道:

陶潜盈把,既浮九酝之欢;毕卓持螯,须尽一生之兴。

古代文人重阳节爱吃螃蟹,更重要的是螃蟹内蕴美质、外露威武、出将入相、横行之象。

内则黄中通理,外则戈甲森然,此卿出将入相,文在中而横行匈奴之象也。

原来螃蟹仍是一种象征着腾达和风雅的食物。

重阳时以良乡酒配糟蟹等而尝之,最为甘美。最有意思的是,过去长江三角城镇的商铺,主人往往在重阳节晚上宴请所有的伙计,这顿晚宴成为“螃蟹酒”。

清代潘宗鼎《金陵岁时记》记载:

吾乡重九之夕,铺家沽酒剥蟹,以犒店伙。

同一时期的孔庆镕《扬州竹枝词》中也说:

紫蟹居然一市空,买来声价重青铜;东翁为劝茱萸酒,过却明朝上夜工。

此外,浙江省绍兴有民谣说:玄月九,湖蟹过老酒。

直至清代,姑苏、扬州、杭州、芜湖、南京、北京、长沙等地,一到重阳,除了居民自家吃蟹之外,还亲朋相邀,文人雅集,吃蟹赏菊。

古人有诗云:

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

唐代唐玄谦的《蟹》诗道:

充满煮熟堆琳琅,橙膏酱渫调堪尝。

一斗擘开红玉满,双螯哕出琼酥香。

宋代诗人梅尧臣有诗赞蟹:

樽前已夺螃蟹味,当日莼羹枉对人。

清代李渔说:

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达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

著名学者章太炎曾卜居吴中,啖蟹之余,夫人汤国梨曾吟诗道:

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

古往今来,重阳之日许多文人墨客啖蟹、品蟹、画蟹,为后人留下许多轶闻雅事,也为人们啖蟹平添了十足的韵味。

重阳节的饮食都是健康的时令美味,人们往往更注重是美食的精神层面。吃重阳糕有登高之意,饮菊花酒可祛病延年,高洁明志,食螃蟹更是对今年丰收的喜庆,来年富足的企盼。

[旁注]

郑板桥(1693年~1765年),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50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孔庆镕(1787年~1841年),字陶甫,一字冶山。系七十二代衍圣公孔宪培胞弟宪增之子。因宪培无子,以庆镕为嗣。1794年袭爵,诰授光禄大夫。孔庆镕在历代衍圣公中属才华出众者,他留下的诗文书画有《春华集》、《鸣鹤集》、《忠恕堂集》各1卷,《铁山园诗集》4卷及《铁山园画集》等。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阳澄湖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区的东北,是江苏省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面积120平方千米,约18万亩,分西湖、中湖、东湖。阳澄湖水产资源十分丰富,阳澄湖盛产70多种淡水产品,桂鱼、甲鱼、白鱼、鳗鱼、清水虾、大闸蟹为“湖中六宝”,其中素有“蟹中之王”美称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更是驰名中外。

[阅读链接]

我国有三大名蟹,地处苏皖两省的古丹阳大泽河蟹花津蟹、河北白洋淀河蟹胜芳蟹和江苏阳澄湖河蟹,这也是阳澄湖大闸蟹名字的来源。

历史上,以丹阳湖、石臼湖、固城湖、南漪湖以及周边地区一大片低洼湿地,面积近300万亩,这块横跨苏南和皖南、呈三角形的大湿地,因盛产河蟹而被称为河蟹“金三角”。

重阳节前后是吃蟹的最佳时机。俗语说:“秋风起,蟹脚痒,九月圆脐十月尖。”九月要食雌蟹,这时雌蟹黄满肉厚;十月要吃雄蟹,雄蟹蟹脐呈尖形,这时膏足肉坚。

阳澄湖大闸蟹久负盛名,附有“蟹中之王”的盛名,历来被称为蟹中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