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与妇儿医学
在现代社会中,小孩病了看儿科,女人患了妇女病要看妇科,人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但是你知道是谁最早提倡儿科与妇科的吗?他就是唐朝著名的民间医生孙思邈。
是什么事情促使孙思邈提倡这两个科别的呢?说起来还有两段故事。 一天,孙思邈在行医途中,见到几个人抬着一口棺材,棺材缝里还滴着
血,便问死的是什么人。老太太告诉他是她的女儿因生小孩而死。孙思邈听后说:“我是个医生,请把棺材打开,或许你女儿有救。”于是他打开了棺材,按了按少妇的脉搏,发现还有微弱的跳动。他拿出银针对准穴位扎了进去,随着银针的弹动,少妇苏醒了。在孙思邈的帮助下,少妇产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又有一次,一个人怀抱一个浑身青紫、嘴角充满污血的小孩找孙思邈, 孙思邈摸了摸孩子的胸部,发现孩子已停止了呼吸。
见此情形,孙思邈取来了干净棉花,擦去了小孩嘴边的淤血,又拔来一根大葱去掉葱叶,用葱白在小孩身上抽打起来。过了一会,奇迹发生了,小孩竟大哭起来,孩子得救了。
以后接连发生的事情使孙思邈开始思考起来:妇女病和男人的病不同, 小孩的病与成人也不同,妇女病和小儿病应作专门的研究,单独设立科别。当时有人不同意他的看法,认为没有必要弄得那么繁琐。孙思邈反驳道:
“话不能这么说。妇女之所以要立专方专科,是因为她们要怀胎、生小孩和易得崩漏病的缘故。另外,女子在经期和产期,如果稍不注意,感受风
冷湿热,就很容易得病,而且得了病是很难医治的。至于小孩子,他们幼小娇嫩,略有不慎就会伤了这棵弱苗。再说他们的病症也多跟大人不同,不单立专方专科怎么行呢?没有小孩就没有大人,这是常情。所以,对小孩子更要加倍爱护照看。”
为此,孙思邈在他的名著《千金方》中,把妇女的特殊患疾和其他治疗方法独立出来,写成“妇人方”七卷,共 509 个药方,27 条针灸法,开辟了妇产科的独立内容。在“妇人方”之后,孙思邈又立“少儿婴孺方”,把儿科病分为序例、初生、惊痫、客忤、伤寒、咳嗽、杂病等九类,共记药方 320 个。
可以说,孙思邈是中国主张妇、儿医学单独设科的第一人,而他的杰出成就则是为妇儿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他以后,受他的影响又有许多医学家对妇儿医学进行专门的探讨,到了宋代,妇科、儿科便完全成了独立的学科。
孙思邈对医学的贡献在其他方面也成就卓著,例如,现在针灸的穴位, “阿是穴”就是他发明的。
一天,孙思邈的家里来了个腿疼的病人。孙思邈给他服了药,无效,用针刺治疗,仍无效。这使他深深地陷入了思考。突然一个大胆的念头从心底涌出:前人记载的穴位也都是他们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我为什么不能寻找这种病痛的穴位呢?于是,他让病人伸直腿,用大拇指在病人的腿上一点一点地按着,边按边问病人有什么感觉。突然病人“啊”地一声大叫起来:“是这儿疼!”。
孙思邈听见叫声,立即拿出针来,对准那个压痛点扎了下去。过了一会, 他问病人:“现在感觉怎么样?”
“怪了,我的腿好像不疼了!”病人回答。
拨出针来以后,病人站了起来,腿真的不疼了。一个新的穴位又由此诞生了。穴位叫什么呢?压痛病人的穴位时,病人不是叫:“啊,是⋯⋯”吗, 就叫“阿是”穴吧。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此外,孙思邈还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手术范例。为现代外科学奠定了基础, 后人根据他的方法发明了导尿术;后来,他又作过下颌骨复臼手术,提出用谷白皮防冶脚气,用羊靥治疗甲状腺肿大等,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