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金石”的秘密

火柴厂的成功,增添了刘鸿生办企业的信心,也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他办工厂简直上了“瘾”。他手下的帐房负责人说:“我们的老板不能听说帐上有 10 万现款,假如有,他一定不肯存在帐房里,总要想个方法用出去。” 就这样,他又先后开办了水泥厂、搪瓷厂、毛纺织厂、煤矿、煤球厂,还开设了码头、仓库、银行、保险公司。

在旧中国,民族工业经常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办工厂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可是,刘鸿生竟然办了这么多企业,而且大都取得了成功,这确实是一件不简单的事。他的朋友送给他一个外号,叫做“点金石”,意思是他有点石成金的本领。那么,他的秘诀究竟在哪里呢?其实,说起来似乎也很简单,他成功的秘诀在于他十分重视企业的经营管理。

刘鸿生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他开办工厂,从来不贸然行事。事先总要对这个厂的原料供应、机器设备、生产过程、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比如,1920 年,他想在上海办一家水泥厂。在作出决定以前, 他对当时国内水泥的生产、水泥的质量、对水泥的需求等问题,作了仔细的分析。为了熟悉水泥厂的生产,他专门到德国一家生产水泥设备的工厂考察。在那里,他和工厂的工人一样,每天按时进厂。他仔细观察生产情况,并且有意和厂里的工程师交上朋友,向他请教有关水泥生产的问题。尤其是对如何提高水泥质量等关键问题,更是抓住不放。同时,他还认真学习有关的技术资料,研究其中的化学公式,背诵水泥的各种原料的搭配比例。到一个多月后,回国时,对怎样办水泥厂,他已经心中有数了。

刘鸿生成功的另一个诀窍是十分重视人才。他说过:“要创办一个企业, 首先得物色好专门人才。没有人才,不可冒昧从事。”不过,最初在他的眼

迷信洋人的思想使他碰了一次钉子。

这也是在他创办水泥厂时的事。当时,他请了一个名叫里昂赫脱的德国人来担任工程师。这个里昂赫脱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根本不把中国的工程师、工人放在眼里,动不动就辱骂中国工程师,殴打工人,他的行为激怒了工人,工人们坚决要求解除他的职务,并且宣称,如果不答应这个要求, 就要罢工。刘鸿生看到事态严重,只得把里昂赫脱送回去了。

接受了这次教训以后,刘鸿生不再两眼只盯着外国人,而改为从中国的留学生和国内的大学毕业生中去寻找人才了。到 30 年代,在他的水泥厂里, 从厂长到工程师,全部是他用高薪聘来的中国人。这在当时国内所有的水泥厂里,还是第一家。后来,其它水泥厂也纷纷辞退外国人,聘请中国技师了。

刘鸿生还十分重视企业的成本核算,注意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坚守信用,保证质量,提出一切要为用户和顾客着想,不让顾客吃亏上当。总之, 由于他遵循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他的企业才得到了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