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动植物分类与《尔雅注》
提起《尔雅》,人们都说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解释词语的著作。其实不然,它同时也是最早的一部动植物分类的工具书。《尔雅》的作者当是动植物分类图示法的首创者。自从《尔雅》这部著作问世后,人们对动植物研究时,都把这部书当作必读的教科书。历史上曾记载过这样一件轶事:
东汉初年的一天,光武帝在灵台大宴群臣。一人上前启奏光武帝:“陛下圣德无边,天下生灵皆受陛下的恩德。现有一异鼠非同寻常,请陛下观赏。” 说着,便把异鼠献给了皇帝。
光武帝一看那“异鼠”,十分高兴。只见它有拳头大小,身上绒毛黑光
油亮,又有豹斑花纹作为点缀,两只小眼睛滴溜溜地转。赏毕,回头问献鼠之人:“你知道它叫什么鼠吗?”
献鼠人答不知。又问在场的大臣:“其他人有人知道吗?” 在场的大臣都愣住了,他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就见终军官窦攸起身答道:“这是鳣鼠,《尔雅》一书有记载。” 光武帝半信半疑,心想名流学者都答不上,你怎么张口就来。于是命人
去查看,验证一下是否有此说法。过了一会,秘书官启奏: “窦终军所言不差,《尔雅》确有记载,请龙目御览。”
光武帝一听非常高兴,立赐窦攸帛百匹,对指示五公大臣们说:“今后, 你们要好好向窦终军学习《尔雅》,别一问三不知。”
可见,当时人们已把《尔雅》当作了识别动植物的必读书。
由于《尔雅》成书较早,在相传过程中,部分文字脱落,甚至写了错字、别字,再加上文字古朴,后人更难以理解。为此,出现了一批为《尔雅》作注的人,其中有名的是晋代的郭璞,他的注释广征博引。他通过把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与《尔雅》中的内容融汇在一起,对动植物的通名、别名进行了详尽的注解,并对多种动植物的形态与生态特征作了形象生动的描绘, 丰富了《尔雅》的内容,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
例如,《尔雅·释鱼》在讲鲟黄鱼时,仅记名为“鳣”,注有其他解释。
但鼻子短,口在颌下,体有斜形甲,没有鳞,同为黄颜色。大的鳣鱼能有二三丈长,现在江东人称它为黄鱼。”
又如,“鼯鼠”在《尔雅·释鸟》仅记其别名是“夷由”,郭璞则注释成:“鼯鼠,形似蝙蝠,肉翅。翅、尾、项、胁部等处的毛为紫红色,背上的毛为青灰色,腹下的毛为黄色。它的嘴边颌下杂缀着白色。脚短爪长,尾巴长三尺左右。会飞而且能喂养小鼯鼠。飞翔时,能从高处往下滑翔,但却不能从下往上起飞。”
再如,“柱天”在《尔雅·释草》也只记了别名为“摇车”,并未加以说明。郭璞详解为:“蔓生,细叶,紫花,可食用。现俗称翘摇车。”郭璞的这些描述,虽然还不够精细,但却大大发展了《尔雅》的分类描述,并为后来的动植物分类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仅如此,他对生物学的重大贡献更在于他创造了动植物分类研究的图示法,为后人深入研究动植物提供了新的途径。
郭璞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在许多方面都有建树。当时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而当时的地位绝不是凭空得来的。他一生写了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注释了大量的古籍。他所注释的古籍,除《尔雅》外,还有《山海经》《穆天子传》《楚辞》《三苍》和《方言》等,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技文化遗产。尤其是对《尔雅》的注释,使《尔雅》所包含的分类思想不仅得以保存,还使得原来难读的《尔雅》,变得易读且能够利用。著名的《证类本草》,就大量吸收了郭璞注释的《尔雅》的许多成果。而《证类本草》正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写作的《本草纲目》的蓝本。由此可见,郭璞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靠自己在多方面的突出贡献而赢得的。