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与花的魔术:以变应

50 年代中期,欧洲和美洲市场兴起了一股“塑料花热”,用塑料花制成的花朵、水果、草木和其它各种植物大行其道,几乎家家户户和每个写字楼办公室,人们都喜欢放上一两盘用塑料制成的永不凋谢、可洗涤、四季鲜艳的水果、花草装饰品作点缀。

这股塑料花热潮,使塑料制成的花草、水果需求量猛增,塑料制成的花草、水果的市价也一度上涨,而且大有持续不下的势头,“塑料花”生产厂家生产的塑料水果、花草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狂热需求。深知市场行情的李嘉诚慧眼独具,抓住了这一市场信息,及时向海内外争取了大量订单,迅速由生产塑料玩具转向生产塑料花。由于塑料花和塑料玩具同出于塑料,很多生产设备和生产工具无须作很大更改,转产成本小、时间短,更重要的是李嘉诚掌握这一信息及时,并作出果断改产措施,然而就这一轻微改动,仅 1957

年这一年营业额便达 1000 万港元之多。

第二年,他更不失时机地建起两幢工厂大厦,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同时,他广纳贤才,他深知,一个厂家只有通过产品的质量和厂家信誉,才能赢得市场,否则,得到的市场也会丢失。首先,他根据市场的需求状况,制定生产产品的规格和品种,由于家庭用户和办公室、公司需

求的塑料花品种和大小上都具有很大差异,根据这一市场要求,他的工厂生产的塑料花品种齐全,大小各异。同时他在塑料花的色彩上也大做文章, 他的产品以质量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另外,他在与外商订货时,具有极高的信誉,严格执行订货合同的各项规定。最终,他以产品的质量、经营的信誉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拓展了海外市场,跨出了经营者最艰难、最重要的一步。

有人说,市场之争(商战)如同你死我活的战场,作为一个小本起家的长江塑料厂,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座落在中国土地上,由中国人自己经营的小厂,能够很快在国外占领一席之地,这对中国人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奇迹,这是所有华人的骄傲。到 1964 年,在这 7 年的时间里,他在塑料花产品上净赚数千万港元。在这期间,李嘉诚并没有满足现状,他用赚得的利润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当年这家又小又简陋的长江塑料厂一跃成为长江工业公司,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塑料花工厂,而李嘉诚也赢得了“塑料花大王” 的美称。他的资产也因此一举突破了百万元大关,这为他发展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更加坚定的信念。

然而,这位“塑料花大王”并非沉浸在美梦中,并不因为暂时的成功而冲昏头脑,并不因为自己成了百万富翁而就此罢休,李嘉诚那双敏锐的眼睛早就看到了遥远的前方,他通过仔细观察,预料“塑料花热”会很快过去, 塑料花的畅销最终要变成滞销。于是当别人都赶着去创

办塑料花厂时,李嘉诚却独具慧眼,果断决定放弃盈利仍丰的塑料花业, 重操玩具旧业。不久,国际市场上的“塑料花热”果然烟消云散,行情暴跌, 各式塑料花大为减销,甚至出现了终日无人问津的境况。那些匆忙建起来的塑料花厂家无不遭殃,而长江工业公司却稳坐钓鱼台,由于塑料玩具厂家纷纷转入塑料花行业,一时塑料玩具又畅销起来,每年在玩具产品中赚上上千

的以变应变的经营之道的成功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