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话说算盘

一校分成两院落, 两个院里学生多, 多的倒比少的少, 少的倒比多的多。

这是一条谜语,谜底是算盘。这一谜语形象生动地对中国人的绝活—— 算盘作了描绘。可以说,算盘该算得上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那么这第五大发明是什么时候,由谁发明的呢?

提起算盘,还得从“算筹”谈起。

早在西周初年,为了方便计算,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种简陋的计算工具, 它就是算筹。算筹是用竹片等制成的小圆棍。计算时,把这些小圆棍或横或竖地摆在平坦的物体上,基本原理与算盘相似。可不要小看这算筹,在没有算盘更没有电子计算器的远古时代,它的作用可不小。如果没有算筹,就不会诞生出算盘。所以说,算盘是由算筹脱胎而来的,算筹是算盘的前身千真万确。然而究竟什么时候出现了算盘,至今无人能准确地说出具体时间。可以肯定的是,“珠算”一词应出现在 1000 多年前的后汉人徐岳的《数术记遗》中。由此推断,当时可能产生了类似算盘的计算工具。这只是推断而已。

从目前我国的考证来看,算盘问世最早最确凿的“视觉证据”是在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中。据有关珠算专家分析考证,此画左端所画赵太丞药店的柜台上放的那样东西,就是一架算盘。如果真的如此, 宋朝时算盘已经广泛应用而不是刚刚产生。另外,民间还流传着一个故事, 也能说明算盘在宋代已经妇孺皆知:

北宋末年,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住着一位王员外。王员外虽不是家财万贯,却也财产上千。员外膝下一女,名曰丽娘。丽娘人品出众,才貌双全,棋琴书画无一不精,缝纫刺绣乃为当地一绝。员外对此女爱若掌上明珠,一心想给自己的宝贝女儿找一如意郎君。京城的少男们听说丽娘婚配, 个个喜上眉梢。他们仰慕丽娘,纷纷托媒求亲,而员外却一一回绝。

却说有一天员外探亲途经一座荒山,忽闻山谷传来琅琅书声。循声而去, 发现谷中有一破庙,一书生端坐庙门,专心读书。

“此后生将来必成大器。”员外边想边走近书生,张口便问:“相公因何在此读书?”

书生闻言,缓缓抬起头来,答曰:“不瞒老人家,我本赶考一秀才,不想中途遇盗,盘缠皆被抢光。进京无钱,只好在此读书消愁。”

员外上下打量,只见他眉清目秀,举止文雅,顿生欢喜:“观相公神情, 并非说谎之人,小老儿有意将小女许配与你。不过我先出题考你,如诗作得好,我便出资助你科考,如作不好,此事便罢,不知意下如何?”

“晚生求之不得,请老伯出题。” “就以算盘为题,请即作来。”

书生命不该绝,遇此好事。作诗本书生拿手好戏,张口吟道:

鸪鸠七子最均平,

定位联行格局成。珠欲去盘先入串, 棋将举手预敲杆。听来钱窟终年响, 算到铜山几处倾。暗里乘除兼理数, 此间心地要分明。

“好诗!”说完,不再探亲,骑马驮书生经直回府。后来,书生果然金榜提名,成了员外快胥。

元代以后,算盘风靡于世。上至皇家显贵,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家藏户有。明代,算盘完全取代了算筹。随着算盘的广泛应用,一些指导珠算的书籍应运而生,如徐心鲁的《盘珠算法》(1573 年)、柯尚迁的《数学通轨》

(1578 年)、朱载堉的《算学新说》(1584 年)等。最为系统的当属程大位撰写的《直指算法统宗》(1592 年),书内详载了珠算的口诀、技巧,被人们誉为“商人的《四书五经》”。此书后流于日本,成了日本珠算的必备教材。

中国是算盘的发源地,这是举世公认的。日本《珠算大事典》记载:“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算盘,是中国所发明的,这一点几乎是确定的事实。”明初算盘流传到日本。现在日本的山田市还保存一把古老的算盘。

如今已是电脑时代,是否算盘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呢?非也。1979 年薄一波给珠算杂志题词:“算盘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1000 多年以来在金融贸易和人民生活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用算盘和用电子计算机并不矛盾。现在还应充分发挥算盘的功能,为我国经济副业服务。”现在收藏算盘也成了一种时尚。著名收藏家陈宝定先生收集古今中外算盘 450 种。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算盘收藏在天津历史博物馆内。它是清末天津估衣街算盘作坊制造的,全长 306m,宽 26m,共 117 档。营业时可供五六人同时在大算盘上算帐。距今已一二百年。

中国最小的算盘是陈宝定收藏的。它镶嵌在一木戒指上。该算盘长12mm,宽 7mm,高 1.5mm,一共七珠七档。使用时无法用手指拨动,只能用大头针轻轻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