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耿报国,仁者风范

杨永德为人正直、宽厚,有见地,与他交谈、交往,常会被其强烈的爱国热忱和责任心感动。

他 1987 年回广州投资办厂,吸纳员工七八千人,是中国改革开放大工业中,最早的参与者之一。

80 年代末,广州修复西汉南越王墓,急需一批化学原料,因国内没有, 杨永德马上出资派人到美国、日本购买,并将原料及时运到现场,保护了极其珍贵的古代文物。他还捐资扶助南越王墓博物馆建馆,并每年为南越王墓博物馆的日常管理、修缮捐资,提供最新技术信息。

1992 年秋,杨永德与夫人张瑞贞女士慷慨地把他们早年节衣缩食,苦心

搜求,从香港、日本、英国等地寻觅的 200 件历代陶瓷枕精品捐献给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这批陶瓷枕种类之全,窑口之众,数量之多,在国内外收藏单位亦属罕见。其制作年代由唐迄元,以宋、金时期居

多。彩轴五彩纷呈,造型多种多样。其中一件天青轴如意形枕,是目前仅见的汝瓷枕。这批陶瓷枕在南越王墓博物馆公开展出后,吸引了不少文物爱好者及各地游客,它们还将被送到日本等国展出。杨永德向北京故宫博物院赠送了两件明代陶瓷,其中一件是国家尚无珍藏的极品。为感谢和褒扬杨永德夫妇保护文物、热爱祖国的义举,广州市授予他们“国宝无价,报国有心”的横匾。

他还在家乡鹤山捐建小学、老人院⋯⋯

从 1988 年至今,杨永德已连任两届广州市政协委员,1991 年被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的称号,以后还受到国家文物局的表彰。然而,杨永德更看重的是义务。在历次政协会议上,他都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陈述意见。最令他痛惜的是人才被闲置,知识受冷落。

他认为,中国有许多优秀的农业科研人员,有许多弥足珍贵的科研成果, 有的项目甚至已相当成熟,只要加以扶持就可以面世,但却往往因无人问津或资金短缺而被埋没,功亏一篑。其损失之大,用金钱根本无法计算!

审视现实,痛惜知识、人才的杨永德 1993 年了解到,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研究所的陈廷伟教授已试验成功一种肥效高、无污染的根瘤菌类生物肥, 苦于资金短缺,数年未能投产。他立即想办法与专家取得联系,并亲自到北京洽谈。在共同合作的基础上,很快在北京房山建起了生物肥料厂,1994 年又在天津建厂,1995 年在河南省滑县也建立了生物肥料厂。现在,该产品除自用外,还拟推向市场试销。此外,他还在深圳投资建立了绿色食品——螺旋藻生产基地,其产量将占全国总产量的 50%以上⋯⋯

投资农业确实不易,杨永德却乐在其中。从他的言行中,人们是否感悟到他晚年矢志发展农业的深谋远虑,以及爱国报国的殷殷之情?

1949 年,他出生在吉林四平市红嘴子村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儿时,家境困难,一贫如洗,但凭着自己的刻苦勤奋,他读完了小学,考上了城里的中学,还一心要上大学。

然而,正当他踌躇满志、梦酣意浓地做着大学梦的时候,“十年浩劫”把他那美好的梦想变成了泡影。1968 年,他被迫回乡,子承父业当了农民。他有过痛苦的颓丧,但没有一蹶不振。20 多年后,他同山村的父老乡亲

一道、硬是把一个穷山沟变成了“金窝窝。”

他,就是全国“十佳”农民企业家、党的十三大代表、吉林省四平市红嘴子村农工商联合公司总结理卢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