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跑街”到“买办”
1906 年的一天,在上海由美国人开办的圣约翰大学里,贴出了一张告示:开除二年级学生刘鸿生。一会工夫,这个消息就在学生中传遍了。大家都感到奇怪:刘鸿生在学校里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怎会突然落到这种下场呢?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美国校长看中了刘鸿生,要送他到美国留学, 准备把他培养成一名牧师。可是,刘鸿生拒绝了学校的这番好意。校长恼羞成怒,说刘鸿生违背了上海的意旨,是上帝的叛徒,不准他再在学校里读书了。
家境贫寒的刘鸿生,失了学就等于丢掉了饭碗。为了维持家里的生活, 他到处求情,寻找工作。一位朋友听说上海英租界的巡捕房要招一名翻译, 就叫刘鸿生去试试。他凭着在学校里学到的一口流利的英语,很顺利地被录取了。他的工作,是在巡捕房审理中国人的案件时,给主审官当翻译。他亲眼看到英国警官对中国人的横暴和虐待,心里很不是滋味。他私下对人说: “陪强盗打官司,这几碗饭难吃啊!”他父亲生前的一位朋友劝他说:在巡捕房做事没啥出息,不如到英国人开的矿务公司当跑街,可以靠自己的本事多拿佣金。刘鸿生当然非常愿意。不久,他就走进开平矿务公司上海办事处的大门,在英国经理手下当上了一名跑街。
“跑街”这个差事,就是给开平公司推销煤炭。刘鸿生在这个工作中很快就显示出了他的经营才能。
当时,开平公司的煤炭,在上海没有销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卖煤炭的时候不分等级,没分质量,好坏都卖一个价,这当然得不到用户的欢迎。刘鸿生发现这个问题后,建议公司把煤炭按质量的优劣,分成几个等级,按质论价出售。公司采纳了他的办法,生意果然一天天好起来了。
刘鸿生的才干,得到了英国老板的赏识。1909 年,开平公司决定,把在长江下游一带推销煤炭的工作都交给刘鸿生一人负责,并且和他签订了 30 年的合同。从此,刘鸿生就成了开平公司在上海的头号买办。
刘鸿生凭借手中的权力,不断扩大自己的推销范围。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这个时候,国内的民族工业有了一个比较大的发展,对煤炭的需要量大大增加。刘鸿生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销路最多的一年,达到 250 万吨左右,他因此而发了大财。短短几年的买办工作,使刘鸿生从一个贫寒的大学生变成了百万富翁。然而,究意有多少中国人民的财富,通过他的手, 落入了外国资本家的腰包呢?这个问题他却没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