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土地,为了民族的长远利益

今年 75 岁的杨永德,身为香港义和隆米业有限公司和宝法德企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兼总裁,1921 年 10 月 9 日出生于香港,1942 年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附中。因抗战时期居于香港,便与兄弟参与米业工作,并恢复了父亲所创办的义和隆米业有限公司。其间,将米业业务不断推广,成为香港唯一经营香港政府指定进出口米商、批发商、零售商于一体的公司,至今,已达 80 年,成为香港最老字号。杨氏家族在香港工商界已占有一席之地。

尽管如此,亲眼目睹过大饥荒惨状的杨永德,目光仍时时关注着中国的农业发展。“土地乃生命之根”的古哲语,在他心中有着非同一般的重量。 1991 年,外商投资国内工商业,房地产业已高潮迭起,杨永德却开始考

虑怎样把家族在中国的投资重点,转移到发展农业上来。他深知,中国虽是个农业大国,但也是个人口大国,人均耕地仅是世界人均耕地的 1/4,人多地少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不容忽视。土地不可能再生,出路只有切实保护,科技兴农。但目前的个体式农业结构,因其资金分散,力量分散, 缺乏整体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先进农科技术的推广、应用。

杨永德决定尽自己家族的微薄之力,为振兴中国农业做点实事。捐一笔资金,固然省事且干脆利落,但投资不仅仅是引入资金,而且还要引进技术, 带动一方经济。这样,虽然难度大、风险大,但它的意义却十分深远。

说干就干——1992 年初,杨永德与侄子杨革新、杨革非等人,不顾路途颠簸,乘车到地处粤西山区的广东省高州市考察农业资源。他发现这里气候温和,丘陵土壤结构良好,最适合种植水果。而且,高州的荔枝以早熟著称, 比盛产荔枝的从化、增城等地要早一两个月;而这里优秀的龙眼品种“储良广眼”则在全国龙眼中排名第一。经过缜密考虑,杨永德提出了不占耕地, 开山种果,变农民为农工的计划。他的想法得到了家族成员与当地合作者的支持。于是,把握农时,当年就试种了 288 亩荔枝和龙眼。1993 年再扩大投资⋯⋯

时间很快就到了 1995 年。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人口增加了 1300 多万,

而耕地却净减 600 多万亩。在广东,到 1994 年,人均耕地面积仅为 0.52 亩。杨永德仿佛感受到来自土地的呼唤,他决定数倍加大投资,前后共改造荒山 3 万余亩,建起一个既有先进技术,又有一流加工保鲜设备的现代大型综合果场。

此时,他考虑的已不仅仅是改造荒山,而是要建设一个走向世界的现代化种果基地。

目前,杨氏家族投资于果场的 1.5 亿元资金已全部到位。高州的果场建设,也已列入广东省“三高”农业一时之利,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走一条科

钱,但如果成功,就比较有意义。我希望能吸引更多人来投资农业,同时, 也期待有关部门给予支持,因为一个家族的力量毕竟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